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铭记红色精神的传承 | 作者:酒慧慧


留庄英雄民兵营作为全国四大民兵营之一,是惟一的水上民兵战斗经典,也是河南省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资源品级。留庄的红色故事有很多,每讲述一个都足以令人热泪盈眶;留庄的英雄人物有很多,他们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李传成老人便是其中一个。他1926年生于河南济源坡头镇留庄村,现年已95岁高龄。李传成老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军工厂工会主任、指导员、营职组织干事、协理员、教导员等,这位驰骋沙场、戎马一生的老兵,先后任中共稻城县常委、成都军区通讯总站政委、成都军区江津通讯总站材料战备库政委(副师级)等职。20世纪60年代,李传成还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给机器“暖身”和去千里“追敌”

李传成老人亲眼看到过日本鬼子杀光、烧光、抢光后山河失色的悲恸荒凉,也看到过家乡庄稼被蝗虫席卷后的民不聊生。于是,1942年9月,16岁的李传成受三哥李传周(临汾战役牺牲烈士)进步思想的影响,像无数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一样,带着仇恨、悲壮的心情从武山镇(现思礼镇)翻山越岭到山西阳城县,投身到八路军队伍,参加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浪潮中。

在部队期间,李传成先后参加太原战役、解放大西北战役、大西南战役、甘孜自治州康南剿匪战斗等。当时工作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一日只能吃两餐,这些困难都能克服,但是在被服厂工作期间给机器“暖身”的经历却让他印象深刻。

那是1943年秋,因为敌人用铁滚战术扫荡根据地,被服工厂需要常常搬家。人走到哪里,机器设备就搬到哪里,为了保障安全,还需要几个工人把设备背到深山老林中分散掩埋起来。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时,寒风刺骨,机器设备被冻得不能用,只好想办法把手烤热了再去“暖”机器。在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他们硬是用自己的手和身体“暖”热了机器,保障了机器运转。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前方指战员冬装任务。他因此被记大功(现一等功)一次,靠的正是一腔赤子情怀。

1958年四川甘孜自治州康南六县,云南、四川、西藏交接部在消灭少数顽固分子叛乱的关键年里,在一次战斗中,李传成所在的营队由于作战沙盘标注不细,未能按规定时间对喇嘛寺实行包围而贻误战机,指挥部决定换其他营队继续作战,一时间战士们议论纷纷。为了尽快打消战士们的消极情绪,李传成迅速调整思路,把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他和营长立即请示上级,当夜上山,在村庄的周围切断下山大小岔路村口,封锁河桥埋伏,布下天罗地网,不让叛匪有喘息和逃跑外区的机会。计划果然奏效,后来,流窜于该战区的三个匪首安逸国被击毙,活抓一个少将特务段祥贤,此举极大鼓舞了队伍士气。

1945年6月,李传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战士到班长,再到军工厂工会主任,再到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李传成先后荣立大功、三等功,以及国家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荣获解放军独立勋章,还于20世纪60年代,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他戎马倥偬、转战南北的一生也是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一生。战场上的烽火狼烟已消散了很久,换来了新中国的祥和安宁,这位曾经的英雄心里却只留下了平静。1942年离家参加革命,到2012年的70年时间里,他仅回过家4次。每次提起这些驰骋沙场、戎马一生的峥嵘岁月,李传成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平淡。但我们都知道,正是那平淡的诉说里,掩映着让历史星河璀璨的光芒,经久不灭。

捐赠的是大爱,传承的是精神

在为数不多的对李传成经历的相关报道里,我看到了坡头镇政府的微信公众号上有李传成向家乡捐赠战争年代的物品和个人奖章的事迹。

永远铭记红色精神的传承 | 作者:酒慧慧

李传成捐赠的部分珍藏

那是李传成在了解到留庄英雄民兵营及杜八联的革命先进事迹后,他有心爱的各类奖章、证书6件,不同工作时期佩戴的军用胸章、臂章8件,把各种工作留影照片、参加会议、受领导接见集体照片8张,革命战争年代用过的特殊物品7件,文房四宝、纸墨笔砚若干,战争期间用过的公用包,随他南征北战13年的一床毛毯,他抄写的《葫芦队传奇》《留庄英雄民兵营的激情岁月》《黄河之子——薛平华》等书籍以及抄录的党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装订成的精装书法作品80余册等全部捐赠故里……一件件物品,无不泛着革命的光辉,凝聚着一代老兵的心血与生命。

2019年5月份,李传成老人当即决定,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捐赠给了家乡。他说把这些物品交给家乡才放心,为的是传承红色基因,为家乡做一份贡献。

每当我站在留庄英雄民兵营看到这些资料,就会感慨万千。千里迢迢辗转回来被珍藏的何止是荣誉,更是一个革命老兵对祖国、对未来沉甸甸的爱和希翼!

因为只有在说到身边牺牲的战友时,他的声音显得有些哽咽。只有在说到未来时,他的语气才会稍微有些激动。那是他希望他经历过的那些红色故事和精神能被传承、被铭记。

离休后的这些年,他一刻也未忘初心,始终保持晚节。1981年离休后,他倾注无数心血和汗水,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及对军队的热爱。练书法,抄党章、抄诗词,抄历史故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成了精美线装册80余册、约6000页近百万字的手抄稿。1987年,李传成老人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老干部书画金鹤纪念奖”殊荣。

如今,李传成和老伴住在四川省军区成都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他的老伴蒋素琴也是坡头镇留庄村人。蒋素琴体贴他身体不好,看到他有困难时就主动与他商量、帮助解决,实现了他离休后想做的事情。李传成夫妇的儿女住得离他们不远,全家人经常做的事就是一起帮他校对他的手抄稿,完全就是全家人一起学党史的画面,孩子们说从他身上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永远铭记红色精神的传承 | 作者:酒慧慧

李传成的小儿子李武轻轻地将自己的手放在父亲的手印上

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建川博物馆的中国老兵手印碑林广场,121组手印碑上,李传成老人的手印与其他1999名老兵手印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灼灼闪耀。坡头镇政府工作人员发来一些和李传成老人相关的照片,最感动我的就是这张李传成的小儿子李武轻轻地将自己的手放在父亲的手印上……


作者简介:酒慧慧,河南济源人,供职于济源天坛路众成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喜欢写作和摄影,文字作品散见于《河南日报》《散文诗世界》《河南工人日报》《中国建设报》《楚天都市报》《济源日报》,曾获济源旅游、济源文学助力脱贫攻坚征文二等奖。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成都军区   甘孜   济源   孙子兵法   周恩来   营队   中国共产党   民兵   手印   奖章   河南   铭记   美文   战役   家乡   老人   红色   机器   精神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