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老实编辑

2020.10.16北京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张说(公元667~730年)字 道济,洛阳人。武则天时曾授太子 校书,后任 黄门侍郎等官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为助睿宗以太子李隆基( 玄宗) 监国,唐玄宗继位后受到重用,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时有“大手笔“之称谓。曾任朔方节度使。张说为官时好物贪财,敛钱好利,排斥异己,事发后被贬到岳阳做了一个地方官。这时,张说才有所醒悟,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奇文 《钱本草》,张说经历了60多年的人生道路,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且有40多年的做官经验,积17年的修史功底,为了财物和金钱栽了个大跟头。张说痛定思痛,写下这一奇文,在后世仍有借鉴意义。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原文《钱本草》( 唐·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 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 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 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 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译文

“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可以有利国家,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平为好,如果不平,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 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做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与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借还有期称为信,不用他伤害自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练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他。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相关解读

“本草”,即是药材,把钱作为药材来论述药理,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也是前无古人。张说首先给“钱”这种特殊的草药的药性定位为“味甘、大热、有毒”,准确生动,入木三分。“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言道出了钱的不可或缺,钱能让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证人们的生存,所以“味甘”。但 对钱的追求要有度,要讲道,超出了度和道,便会让人变得疯狂,挖空心思往钱钻,导致“大热”,成了金钱的奴隶。钱是有药性的,服过头便会产生副作用,会“中毒”,使一些贪婪的官员最终锒铛入狱,命断黄泉路,这印证了一位哲学家的话:“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张说接着分解钱的药理。小钱能“疗饥”,解人燃眉之急,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大钱则能“邦国”,让国家富强起来。钱能“污贤达”,但亦“畏清廉”,如果人人都能正气浩然、拒腐防变,钱害就不存在了。“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钱财多占者,最好将多余的钱财用于社会,否则祸害无穷,社会就不太平了。“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钱要取之有道,不能乱捞,不然神灵便要降罪下来。“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钱要会积攒,又要会花到实处,否则会有灾难至;如果只会花钱而不会挣钱,那就只有受贫困饥饿之份了。

张说最后告诫世人,获取钱财要讲“道、德、义、礼、仁、信、智”,此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讲究“七术”的基础上获取的钱财就可以“久而服之,令人长寿”,不然就会“弱志伤神”。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评价

在 《钱本草》这篇文章中,张说以钱 喻药, 针砭时弊,用短短的不足200字,把钱的性质、用途、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张说指出,钱“能驻颜,善 疗饥,解困厄”,“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要想驾驭金钱,不为所迷,不为所害,应当精炼“ 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七种方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存使用要有度,这就叫‘道’;不把钱看做珍宝,这就叫‘德’;获得与付出相适应,这就叫‘义’;不求非分之财,这就叫‘礼’;乐善好施,这就叫‘仁’;交易不违约,这就叫‘信’;不让钱伤害自己,这就是‘智慧’”。如果不能做到上述七术,金钱就会令人“ 弱志伤神”。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对现世的影响

唐代 张说曾写过一篇妙文,名曰 《钱本草》,文中说:“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 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 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钱本草》是张说凭40余年做官经验和17年修史之根底写就的。文章以药喻钱,寓意深刻,通篇充满辩证哲理,不仅道出了钱能“疗饥寒、驻容颜、解困厄、利邦国”的积极功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金钱“有毒”,能“污贤达、伤神智、令人霍乱”,甚至发生“水火盗贼之灾”。其“药”采时必须合宜得当,否则,“采之非礼则伤神”,“能疫神灵,通鬼气”。文章充满了规劝世人不为金钱所惑的至诚之情,确为一剂令人警醒的戒贪良方。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时下,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能静下心来读一读《钱本草》,按其妙方时常“服药”,并以典型案例为警示教材,时时检查提醒自己,必能提高对金钱的认识, 修身养性,防微杜渐,增强对钱财的驾驭能力,筑牢防贪拒贿的防线。

正如《钱本草》所言,对金钱取予合宜,集散有道,博施济众,才是正确的金钱观。生活虽离不开金钱,但我们决不能为钱而活着。江苏省 镇江市新区姚桥镇茂华村老人徐志云心系家乡 福利事业,捐出毕生积蓄127万元,为家乡修建道路、更新医院的医疗设备、扶助贫困群众,不图任何回报。像徐志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比之张说的《钱本草》又高了一层境界。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附:编者小诗]

七律·秋翁秋分话秋游

文/老实

一世思还珠,秋来向五湖。

东西行便道,南北走通途。

大海悠然过,清溪审慎凫。

敬天无愧地,品性效鸿儒。

【注】还珠:这里指恬淡寡欲。(典故本义,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钱本草》奇文——耐人寻味

岁月若可下酒,只记花开不记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奇文   本草   困厄   贤达   长寿   饥寒   霍乱   清廉   不均   伤神   冷热   耐人寻味   水火   盗贼   钱财   美文   金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