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记忆尝年味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春到花枝俏。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富特殊意义的节日,俗称“过大年”。

每到年关将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谓“东南西北中,处处中国红”,在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得到浓浓的年味,年味飘香迎远归的人,年味飘香接来年的福,大人小孩忙活365天就是为了这个“年”,就是图这个年的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追着记忆尝年味

中国年

[玫瑰]什么是年味?

每到快要过年,家家户户的行程、日程都是满满当当,虽是寒冬腊月,但那热乎气儿比什么时候都足,置办年货的节奏、追赶过年的步伐总是那么匆忙而又轻快。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的“小年”开始,过年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民间更是有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习俗,可谓有里有面,年味是实实在在的放在那里,让你年年可以体验,年年回味无限。

就在这年俗手帐的传承里,让年的味道浓郁而欢快,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仪式里,让年成为了一个个记忆。

追着记忆尝年味

过年喽

说起年味,现在怎么就感觉淡了很多?怎么就找不到小时候过年那种渴望的感觉了?是我们长大了的缘故,还是这时代变化了的原因?真的是生活条件变好了,大家把年的传统忘记了,还是年也应该“与时俱进”了呢?

都是,也都不尽然,我无法回答。我只是觉得现在的年,反正是没有了儿时心里的那份感觉,那份心里的渴望,缺少了街头巷尾的热闹劲儿,十里八乡的烟火气儿。

你看,现在过年,不再讲究什么回家团聚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于是家里少了一些热乎劲儿;没有什么人再准备多少多少吃喝,连年夜饭都直接搬进了饭店,少了不少烟火气儿;也不再稀罕什么新衣服了,平时想穿啥即买即穿,少了一份新鲜感;而且,好些地方也不让放炮了,那种弥漫着硝烟味的年也就走远了;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群一伙地挨家拜年了,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让这么重要的仪式“停摆”了,还有很多年的味道,现在只能到回忆里品味,在记忆中寻找了。

追着记忆尝年味

寻找年味

​[玫瑰]对,那就是年味!

过年,中国人记忆里的红火,中国文化的凝聚,但要说到过年,说到年味,那真的要回到记忆的深处去寻找,那里才有传统中国年最原汁原味的感觉,那年味才有着原始的醇厚,那年才是没有删减的原本。

想想儿时的春节,那种对年的急切盼望甚是让人焦急,而年就是需要这份焦急、这份盼望作为佐料来催化,来激发出年味的厚重。说年味,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那年前脚步急切的匆忙中,掰着手指头的等待,以及这等待中的激动和这激动中的喜悦。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一进入腊月,小孩子们心就不在家了,快过年了,没有了平时的管束,可以尽情“放纵”地在年的庇护下享受年的快乐。拿着父母给的“专项资金”,每天游走在鞭炮摊儿,盘算着自己的小帐,算计着怎么买,买什么最合适,那各式各样的挂鞭、花炮琳琅满目,这些回忆里的画面宛如昨天的情景,现在想来还能感觉到当时的小心思里尽是年的影子。

对,那就是年的味道,那时光的流逝里让年的味道更浓更重。

追着记忆尝年味

年的味道

那时过年,从置办水果、干果、糖块、炒货和各色点心开始,但这只是陪衬。真正的重头戏是火上的功夫,每家每户最忙的家伙式儿就是炉灶,最忙的人一定是妈妈,煎炒烹炸蒸煮焖炖,馒头、花馍、油糕、饺子,热的、凉的,荤的、素的,这些才是过年的必备和标配。孩子们在外面那叫个“疯玩”,玩一通回去,惦记着那些吃食,悄悄咪咪过去偷偷捏着吃点,炸丸子、炸带鱼、炖鸡、蒸肉、油豆腐……那叫一个香,即使妈妈看见了也不会多说,总是摸着头,笑着说一声“慢点,慢点”。

对,那就是年的味道,那每一口品尝到的都让年的味道更醇更久。

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最有味道的一定是“小年”到三十儿的那几天,那应该是年味最重的几天,小孩子们都把爸妈给的钱换作了鞭炮,挂鞭、麻杆、烟雾弹、闪光雷、穿天猴、小蜜蜂……这些都珍藏着童年过年的记忆。那时的小孩子都舍不得一挂鞭一挂鞭地放,都要小心翼翼地一颗一颗拆下来,装在布兜里,一个个地放,现在的孩子是绝没有那种对炮仗的“情怀”了。

对,那也是年的味道,那每一颗小小的、红红的炮仗都让年的味道更给力更浓烈。

而在大人的眼里,年的味道就是腊月里每天的忙活,最大的工程就是打扫家,那真的是“工程”,几乎每家都会把家里的所有家什统统搬出来,把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要打扫一遍,有些农村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真是恨不得把墙皮都扒了,那是累并快乐着,全家动员齐上阵,家家如此,真是“盛况空前”。

