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乔峰的悲剧命运

乔峰堪称是金庸小说中最完美的男主了。他是金庸武侠世界中最闪耀夺目的英雄。他的盖世武功,非凡才略,他伟大高尚的人格,他完美的性格,他崇高美好的情感世界,无不令人钦佩,景仰。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英雄一出场,便横空出世,如日中天。他从人生巅峰状态中走来。他身后的背景,是一轮灿烂辉煌的太阳。

天龙八部中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段誉乔峰初见,在无锡松鹤楼喝酒。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比酒比成了结义兄弟。这份豪迈令人心折~

松鹤楼上,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这人便是乔峰。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乔峰是丐帮三十万众的杰出领袖,他的武功境界来自天赋,敌强我愈强,是天神一般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人世间找不到对手,唯一可以击败他的,只有命运。

金庸写乔峰,用的手法很接近西方浪漫主义,写的是一个与命运搏斗的悲剧英雄。

从乔峰的悲剧命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悲剧中英雄的影子。爱读莎翁悲剧的人都会注意到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主人公出场时是何等如日中天,何等威风凛凛,而收场时又是何等悲壮。他们都被命运以及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毁灭。

哈姆雷特的缺陷是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缺陷是嫉妒。而乔峰的致命缺陷是对复仇的坚定意志。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原本是英雄的特质,但这把双刃剑却使他毁掉最心爱的人,也终于毁掉自己。

根据西方古典戏剧理论,只有大英雄才配得上悲剧命运,而悲剧命运也正好强调了乔峰的英雄身分。

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的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位神威凛凛的摩尔人,开场时,威尼斯政要的小姐苔丝狄蒙娜与他私奔,她的父亲及亲朋十分激动,追踪而来,剑拔晋张。奥赛罗镇定现身,三言两语之间,就镇住了人群,把一场冲突消于无形,“把你们的剑放还鞘内,”奥赛罗著名的开场白说:“别让露水侵蚀了。”

和奥赛罗相似,乔峰一出场就面临杏子林的丐帮叛变大祸,而杏子林叛乱远比《奥赛罗》的第一场情势凶险,而在应付叛乱之中,乔峰的盖世武功、智慧,在江湖上的威信也显露无遗。乔峰有一股慑人的英雄气魄。金庸特地选择了“叛乱”这个场景来展现乔峰的领袖权威,因为在这种危机下能发挥这样的力量,如此使人信服,正是因为他平日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和其他金庸男主角相比,只有乔峰才是名至实归的领袖人物。——郭靖的领袖地位,到了《射雕》最后几章才开始显现;而陈家洛、袁承志并不见得有什么高超的领袖能力;令狐冲这个恒山派代掌门是一个洒脱不羁、追求自由的散淡人物;张无忌这个教主更是性格软弱拖沓,毫无决断力。但讽刺的是,乔峰的领袖天分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却是他最后一次发挥这个天分了。

乔峰平息了叛乱却失去了帮主之位,独自去寻找“带头阿哥”;奥赛罗平息了众怒而赢得美人归。两人在一失一得之际,都埋下了日后身败名裂的祸根。最后奥赛罗被人欺骗,亲手杀死了苔丝狄蒙娜,省觉到大错铸成,终于当众自杀,死前沧然独语:“奥赛罗还有何处可去?”乔峰也受人欺骗,误杀了阿朱。后来自杀于雁门关前,也是因为天下之大,大宋大辽却都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从神威凛凛地登场到悲剧收场,奥赛罗与乔峰皆为命运所驱策,最终走向无可挽回的结局。

乔峰处在一个宋辽严重对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一旦他的血统遭到质疑,便立即被驱逐。尽管英雄面对命运的诅咒,显示了他强悍的意志力,他奋力挣扎,苦苦斗争,但依然不可避免地一步步陷入命运织就的天罗地网,越挣越紧。

追寻自己的身世血统,使他陷入弑父、弑母、弑师,身败名裂的境地。杏子林中,他折刀为誓,有生之年,绝不伤一个汉人性命,此言铮铮。但在聚贤庄,他在无奈之下破了誓言,以致心怀耿耿。他在大宋已无立足之地。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乔峰是近乎完美的英雄人物,他几乎没有弱点,但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原来,愚昧的、冲动的、软弱的、心怀歹意与他作对的群众竟是对的,乔峰反而是错了。他真的是契丹人,不是汉人。而更残酷的是,根据他从小信奉的原则,冤枉他弑父、弑母、弑师、杀害一连串武林义士的人其实并没冤枉他,原来这一切的确是他的罪过——因为这些人是他父亲所杀。

乔峰用无比坚定的意志、用他超人的头脑和武功去寻找真相,为自己洗脱冤情,所得的结果却是,原来罪人正是他自己。

这也正是古希腊经典悲剧之作《俄狄浦斯王》的模式

俄狄浦斯娶了雅典王后伊俄卡斯特之后,雅典三年不雨,王求阿波罗神指示。阿波罗说,有人杀父娶母,致招天谴,王于是按照神的指示,努力寻找这个罪魁祸首,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

原来伊俄卡斯特王后当年怀孕时,梦见火炬人怀,祭师解梦说,此子将来杀父娶母,为国家招祸,于是其生父令一个 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但遭牧人怜悯抱归抚养成人,就是俄狄浦斯。
真相水落石出,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悬梁自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终身流浪,永为命运之神及愤怒之神所追赶。

金庸热爱西洋文学,乔峰的悲剧无疑是借用了西方悲剧的外壳,而这个悲剧模式的基本精神是: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众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之感到恐惧。人生而自由,然而枷锁却无处不在。但英雄却选择与命运搏斗,虽然终究敌不过命运,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英雄不可避免地失败、毁灭。但是悲剧英雄坚强的个人意志、英勇行为和人格的尊严,却在这场奋斗的过程中得到肯定。

乔峰虽死,却获得了永恒。


和西方英雄一样,乔峰不停地与命运搏斗:

他首先要与过去的自己搏斗。乔峰单挑聚贤庄,去为一个他不认识的小丫头阿朱疗伤,虽千万人吾往也。“萧峰”要与“北乔峰”的兄弟故旧做一了断。

胡汉恩仇,需倾英雄泪。乔峰要与身世搏斗。命运安排了乔峰流着契丹人的血,安排了他父母为中原武林人士所杀,又安排了他由中原人士抚养培育成一代豪杰,然后命运再借一个狠毒女子的无端怨愤挑起事端,送乔峰踏上找寻真相之路,也是引领他踏上毁灭之路。

但是他悄立雁门,绝壁无一字。乔峰只证实了自己是契丹人。

“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 …… 我 …… 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这个过程中,乔峰还得到了阿朱。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璨璨如星。乔峰要去为父母报仇。快意恩仇,是武侠世界永恒的主题。但是乔峰找不到仇人,追寻“大恶人”的复仇决心,更令他身负累累罪名。他武功盖世,杀死的却是世间唯一对他不离不弃的、他自己这一生中唯一的至爱——阿朱。只剩下塞下牛羊空许约。小镜湖畔,青石桥上,风雨之夜,雷电交加。一掌铸错,遂成千古遗恨。乔峰乔心裂肺般地狂呼呐喊,再次证明了复仇这个魔鬼,具有可怕的,同时毁灭仇恨双方的力量。即令天生英雄如乔峰,也因被它驱使,而走到绝境。

“眼泪从他血肉模糊的脸上直滚下来,泪水混合着鲜血,淡红色的水点,滴在阿朱惨白的脸上,当真是血泪斑斑。”。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乔峰剩下的,还有责任。他带着阿紫,来到了可以牧马放羊的茫茫塞外,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乔峰是个敝履荣华的人,但他盖世的武功让他做不了凡人。英雄在何处都是人中龙凤,受人瞩目,无可躲藏。于是,乔峰结交完颜阿骨打,与契丹皇帝拜为兄弟。重情重义的英雄在苍茫山下,于万马军中取主帅首级,匹马定乾坤,成为本族的萧大王。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后来,在少林寺,他要与父亲和仇人了断。王图霸业,血海深仇,一切化为尘土,父亲和仇人同时顿悟,遁入空门。

最后,乔峰要与国家和民族了断。他拒绝带兵攻宋,也不愿降宋背叛契丹:

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

于是,雁门关外,英雄回到了三十年前他本应毙命之处。这个苍凉的古关,远望就是塞外,阿朱曾在这里为他守候了五天五夜,他们相约将来去塞外牧马放羊,自己的母亲也是死在这个地方,自己也是在这里被人抱到宋朝……命运之神好象让乔峰在世间多转了一个轮回,又回到起点。但其实却具有本质的不同:三十年前乔峰如果死去,那不过是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因民族仇恨死去;三十年后,乔峰已成为盖世英雄。自从亲眼目睹了宋、辽两国的无辜百姓都在被掳掠、被蹂躏、被杀戮的深重苦难中碾转呻吟,更坚定了他为两个民族的和平,为两国千千万万老百姓谋福祉的思想。

在这里,乔峰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超越了岳飞传、杨家将、射雕英雄传,超越了历史和他所处的时代,超越了武侠,超越了恩仇,终于做出了教单于折箭盟誓的英雄壮举。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以乔峰这样一个非汉人的绝世英雄作为男主,金庸的小说创作才真正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局限。

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中有一段话,最能表现乔峰的胸襟和境界。那就是,慕容博要与乔峰父子谈一笔“交易”,用慕容博的命换乔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然而乔峰却坚决不允。他说:

“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

接下来一段:

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

比起当时大宋武林的众人,乔峰的境界又高了一层,连年兵祸,宋人辽国都苦不堪言。他怜悯宋人的家破人亡,也怜悯辽人的妻离子散。少林寺无名老僧夸他“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到了乔峰这里,“英雄”取代“侠”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超越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局限,以现代的人道思想,对传统进行成功的改造,表现出现代的伟大的人类精神。他提倡人道和平,选择为拯救世人而自我毁灭,是一个心系苍生、悲天悯人、思想境界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悲剧英雄。

然而此举却违背了他自幼接受的传统观念,令他痛苦,将陷他于不忠不义。到乔峰阻止了契丹皇帝南下侵宋,逼皇帝立誓有生之年不踏入宋地之时,他的路走到了尽头

张无忌袁承志可以带着美女们远走海外,杨过和小龙女可以回古墓隐居,郭靖和黄蓉可以回桃花岛。而乔峰却无处可去。乔峰唯一深爱的阿朱,也已死在自己掌下。

乔峰有盖世武功,有拯救世人的菩萨心肠,却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萧峰缓缓回头,见到石壁旁一株花树,耳中似乎听到了阿朱当年躲在树后的声音:“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他一呆,阿朱情致殷殷的几句话,清清楚楚的在他脑海中响起:“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然无恙。”萧峰热泪盈眶,走到树旁,伸手摩挲树干,见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死,对于乔峰,是一种解脱。

乔峰解除了辽宋两国的战争危机后,当辽帝以大宋的高官厚禄来嘲讽他“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时,这位英雄当即以死明志。

英雄的结局都是悲壮的——俄狄浦斯挖去自己的双眼,一个人走向风暴;乔峰用耶律洪基立誓的箭刺入自己的胸膛。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呼,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只见他胸口肌肤上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张口露齿,神情狰狞。虚竹和段誉放声大哭,拜倒于地。

丐帮中群丐一齐拥上,团团拜伏。吴长风捶胸叫道:“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乔峰折箭自杀,以气壮山河的一刺,结束了自己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一生。无数英雄豪杰,扼腕叹息。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任何人生悲剧,都离不开性格的悲剧。乔峰的悲剧让人扼腕。纵观乔峰一生的不幸经历,虽然大体上是命数如此、造化弄人但其实这和他本人的性格及他所信奉的道义原则也是分不开的。

表面看,乔峰的悲剧是由于他太执着于报仇造成的。——有人说乔峰若不是执意先了却报仇之事才跟阿朱到关外放牧,就不会误杀阿朱,而他也不至于郁郁寡欢,最后以自杀收场。乔峰是一个极重情意的人,爱人、父亲、国家民族他都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乔峰自杀固然有夹在宋、辽两国之间两难的因素,但彼时他已经迫使辽国退兵,已经解除了两国之间的战争之祸,他的心愿已达成,唯独一个很深的情结还萦绕在内心——那便是阿朱之死。当初若非肩负重任,那个雨夜的石桥之畔便是乔峰的殉情之处。此时乔峰因为契丹人的身份被大宋武林不齿,又为了拯救大宋百姓而背叛了辽帝,此刻唯一可能给他安慰的爱情又早已葬于小镜湖畔,他无人支撑,无人携手,无人真正理解他,再强大的英雄也有疲累之心,再如钢铁般坚强的心志也有动摇之时。终于,英雄自刎,结束了一生的痛苦。

但平心而论,如果乔峰当时放下执念,放弃报仇,会有更好的结果吗?能实现他曾幻想过的生活,和阿朱一起去塞外放羊牧马,从此不问世事吗?到塞外过着平淡的生活,他就真的会得到了幸福了吗?阿朱自然心满意足,但乔峰会心满意足吗?在塞外,在风吹草低见牛羊之际,他会为大仇未报而抱憾吗?

乔峰报仇,本质上并非一种原始的嗜血。报仇在武侠世界里原本就是英雄人物的一部分属性(有点类似现代价值观中“男人的事业心”)。如果乔峰没有快意恩仇、敢爱敢恨、意志坚定的特质,那他就不是乔峰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英雄的特质使乔峰奇峰突出,光芒万丈。但这一特质也是把双刃剑,既成就了英雄,也毁灭了自己一生。

之前提到乔峰和郭靖是一路人。虽然乔峰武功比郭靖高强,比郭靖聪明百倍,但他坚守的道德规范是和郭靖一模一样的,就是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尽忠报国、仁爱弱小、快意恩仇。郭靖是汉人,他实践这一套准则自然毫无问题,但乔峰忽然发现自己是契丹人,他一生坚守的价值观和准则便瞬间坍塌,他的处境与理性原则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所以他非死不可。

乔峰报仇的后果是杀死了最心爱的人,这还可说是命运的无端播弄,但是违背了对大辽国家民族的忠心,却是他明知要违背而违背的。乔峰的个性及他所信奉的道义和原则,早就注定了这个悲剧。

正如《射雕》接近篇末,郭靖黄蓉商量如何协助襄阳抗敌,黄蓉说,千军万马,若抗不来,到最后关头他俩仍可乘了汗血宝马脱身。郭靖马上斥责她说,为人要尽忠报国,才不枉父母教养一场,黄蓉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聪明如阿朱,这个道理难道她不懂么?她当然懂的。当然,郭靖说的是“报国”,乔峰说的是“报仇”,看似不是一回事,但在庸俗一些的层次说,都是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作为江湖豪杰的志向和事业心。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可以说,乔峰把郭靖这一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传统大侠的典型发展到了极致,但同时也宣告了这个英雄典型走向了末路。乔峰的局限,也就是这个类型的英雄的局限——他终究不能脱离世俗社会的正统价值观和国家民族的桎梏。

关于这一点,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提出了质疑:胡汉之分真的是正邪善恶敌友之间的划分么?汉人一定就得站在汉族的一边,契丹人忠于契丹就一定对么?

金庸又借赵钱孙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赵钱孙突然嘿嘿冷笑,说道:“可笑啊可笑!汉人未必高人一等,契丹人也未必便猪狗不如
赵钱孙冷冷的道:“那又有什么希奇?野兽的亲子夫妇之情,未必就不及人。辽人也是人,为什么就不及汉人?”丐帮中有几个叫了起来:“辽狗凶残暴虐,胜过了毒蛇猛兽,和我汉人大不相同。”赵钱孙只是冷笑,并不答话。

《天龙八部》中给出的答案是:种族之争、私人仇怨,都应该在博爱的精神之中化解金庸借玄渡大师之口说:”其实天下苍生本是一家,契丹人也罢,汉人也罢,在佛祖眼中殊无分别“

而到了金庸的下一部作品《笑傲江湖》里,金庸把这个问题扩展到了正派与邪派之间的分别。《笑傲江湖》写尽了党争、门派、正邪善恶、伪君子和真小人。独孤九剑先破尽天下兵器,再以无招胜有招推翻自己,大相无形,大音无声,比之神雕里的“钝剑无锋,大巧不工”,又高了一个境界。

通过《笑傲江湖》,金庸希望表达“正、邪不能从派别上划分,而是要看个人的情操”这一主旨。因此,《笑傲江湖》的男主角令狐冲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不再是个领袖人物,而是有着高贵情操的一个洒脱不羁、热爱自由的疏狂人物。

乔峰最终在大宋大辽忠义难以两全的矛盾中选择了自杀,因为他既不能扼杀自己的感情,也不能冲破他视作理所当然的正统道德规范和国家民族的桎梏。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乔峰已经没有了一个他可以效忠的社会,也失去了他可以领导的群众,所以乔峰只能毁灭。而到了《笑傲江湖》里,在名门正派与邪魔外教的争斗之间,令狐冲选择了归隐,因为令狐冲是个天生的隐士,他没有乔峰郭靖那样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也没有国家民族的桎梏,他最看重的是高贵的情操、灵魂的自由,是舒展性情、笑傲江湖的生活。他不屑于世人的争名夺利、“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对于发扬光大名门正派、维护正义、拯救天下苍生,他也同样没有兴趣。

这样的变化,也反映了金庸思想的发展史。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天龙八部》是一本以佛学为载体,以武侠为外衣的小说。书中的人物无一不有自己的前缘和痛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陈世骧先生曾说,《天龙》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他们执着于人间的贪、嗔、痴,深受凡世之苦。他们苦于自己的执念,苦于“求不得”与“已失去”,苦于辽宋之分”……而今时今日,又哪里还有什么大宋契丹。通篇透着“无常”和悲悯。

由此不禁联想到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平家物语之开篇诗:