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界观的物理学颠覆史之一瞥

人类世界观的物理学颠覆史之一瞥

16世纪之前,人们仰望星空,以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151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第一次颠覆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


1687年,牛顿指出万有引力定律,它首次说明至少宇宙的一个方面可被精确地做成模型。这成为宇宙决定论的重要开端。从此人们越来越深信,世界是严格按照定律运行着的,人们只要掌握了科学定律就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


在1860年代的几年间,麦克斯韦将法拉第的思想发展成一个数学框架,解释了电、磁和光之间的本质关系,颠覆了人们对光的认识。他发现了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向人们揭示一个惊天秘密:正如静止的概念,时间也不能是绝对的,两位相互运动的观察者测量的时间一定不一致。从此人们心中的“时间”已经不再是那个“时间”!


由于狭义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引力论的不相协调,11年后,爱因斯坦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再次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时空不像原来以为的那样是平坦的,而是被处在其中的质量和能量弯曲或变形。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是一种不像其他力的力,它其实是质量使时空变形、产生曲率的结果。


截止这时,人们还是相信,世界是完全决定论的。就像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指出的那样,应该存在一族科学定律,只要我们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完全的状态,我们便能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


直到1926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提出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人们才首次知道,原来世界并不是那么确定的!它使人们试图建立一个完全确定的宇宙模型的梦想寿终正寝。


在不确定性原理的基础上,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将力学重新表述成称为量子力学的新理论,它成为几乎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然而,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并不相互协调。于是,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人们都致力于寻找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理论。


人类世界观的物理学颠覆史之一瞥


1984年,人们开始更相信所谓的弦理论。在这一理论中,粒子不再被描绘成点或者波,而是具有长度却没有高度或宽度的像无限细的一段弦的振动模式。时空不再是四维,而是十一维。那些我们感觉不到的额外维以高度弯曲的方式蜷缩在极小的尺度中。


大约在1994年,人们开始发现——不同的弦论以及不同的蜷缩额外维的方式,是描写四维中的同样现象的全然不同的方式。于是,人们开始用M理论描绘宇宙。


M理论的定律允许拥有不同表观定律的不同宇宙,表观定律依内空间如何蜷缩而定。人们发现世界拥有10的500次方个宇宙!每个宇宙拥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定律,而其中只有一个对应于我们所知的宇宙。这样,我们目前所知的科学定律仅仅适用于我们这个宇宙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法拉第   哥白尼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表观   决定论   量子力学   不确定性   世界观   物理学   美文   定律   宇宙   人类   时空   理论   时间   广义相对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