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同样一个事物,人们常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有些人说狂飚3省力,随便一挥就有弧线,二跳顶,容易得分。外套不迎前,球质就不够高。


有些则说狂飚3生硬,弹性不强,不发力球不走啊。所以更愿意用上外套,因为弹性好,小力量就能走球。有人看结果,有人看起步。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阿迪达斯在乒乓方面的起步就很美好,然而结果并不漂亮。原本,“快乐休闲乒乓”的全新理念很健康也很时尚。不过,老牌劲旅的深厚根基加上乒乓球这块自主研发能力的匮乏,使得不到6年时间就退出中国的乒乓球市场。


每一次,球友对器材过于吹毛求疵,或者为了一个球争得面红耳赤(非比赛中),笔者就又想起这个“快乐休闲乒乓”的生活态度。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老铁牌的蝴蝶板子固然芳碳纤维多粗壮,木头硬实,杀起球来支撑力很足。不过每每被用来炒作,就有点不屑。时代更替,有的是新品种、新版本的出彩。比如现在斯帝卡的红黑碳王,厚度上也比以前调薄了,手感更清晰,更容易起旋转,更适应新球了。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球板的新版本不一定就不好,更何况日新月异的生产和制作工艺。水切割这种技术,早在老班达球板上便可看到。那繁密的气孔和条状的木纹至今印象深刻。然而这种技术却早已被淘汰。时至今日,竟也被当成了卖点。虽然久远的技术也有可贵之处,比如花生油用了“古法压榨”,但营养价值也说不上就超出了。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在反手领域,涩性外套被笔者粗暴地分成两大阵营:摩擦和撞击。这并不是说能摩擦的就无法撞击了,也并非撞击类的就起不了下旋。只是各自手法上有些不同。


摩擦类的,比如骄猛Vega、Omega系列,挺拔Aurus系列,多尼克Acuda系列(S1、S2等),胶面比较细腻,很容易就能起下旋。挥拍过程中,即使拍面平点,摩擦起来容错性也比较高。另一类的,更适合撞击手法的,首先在防守借力和弹击上有天然优势,比如多尼克Formula系列(F1、F2等),Victas V>15和VJ>07系列。如果要拉转,一般都要拍面立一点,把球吃进海绵去,利用海绵吞吐来制造旋转。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对于那些习惯摩擦为主、反手技术很依赖搓球加转和控制的,更适宜选用摩擦类的,因为胶面的咬球感对这些人来说很重要。而防御、击打、快攻占了很大比例的,则可以优先选择撞击类。撞击类其实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吃旋转。所以防守起来,失误更少。如果能习惯将球吃进海绵来制作旋转,其实攻防也更稳定。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优拉的阿鲁纳Off,反而是在阿鲁纳签约捷沃之后火起来。这块球板,桧木面材寇头力材,两层碳素纤维的内置其实不是更加暴力了,而是优化了手感。球板的清晰度较高,因为桧木和寇头的作用,在弹击时,脆的同时还带有点喷。正手弧圈方面,中小力量下其实只算中规中矩,压迫感并不那么强。整体上,并非“暴徒”风格,而更应该被列为均衡派。


每周乒器观察 29:是不是速度快的胶皮,旋转就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硬实   繁密   胶皮   海绵   手感   美文   乒乓球   摩擦   乒乓   外套   弹性   笔者   手法   习惯   力量   系列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