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之人生感悟

虽是很早之前就读过的一本书,但至今记忆犹新,感想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书中并未强调一个字的亲情、爱情,但却于细微之处见真章。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完这三部真的觉得,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感情更好了,杨绛和钱钟书活成了我羡慕的样子。

首先就是温暖、充实,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同时,可以一起逐渐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能干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个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

第二,他们仿佛并不拘泥于爸爸,妈妈,孩子这种刻板印象,也并不是说不喜欢尊老爱幼,我更喜欢他们亦师亦友,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并不是说传统的男权主义,也不是最近几年炒起来的女权主义,他们并不是独一份的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相互学习的。“阿瑗有时最大。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伴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源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绝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他当成孩子般照顾,他很弱小。”这边我的内心就是在笑的,钱钟书不愧自嘲自己“拙手笨脚”,若想再找什么出处,杨绛老先生的话就是最好的例证的了。

第三,就是我很想说的爱情了。不能说这个时代如何如何,毕竟我尚未接触社会,大谈特谈只会搞得自己啼笑皆非,不成体统。当得知杨绛怀孕时,钱钟书的表达是这样的,“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季康却写道,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难想象。凭借多年来看电视剧的经验,这对夫妇一定很恩爱,羡煞旁人的那种,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杀狗了(哈哈哈哈哈)。当圆圆头生下来的时候,钟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只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很骄傲的样子,钟书终于当爹爹了。(哈哈哈哈)时值抗日战争,一家人终于团聚的时候,他发愿说:“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这该是多么刻骨铭心又是多么的温柔的人啊!

第四,就是我认为很有帮助的话了。“能和钟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人就会嫌钟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会遭非议。”连名人都觉得人际关系是困难的,何况我们平常人呢。所以凡事都要看开些,不要逼自己合群,不合适就放弃吧。

第五,因为最近好像比较流行一首歌《白月光与朱砂痣》,这就让我想到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一本合集,真的是读的我头昏脑胀,很疲惫,完全读不懂张爱玲在讲什么,看不透她想表达什么,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星半点的理解还是从别人的书评里得到的,可能要完全读懂这本书得等到我有了一定的阅历,可是并不想有这样的阅历,这样的话我得遇见多少渣男啊!!只有在合适的年龄读合适的书才会有所想法,这是我现在所认同的。张爱玲的书等到我三四十再说吧哈哈哈。

借用《我们仨》里的结尾吧。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里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一起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愁。

人世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是老病相摧。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女权主义   抗日战争   头生   不成体统   看了又看   世故   红玫瑰   阅历   美文   人世间   骄傲   合适   出处   爸爸   女儿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