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为什么出现“人才荒 ’’

养殖业为什么出现“人才荒 ’’

目前,整个畜牧行业无不反映可用的技术人才缺乏。不少基层事业单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甚至通过公开招聘的在编人员也出现大量流失。养殖企业更加严重。

行业待遇吸引力不够。同等的学历,搞养殖与搞AI相比薪金差了数十倍。更重要的是工作环境对年轻人婚姻、生活、教育等不利,毕业生为了留在城市宁愿从事非职业,部分从业的年轻人选择退出,经过历练成为合格技术人才的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从高校传递的信息看,畜牧兽医学科渐渐不受生源青睐,意味着将来毕业生越来越少。

人才“水土不服”。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大型养殖企业更换技术场长频率很高。养殖场聘请了职业技术场长,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弄了一大堆,看起来井井有条,可经济效益就是上不去。并不一定是技术场长能力不行,他处于老板和职员之间,受到各种势力的牵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再高的技术也无用。有的被抓住小辫子、被打小报告赶走,有的被派系挤兑下马。千里马难寻,伯乐更是少有。真正专研技术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者不善于表露,这些人用对了地方就是人才,用不对地方或者不用,那他们就是庸才。

人才价值没有得到尊重。资本的本性就是剥削和贪婪,劳资利益水火不容,社会制度强制二者关系。我们的传统文化、各种“主义”和经济学说,它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降低或掩盖劳资冲突,寻找二者和平共处的路径。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稳定劳资关系,企业就不会因为人而失败。否则,在现实社会里,用情感、道德绑架没用!励志说教、前景诱惑没用!华为全员持股模式很成功,相对公平,华为可谓是人才济济。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效仿华为。中国最不缺乏“成功学”,归根结底,原始资本的积累靠的是“血和泪”,可以是自己的“血和泪”,也可以是别人的“血和泪”,回过头来要用资本赎罪,重建道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才是最稀缺资源,人心散了,资本必将走向深渊。大部分老板们明白这一点,可是,养殖业是既辛苦又微利的行业,自己尚未吃饱,让他们优待技术人员在境界上、物质上都有难度。

群雄并起,人才分散。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都按照全产业链目标去谋划。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家家都在招兵买马,所以倍感人才稀缺。一个产业帝国的建立,必须是君主雄才大略,文臣阳谋贤明,武将忠诚神勇,有一种持续稳定的凝聚力,有强健的免疫功能和必要环境条件。否则,野心越大死得越惨。每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能力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有能力引导产业链你就当仁不让做龙头,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你就在产业链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轻松自得地过日子。农户在知识储备、设施装备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规模场,但他们的运营状态和单产水平总高于规模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由家庭成员管理,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养殖场整体经营状况最好,只要用心,不是人才,胜似人才。

社会不浮躁,人才缺口就会降低。不要担心这种观点引起社会消极懈怠,因为攀比和不甘落后是灵性动物的天性。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主张“无为”,我们把它奉为经典,但是一代代风流人物总是大有作为,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

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学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伯乐   华为   场长   人才   养殖业   养殖场   劳资   产业链   美文   毕业生   资本   规模   能力   社会   行业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