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在秦岭南麓,熊耳山下,丹江河畔,有一个千年古镇—麻街,麻街自愿村(王坡底)有一支任氏家族。居住在现麻街中学西隔壁的西湾,后因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被周围人称作“任家村”。

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关于任氏家族来历的传奇故事 。

在清朝道光年间前后,陕西关中,连年战乱,土匪猖獗,自然灾害严重,关中很多人便逃往商洛山里避难。

临潼县行者乡一任姓小伙也走出了家门,前往商洛山里,小伙是个手艺人,会编芦席,当时芦席用途很广,铺炕晒粮都离不开。

小伙一边编席一边往山里走,经牧护关,黑龙口来到了麻街乡王坡底村(自愿村),暂住西湾。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西湾刘姓最早,齐姓居多,由子小伙子手艺好,为人朴实忠厚,给两家打席期间,得到刘齐两姓人的喜爱,便安排小伙子住在了西庙里,小伙子从此有了落脚点,白天便在周围村庄编席挣钱。

有一天,小伙子正在临村编席,刘齐两家派人匆忙把小伙子叫了回来,小伙子一头雾水。

原来是从河南逃荒来了一对父女,大家见姑娘长相不错,人又善良,便想给小伙子撮合成家,小伙子见面看见姑娘的一双大脚片,说啥都不愿意,那个年代,妇女流行缠脚,以脚小为美,提倡“三寸金莲”,小伙子嫌姑娘脚太大。

无奈刘齐两家商量,便安排河南父女住在西庙另外一间房里,好事多磨。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姑娘很能干,人又勤快,父亲外出干活,姑娘在家洗衣做饭,也帮小伙子处理家务,把两个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小伙子跟姑娘相处时间久了,相互都有了好感,有了爱慕之情,在刘齐两家的撮合下,小伙子和姑娘请左邻右舍吃了顿饭,便成了家。

小伙子有了家室,心想住在庙里也不是长久之地,便买了一块地皮,准备盖房,请来了邻居帮忙挖地基,小媳妇给大家烧水送茶,到工地不小心留下了一串大脚印,村里帮忙挖地基的人,就故意留下了个大脚印,用来取笑逗乐,让大家看任家媳妇的大脚印。

麻街自古是戏曲之乡,冬天地里没活就唱大戏,吃过午饭,小伙子告诉大家说“郭湾(中流)唱大戏,下午让大家都去看戏”,自己便偷偷去挖那个大脚印,一镢头下去,听见“叮当”一声,是个大石板,掀开石板,下面有个石牛槽,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

次日,小伙子告假说,临潼老家有事,需要离开一段时间,带着银子去了临潼买房置地,说是在山里发了财,从临潼回来后,又说是在山外挣了钱,便在山里置办家业。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小伙子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成家立业,建了两院子房,称为东院和西院。

爷爷说他属于东院,是任氏家族第五代人中的长子,爷爷是个行善之人,不吃肉不杀生,连猪油都不吃,勤俭持家,在临潼有地有房,在麻街也有家业,在西湾收粮食磨成面出售。

有天清晨,爷爷和父母正在磨面,听到“咣当”一声,爷爷的母亲反应快,知道有人拉枪拴(爷爷的四舅是当地武装组织的营长,家里经常有人存枪,但爷爷从不动),爷爷母亲便用手上带的顶针敲了下筛面箩,说:“今有风,天明了再磨面”,这时来了群国民党兵把他们包围起来,说他们是给共匪磨面,抓去关了三天,花了大洋才赎放回来。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爷爷经常来往于麻街和临潼之间,有次从临潼回来,顺手砍了两根白杨树枝,一根挑行李,一根当手杖用,回来插到地边,后来长成了参天大树,人称“电杆杨”,白杨树生命力极强,后来村里人便把从大树上砍下的树枝插在村里通往公路的路两边,后来两排白杨树成了村里的标志,无论走亲访友,还是外出回来的人,看到两排大白杨就知道到“任家村”了。

任氏家族以耕读传家,注重子女教育,近代有三十多人是大学以上学历,家族曾出了村长、乡长、团长、县长和各类文艺人才,到目前己有九代人,第三代为“续”字辈,第四代为“振”字辈,第五代为“宏”字辈,分布在麻街和临潼县城及临潼行者一带。

相信任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会不断发扬光大,一定会为国家,为社会,为麻街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任整社:王坡底下任家村

作者简介:任整社,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自愿村人,生于60年代,婚礼主持人,性格开朗,热爱文学,爱好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商洛市   商洛   关中   芦席   白杨树   家业   河南   山里   小伙   美文   村里   小伙子   脚印   爷爷   姑娘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