对,那也是年的味道,那家的犄角旮旯都让年的味道更丰满更接地气。

追着记忆尝年味

这就是年味

​[玫瑰]品尝那年味

最渴望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大年三十儿是年味最重的时候,从早起就开始了对年的全速“冲刺”,进行最后一边全方位地收拾,哪儿哪儿都得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小孩子们帮着大人们贴对联、请门神、挂灯笼,赶中午,这里里外外就齐活了,只要听到有谁家鞭炮响,那就意味着这家过年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坐等过年了,这时厨房里也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就这样一个立体的年就呈现在了面前,这是过年的盛典,这就是过年的模样。

对小孩子来说,还有一件事是三十儿最着急的,那就是穿新衣服,那时的小孩子可不像现在孩子这么“奢侈”,平时就新衣服不断,那时几乎是只有到了过年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所以,一到三十儿就眼巴巴地等着大人们收拾停当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那种心情,在现在的孩子眼里可能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但那就是年带来的乐趣,那就是年带来的兴奋,这里满满是年的味道。

追着记忆尝年味

这才是年味

年三十儿,必须要提的一定是年夜饭,重点一定是“饺子”,这是年夜饭的主角,那一口饺子能让人香一年,记一生。三十儿一大早,妈妈就开始活馅儿、揉面,一边准备着各色菜肴,灶台上七碗八碟,火上蒸着、锅里煮着,好个不亦乐乎!包饺子,一个地方一个手法,包出来的形状各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你说说一年里的精彩,他讲讲身边的故事,好不热闹,眼看着一盖帘一盖帘的饺子就码在了那里,一排排、一列列,那是年的路程,那是情的寄语。

年三十儿是最漫长的,因为要熬夜守岁,所以不用早早睡觉,于是那种兴奋劲儿一直在持续,因此,大年三十儿最是我们难割舍的“年的情结”。大年三十儿最隆重的就是那顿丰盛的年夜饭,那是现在想来都垂涎三尺的“盛宴”,几乎清一色的妈妈手工制作,色香味都是妈妈的味道,当然,最后一道就是那口口留香的饺子,素馅儿、羊肉馅儿、猪肉馅儿,每一种都能勾起人的回忆,一口饺子让年成为了一辈子入骨的思念,这是我记忆里年的真正味道,这才最是唇齿留香时,最是入心难忘记。

追着记忆尝年味

一口饺子就是年

守岁唠嗑到接近十二点,外面已是鞭炮齐鸣,那场面蔚为壮观,家家户户都包裹在硝烟弥漫中,意欲驱赶一年的不快和不顺,这个时间能长达一个多小时。外面的路上铺满了炮皮,如同铺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让年的喜庆扩大到了极限。随着炮声渐消,大家在意犹未尽间,随着春晚“难忘今宵”的歌声,结束了作为“过年”最最隆重的庆典。

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第一个动作手伸到枕头下面摸,摸啥?压岁钱呗!接着穿上新衣服,等着大人放了“开财门”的鞭炮,就要给父母行礼——磕头,那头磕得是真得能听到声音,但拿着父母给的红包一点都不觉得疼,就只剩下咧着嘴乐了。吃罢早饭,就要先去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伯伯、叔叔、姑姑、舅舅、姨姨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长辈们拜年,目的就是那一个个拜年红包,现在想来这目的一点都“不纯”。后面就是街里街坊的转悠,年的味道就开始渐淡了。

追着记忆尝年味

红红火火又一年

现在想想,其实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年味最浓一定是腊月,那里里外外的匆忙,那忙忙活活的准备,是对自己、对家庭一年的总结,是对一年365天的倾情表白,是对又一轮四季的纪念。

对过年的记忆,大人们让年味入满鼻,那是年夜饭的香味,进满眼,那是红彤彤的对联、炮仗的红火,全在心,那是永远走不出的对年的回忆,时间只能在年的轮回里叠加、叠加、再叠加,年的味道也在这叠加中愈加浓香,愈加浓烈,愈加浓厚绵长,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光景中最浓重的生活色彩。

又是年味飘香时,不管现在的年味是不是淡了?但记忆里的年味还是那么浓郁,于是在回忆里品尝年味,让年有了更加特殊的味道,就让我们咂吧咂吧嘴,随着记忆用人生的积淀去慢慢品味这年味吧!

追着记忆尝年味

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记忆   馅儿   炮仗   目的   腊月   年夜饭   鞭炮   美文   饺子   劲儿   大年   烟火   新衣服   味道   妈妈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