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欣赏自己,很难打破与父母的回音壁效应


【壹】不敢欣赏自己,怎敢抬头说笑

刚刚,当我发现自己不敢欣赏自己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了,我能不懊恼吗?我真的非常懊恼而且沮丧,就像半辈子白活了一样。

我成功揽到第一个客户办理了会员卡,特别激动,感觉心脏都要颤抖起来了!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做成销售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我是干不成的,只有那些伶牙俐齿的同事才会揽到客户。

不敢欣赏自己,很难打破与父母的回音壁效应

我把喜讯告诉领班的时候,她也挺开心的,好像还夸了我吧。我记不清了,因为,当她笑着对整个组员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已经低下头去干别的事情,而不敢听了。我那种状态就像“不禁夸”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别人夸我的时候,我总觉得很难堪,也不知道如何回应才好,只能闭上嘴,不说话了,于是,挺好的本应该热热闹闹的嘻嘻哈哈的场面就被我浇冷了,领班也不说话了。

就好像当头一棒一样,我忽然意识到,这样的心理状态是不敢欣赏自己,由此而不敢为自己的哪怕只是一点点成绩而由衷地开心和祝贺。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多半成因于爸爸的语言暴力。语言暴力的诟病众所周知,它直接伤害到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自我认同感。

当一个孩子认为自己确实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的时候,很容易自暴自弃,觉得生来所有的疾苦都是理所当然,从而也失去了努力奋斗的动力,生活就算在泥潭里也无所谓了。

语言暴力摧毁了一个人的精神支撑,而当精神世界倒塌以后,身体也会处于随时崩溃的状态,就像即将融化的冰山一样。

我爸爸就是一个说话很难听的人,只要不如他意,张嘴就骂。我为此一直很困惑,说他他也改不了。侄子三岁多的时候,说“把爷爷埋了”,我能明白,当爷爷朝他吼的时候,他觉得心里不舒服了。可是,我们也不能真把爷爷埋了啊!

不敢欣赏自己,很难打破与父母的回音壁效应

【贰】打破子女与父母互为回音壁效应

听家人说,我的爷爷也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由此我猜想爸爸小的时候也应该受到过同样的语言暴力,被自己的爸爸大声斥责,甚至使用很难听的脏话。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家庭的代际传递。

一个从小被暴力对待的人,也没有感受过其他的方式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当他成为家长的时候,也只会使用自己的爸爸那套方式来继续自己的生活。

我爸爸也没读过什么书,更不知道何为反省,他的那个年代又正赶上大饥荒,人们都吃不饱饭,那样的时代,怎么能活下来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以,我爸爸根本不可能想到或者听到有人提起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我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之中,家庭就是这个样子,我一直很困惑,但同样的,我也不知道还有别的与家人互动的方式。我记得很早以前和一个心理咨询师咨询的时候,非常担心结婚后吵架的问题,她却说了一句令我非常不解的话,她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和你的家庭一样”,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别人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真真的无可奈何。

当我最初开始看心理问题方面的书籍,并开始思考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一直站在爸爸的对立面,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他造成的。那样,我总会陷入埋怨—原谅爸爸的情境里。我会埋怨他,然后原谅他,当再次感觉心理状况出现的时候,再埋怨他,然后再原谅他。这样循环、纠结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

现在,我则是站在爸爸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中去看待他并同时看到我自己。爸爸就是被那样的一个时代打造出来的那样的一个人,他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是我根本无法体会的,也不可能被我改变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被温柔相待,但是偏偏遇到一个脾气暴躁的爸爸也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做选择的事情。

现在,我则认为,当自己去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只是站在父母和自己的二维空间当中,很容易陷入“父母皆罪人”的牛角尖里。有些人会期待父母的道歉,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父母受到他们的时代和生活限制,压根就不会去思考在对待子女方面是否存在错误。

而且,不但要考虑父母所处的时代背景,还要考虑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因为父母也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里脱胎出来的。

当我们把这些都考虑进去,再去看自己的心理问题,才最大可能地跳出泥沼,做到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建立一个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成熟的心理基础。

否则,只是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父母进行直线联系的话,就如同自己在面对一面回音壁一样,自己传出去的声音,又被父母折射了回来,父母投射来的声音,也被我们自己反射了回去。这样反复对于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帮助。

当然,这是在我们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父母无法或者不愿参与进来的情况下,如果父母愿意接受家庭心理问题的治疗,主动来改善和自己的互动,那是最有帮助的。

当我明白了自己心理问题的出处,慢慢地也可以学会欣赏自己、爱护自己、温柔地对待自己。

不敢欣赏自己,很难打破与父母的回音壁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回音壁   父母   领班   美文   时代背景   效应   暴力   爷爷   家人   爸爸   事情   状态   语言   方式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