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演说家,但是他的脾气很暴躁,经常会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让他生气的人:“你想要得到的应该是死亡入葬书。只要你开口,我一定会帮你搞到。”

还有一次,他给一位编辑写信,提到其中一位校对人员企图“改正我的拼写和标点”,他对这个编辑的说话是很不客气地:“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按照我的底稿做,而且让那位校对员把他的建议留在他那已经腐烂的脑壳里。”

诚然,这样的说词,写这种令人痛苦的信件使马克·吐温心里感到很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一舒胸中闷气,而这些信也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因为他的夫人早在寄信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把信给拿走了,根本就寄不出去。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我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总是想着去改变别人,让别人改掉一些坏习惯,譬如说在家里,爱人就总是喜欢唠叨,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总是要让把坏习惯强制性地改掉。我赞成改掉坏毛病确实让人振奋,可显然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首先把自己的坏毛病给改正过来,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这样的话,别人看在眼里,也会从心里佩服,再让他改正的话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逆反。

再者说,从私心而言,这也比改进别人要有益的多,也容易得多,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相对而言,这也比改进他人的风险要小很多。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卡耐基曾经给一位在美国红得发紫的作家哈丁·戴维斯写过一封愚蠢的信,他当时正要给某个杂志写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所以他就请戴维斯告诉他写作的方法。

在这之前卡耐基曾经收过一封信,信的末尾有这么一句:“口述信,未曾读过。”他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认为写这封信的人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忙人,所以,他为了给戴维斯增加更深的印象,就在写给戴维斯的短信的末尾写上了“口述信,未曾读过”的字眼。

戴维斯没有给他回信,只是把原信退回,在信封上草草地写着“态度倨傲,无以复加”。很显然,卡耐基把这事办得弄巧成拙了,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最终损害的是自己。卡耐基说他对此事耿耿于怀,以至于十年后戴维斯死的时候,他心里所想的依然是戴维斯曾经对他的伤害。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要以信任为前提的,没有信任也就无从谈起其他的深入。古话有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话说的就是有时候仇恨会长年累积下来,最终受煎熬的还是自己,想一下,当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仇恨当中的时候,他还会快乐,还会开心么?

人是有理性的,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感情,也会在不同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情感,偏见、傲慢、虚荣……这些都是内心深处的隐藏着的蠢蠢欲动随时会爆发的不安定因素。

批评能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和不良影响。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刻薄的批评让敏感的托马斯·哈代永远放弃了小说创作,这可是英国比较著名的大文学家,同样的,批评还使得托马斯·卡德登自杀。面对那些小气的人,敏感的人,过激一点的批评就足以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摧毁,也足以将一个高高在上,优越十足的人瞬间打落尘埃。

正常的交往应该是和谐的,稳定的,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聪明,可是后来却变得精明强干,为什么?

“我不愿意说任何人的坏话……只说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的优点。”富兰克林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只是一味批评、指责和抱怨的,纯粹的就是一个傻子——而现实中太多的傻子正是这样做的。要和人平等交流,就要做到宽容,宽容了别人,也就是最大的收获,得到了别人的尊重,而要做到这一点,良好的品德和自我克制是必要的。

与人交流的本质,就是宽容、克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富兰克林   托马斯   校对员   宽容   哈代   批评   精明强干   末尾   马克   美文   傻子   本质   敏感   聪明   作家   习惯   编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