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一年秋去一年秋长,走过不忍又回首,回望秋月里的秋时。回眸处,有秋色如锦织满眼繁华,有秋风尽萧瑟入目苍凉。

好一个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是你,“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你,直叫人何言悲喜?

在秋词的陪伴中,喜亦秋,悲亦秋,但在众多秋的诗词歌赋里,我独爱宋词的温雅,泪也流得,是韵律里的珍馐,笑也在颜,是格调里的雅致。

让我们一起把时光倒流,再回味一番今年秋来好时光里的浓浓秋情吧!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在秋的意境里,凉意是诗词里的核心,宋词以它婉而转的韵调让你与秋耳鬓厮磨,那份凉意是缠绵的凄婉。

我最喜欢的便是李清照这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凄婉的情绪无法超越,只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让千古生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大家熟知的一首词,但在解读的二十几首词中并未收纳入囊,主要是之前专门写过李清照的文章,但再回过头来品读秋辞里的宋词,我仍是把易安居士的这首词放在了首位,可谓情有独钟,亦可说其秋味可入得骨髓。

只一个乍暖还寒的秋天,在李清照的笔下,让人从一首词中尽得其生平况味,把秋与愁熨贴得无缝无结,只一个“愁”字贴切,却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番词里词外的情让人对秋还有什么可言?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说起秋,有一首词一定是信口而来,虽不及李清照把秋不言秋,只言愁那般细腻而含蕴,但一句“天凉好个秋!”却直抒胸臆,直截了当,一语中的。

这首词便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题目可能不是尽人皆知,但其中“少年不识愁滋味”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而那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硬生生把秋凉推在了面前,让人对秋凉里的人生有了一份期许,也并不感到寒凉,反而是让人很容易就在时过境迁中接受了之份秋的沧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豪放派的辛弃疾,的确是直爽,把自己的愁,用几笔就解释得那般透彻,成长是认识的老师,季节却把这些记在了秋的寒凉里,可谓秋的负重里是晨昏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经历。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说起秋辞,佳作频频,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这两首是我的最爱,但如果要说还要选一首的话,我选的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于秋,那豪迈的秋水长天一色自甚是喜欢,但秋更是情浓意切的表达和寄托,我左右权衡,还是选择了婉约派的这一首秋辞。

读这首词,总是让情随意流淌而潺潺在耳,总是让人能随着这秋风秋雨而尽享秋思秋愁里的那份缠绵、婉转,可谓让秋情尽情宣泄,让心灵得到了滋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首词也是太过熟悉不过了,柳永把两情融于秋中,把愁浸于笔墨,把一腔秋思表达得哀婉而凄冷,泪眼婆娑中曾经的美好皆落于秋的苍凉和清冷,却再无人与共。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一路伴着秋色走来,秋风秋雨里的秋诗秋韵,秋月秋窗下的秋愁秋思,让人读着秋辞感怀秋阳的暖,体会秋霜的寒。

一路伴着秋色走远,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回眸处,宋词在秋辞中依然缠绵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原创,转载请注明!感谢文友喜欢,愿以月明之素光与您结缘,给您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宋词   长天   寒凉   秋凉   乍暖还寒   好景   欲说还休   凄婉   秋色   寻寻觅觅   凉意   泪眼   苍凉   美文   秋雨   秋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