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观察 61:生胶底板,林高远ALC,V>11


每周乒器观察 61:生胶底板,林高远ALC,V>11


生胶底板


刚刚被一个省队的小孩教训了,反手生胶,他之前用的W968,现在是狂飚龙3(一块大芯七夹)。回想十几年前,那时的生胶选手,大都以七层纯木为主,且基本是内里三层几乎等厚的,重在速度表现。比如孙晋的蝴蝶陈静(Clearfield),现在打起来,都觉得弹,笔者是压根控不住。唐鹏、白杨、曹臻等人用的斯帝卡CL系列。话说2006年打大学生运动会时,遇到同一个赛场的曹臻和常晨晨,还给衣服签了名。


时下的国际乒坛,CL这样的结构用来颗粒打法的,越发少了。怀旧的倪夏莲老师倒是用了结构相近但更薄(约6.0mm)的TSP Swat。不过,木子放弃了CL,交替耍着Vis和W968。伊藤美诚即将生日之际,要迎来自己命名的伊藤美诚碳;同样,法尔克的亚萨卡法尔克碳也已在欧洲上市。这Falck Carbon,跟碳素木吉他一样,都是用的桐木大芯。不过是内置JPC纤维(说是比ZLC柔弹),而且是小板面(对快攻的精准度是有帮助的)。


内里三层几乎等厚的纯木七夹,原来就是在线性和忠实的基础上,要求速度至上;现下却怎么样也比不起碳素板的速度了。而且高速攻防的转换中,纯碳素或芳碳板的借力更有威胁,也更省劲。毕竟球大了嘛,更废力气了,为了弥补这“失去的力量”,板子加硬加弹在所难免。



每周乒器观察 61:生胶底板,林高远ALC,V>11


林高远ALC


林高远ZLC/SZLC要上市的消息显得有点突兀(或者说匆忙?),因为在官网还没有相关的消息。不像之前张本智和系列。不过从Vis、波尔ALC、张继科ALC到林高远ALC,我们也着实看到了不同。一位工匠用肉眼看起来一致的材料和结构,做出了不一样的风味。林A的最大特点还是太容易打了,天然的弧线感。有种自己完全不用去调节弧线的感觉,就能主动上台。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容错度因此都相当高。这点在Vis系的其他球板上是看不到的。Vis在发力不足时,有掉球之虞,林A则不会。


不过林A确实在杀伤力方面会稍微逊色,个人感觉,搭配两面外套更能发挥它灵动软弹的特性,且拉冲起来不会太费劲。(你说林高远和刘丁硕贴蓝国没问题,是的,灌油也是可以的)。



每周乒器观察 61:生胶底板,林高远ALC,V>11


V>11 Extra


V>11 Extra会比V>15 Extra更强大吗?显然不会,看价钱就知道了。轻量化以后,其实球质还是比V>15 Extra稍差。用于正手,显然不能比V>15 Extra期望更高。品性上,咦,也不容易吃转。有些像多尼克F1,防御还是很强大,弹击也是一样稳定,胶面稍稍硬了,但海绵还是很好透那种。因为轻了,所以反手用起来会更轻松。不过风格上确实还是V>15 Extra那种初用起来感觉也不够转(得花时间适应,通过吃进海绵去制造旋转),整体稳扎稳打的易用型。胶面还是比较实,不容易碎边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现下   波尔   乒坛   桐木   正手   稳扎稳打   底板   碳素   弧线   海绵   美文   确实   速度   消息   感觉   结构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