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清醒人生:不仗学识自满,不因家贫自卑,不为输赢争论

文/源说情感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段清醒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我看来,是身在低谷时不悲,站在高处时不骄。

即便内心已是波涛汹涌,表面也能做到云淡风轻。

不仗学识渊博而自满,不因家境贫寒而自卑,不为分出输赢而争论。

守好心里的灯火,时刻保持清醒,方能更好地砥砺前行。

年轻人的清醒人生:不仗学识自满,不因家贫自卑,不为输赢争论

01、不仗学识自满,是境界

学习知识的首要目的应是修身。

只有这样,有学识的群体才会有包容他人的气度与胸怀。

与此同时,才会明白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看清自己的渺小。

罗翔曾说:

“知识越是贫乏的人,越是有股莫名的自信和自豪感。”

而对于一个有学识的人来说,越是过度自信也就意味着学识越是贫乏。

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自幼博览群书,才华过人。

十岁时就能在私塾里和老师讨论诗词,展现出的超高天赋让老师很是震惊。

十一岁时,小小年纪的苏轼写出了名噪一时的《黠鼠赋》。

他寓理于物,借被老鼠欺骗一事引出人生哲理,让人赞叹不已。

然而,年少成名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来自四面八方的吹捧让苏轼有些飘飘然,开始骄傲自满。

有一年,他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写的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傲气之态可见一斑。

没过几天,一位老者拿着一本书前来讨教。

苏轼接过书本打开一看,脸唰的一下就红透了。

因为这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想起自己写的对联,他顿时感觉无地自容。

等老者走后,苏轼提起笔墨在对联上添了四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如果不是这位老者,相信苏轼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因为骄傲会使人目空一切,自满会使人错估自己的实力,从而阻碍人的进步。

一个有学识的人,如果经常抱有这样的态度,那必定是他学得还不够、境界还不高。

学识越是渊博的人,对人就越是谦卑,就越是能认清自己的渺小。

《左传·哀公十一年》里说:

“盈必毁,天之道。”

若是一味地自命不凡,难有成就不说,还会毁了自己,得不偿失。

年轻人的清醒人生:不仗学识自满,不因家贫自卑,不为输赢争论

02、不因家贫自卑,是坚韧

阿德勒曾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贫穷,给一个人造成的影响不光是物质上的匮乏,还有精神上的贫瘠。

这种影响也许会伴随我们身边很久很久,乃至一生。

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从小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里。

纵使有着不错的颜值和头脑,可她的眼界与格局,却被困在自卑的桎梏中难以自拔。

但是,我坚信这种自卑感是可以改善的。

全网坐拥上亿粉丝的李子柒,不仅通过美食视频创业成功,更是被央视点名一跃成为文化输出者,一时风头无两。

可在辉煌背后,李子柒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不堪往事。

她从小父母离异,继母总是对她非打即骂,从来没有让她感受过家庭的温暖。

面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老天似乎毫无悲悯之心,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她。

在李子柒不到7岁的时候,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她只得跟着奶奶相依为命。

由于缺少经济来源,被迫无奈的李子柒只能早早辍学,14岁就开始外出打工。

在此期间,她拿过两百块钱的月薪、睡过公园的长椅和桥洞。

有时候,就连一包方便面也要分开吃两顿。

而这,仅仅只是她多舛命途中的冰山一角。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经历过生活的千锤百炼之后,李子柒最终功成名就。

初入社会的时候,看着自己与外面的灯红酒绿格格不入,相信李子柒也曾自卑过很长一段时间。

可到现在,当她再度回首往昔,那伴随着自己小半生的自卑感早已烟消云散。

黑格尔曾说:

“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这种俗恶氛围中苟活下去作辩解。”

如果没法做到消除自卑,那就用坚强武装自卑,凭着一股韧劲努力奋斗。

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笑着与自卑和解。

年轻人的清醒人生:不仗学识自满,不因家贫自卑,不为输赢争论

03、不为输赢争论,是格局

富兰克林曾说:

“如果你喜欢和人争辩,那你可能会获得短暂的胜利。”

但这次的胜利,不见得就是有价值的。

说不定还会招致他人厌烦,甚至是矛盾升级。

然而,现实中很多争论,都是难以分出结果的。

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对待三观不同、认知不同的人,哪怕你费尽三寸不烂之舌也是徒劳。

为了自己清净,还不如适当沉默,与这些人保持距离。

北宋名相富弼,因才华横溢、能言善辩闻名遐迩。

一天,一个秀才挡住富弼的去路,挑衅地问他:

“听说你有点本事,敢不敢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骂你,你该如何?”

富弼笑着答道:“我会当没听见。”

秀才冷哼一声,不屑地说:“原来你也不过是个缩头乌龟而已嘛。”

话毕,富弼依然不恼不怒,不予理会。

秀才见此,顿时觉得兴致全无,拂拂袖子扬长而去。

富弼的随从觉得这个秀才很无礼,不解地问富弼:“您为什么不反驳他呢?”

富弼答道:“他明显带着怒气而来,我若与他争论,即便赢了也是口服心不服。

既然没有意义,我又何必浪费口舌呢?”

曹禺曾说: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和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的人争论,就算赢在一时,自己也会元气大伤。

还不如适当保持缄默,把对错交给时间。

也许在时间的洗涤下,对方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当时有多愚蠢。

年轻人的清醒人生:不仗学识自满,不因家贫自卑,不为输赢争论

04、尾声

人活一世,难得清醒。

愿所有年轻人,有不自满的境界,不自卑的坚韧和不争论的格局。

然后,笑着奔赴前程。

我是源说,一个专注自我成长的写作萌新,愿你能在我的文字中积蓄力量。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就点个赞吧。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自满   输赢   学识   自卑   清醒   家贫   自卑感   李子   贫寒   贫乏   老者   秀才   对联   美文   格局   境界   年轻人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