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小长假出游,正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暮春时分,魅力四射的春天尽管就要接近尾声,却依然该紫的紫,该红的红。煦风荡漾,野花飘香,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而这次要往访的北武当山:俯瞰华北大地,雄踞三晋之西,高耸吕梁巅峰,挺立方山县境。四面威岩绝壁,中有古刹老松,岭皆披绿色,坡都拥苍翠,号称三晋第一名山。游人每至此间,则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清晨,我们一行五人趁着曙色一路向南,时而穿在林间,时而越过小村;时而贴近黄河,时而插入深山,沿途之景致尽皆美如画卷。到方山境内时日已近午,方山虽是晋中小县,但民风淳朴,屋社井然,抵达北武当景区的路上每有古迹遗存。感觉此地风光,比别处又有不同。正是:广集山川之灵气,汇揽草木之葱茏,纵横历史之风烟,凝聚文化之厚重。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景区入口处在谷口平坦处,离北武当山尚有八公里之遥,但是距于成龙的故居来保村却很近,于成龙在满清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其政绩和廉洁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宠信,时人誉其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是我们顺道慕名往访,算是游历北武当山的序幕吧!

看完于成龙故居即乘中巴前往心仪已久的北武当山,当车辆拐进幽静的山谷时,远远就望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奇峰若隐若现于苍松翠柏间。仗着长剑的真武大帝汉白玉雕像端立于峰下半山腰上。此处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所以真武大帝应该就是北武当山的主人了。

山脚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避暑山庄。过了石雕门楼,便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山唯陡,路唯艰,目之所及则是盘山道外的悬崖峭壁。不由觉得此行充满了新奇和惊险。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车子停在针子崖下的太上老君炼丹处,崖顶有老君殿,老君殿之上就是真武大帝雕像,其足蹬龟蛇,手执宝剑,神情肃穆,目光威严,倒不失为一代王者风范。登临老君殿的台阶陡峭而繁多,好在有围栏、尚宽阔。半腰置一大石将台阶从中分开,上面有赵朴初先生的手书:“北武当山”四个大字。既为路标又做了极好的广告招牌。

老君殿后面有一条索道,不过却是距离很短的一小段,而且是向山下滑行,既不惊险也与登顶无益,所以乘客聊聊无几,是一摆设而已。

旁边不远处的万神庙因为规模太小亦不引人注目,但这里却是登主峰香炉峰的起点,身后狭窄的台阶林林总总据说有一千四百五十五级。而台阶几近垂直,直插青天。尽管边上时有护栏和铁链,但仍然让人两股颤颤,直冒冷汗。此路两面是光滑如镜的崖壁,崖壁下面则是万丈深渊,台阶号称天梯真是名副其实。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拾阶而上,至顶则豁然开朗。山路的左右都是造型奇特的怪石。有大象守山,有石猪受难,还有九龙出洞、石羊朝圣、等等。而每一个名称和造型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

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相传真武大帝不在的时候,神龟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战,神龟节节败退,青蛇步步紧逼。其时,恰逢真武大帝返宫,见此情景,遂轻轻用手指一点,龟蛇便动弹不得,从此永久停留在这里,成千古一绝。“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令人心悬,所以此处又称风动石。

石猪受难则是大青石上横卧着一头花白石猪。头朝东脚朝西,脊背朝里,由一块圆形的巨石压着。相传当年山下有一白猪修炼成精出世,经常伤害众生,真武大帝为民除害,用巨石把它压在下面,使之永世不得脱身,就成了今日奇观。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过渡仙桥,越聚仙亭,又见壁立千仞,中有奇松名“擎天探海松”,松树立于石阶半道,树身技分两杈,一枝直刺青天,一枝鸟瞰群峰。其右不远有九处嶙峋怪石 ,宛若九颗竖出的龙头,因此名曰“九龙出洞”。我来时正有五个孩童在龙头下边合影,孩子活蹦乱跳,相映成趣的小龙也栩栩如生。

针子崖道教场一侧竖有一只大鼎,高达十数米,形体宏大,蔚为壮观。掩映在一片树林之中,只有一条栈道可通。我和朋友两次前往考究终没有找到文字记述,因之到最后也不知道大鼎的名字。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沿着天梯继续向上攀登,过了二龙洞直达悬天涯下。这里是北武当山建筑最集中的地方,有天寿井、玉皇大帝庙,乔松阁、乔松石刻等。“乔松”二字,据记载为清代道光年间永宁牧王继贤手迹。现存乔松树桩直径近一米,可以想见其昔日雄姿。可能是有天寿井水滋润的缘故,此地的草木比别处亦丰盈了许多。

我顺着山峰侧大理石栏杆边行走,忽然看到崖下一株株杏花正在绽放,淡淡的幽香随风飘荡。风过处犹如花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

榆林的杏花应该早已成昨日黄花了,而北武当的杏花才遮遮掩掩的开了,不由得想起了唐人的那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转过草木掩映的古建筑群,向上的天梯尽头是南天门,但见南天门后的玄天殿矗立香炉峰上,飞阁流丹,金碧辉煌,这是北武当山的正殿,亦是真武帝的大殿。正中即是威风八面的真武大帝像。

当此时也,举目四望。山高人为峰,海阔礁为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北武当山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涧尽收眼底,观北武当山,正是:容黄山之奇而超乎奇,越华山之险而谓之险,历峨眉之秀而叹其秀,兼泰山之雄而胜其雄。

我曾经独自一人游过华山五峰,深为其险峻折服。今北武当山之状虽然和华山的名头相去甚远,但却有华山之奇,华山之险。而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和奇花异草则让北武当山有了更甚一筹的娇艳。

此时此刻,远山苍茫,近岭含黛,清风扑面,白云入怀。只闻:山泉潺潺,鸟语唧唧,似琴弦轻弹;金顶之下,景观相间,若七彩锦缎;吕梁深处,群山连绵,如万龙齐翻。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我们来到后山,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高大的松树,树上栓满红色的写有一生平安的带子,树下是一块凸出山顶的大石头,登上山顶的游人大多在此处留影。石头下方便是不到一米宽的独径,用木质的柱子横竖扎着护栏,两边都是深渊。脚下的石头极其光滑,还有练功者留下的印痕。使人想象着那些在此居住的聚敛仙气的道人,又是何种的神韵。

小道下面有一软索桥可能是因天梯的缘故起名天桥,连接在两座山头的上面,行人走过晃晃悠悠,飘飘荡荡,仿佛腾云驾雾一般,虽然过足了神仙瘾却也弥足惊险。我上去走了一回,竟然惊出了一头汗水。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下山时在半山腰看见一功德碑,上书曰:“维我武当,钟灵毓秀。囊括春粉、夏绿、秋红、冬白之北国风光;荟萃山雄、石奇、涧美、林秀之天下大状。远眺群峰,出于云烟之表;近看山势,宛若天上宫阙”。

我把这一段文字读来细细玩味,竟觉得所言不无道理,真是寥寥数语,写尽了北武当山之美。。

游方山县北武当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武当山   方山   老君   吕梁   道教   华山   苍松翠柏   崖壁   青蛇   天梯   杏花   草木   大帝   惊险   美文   台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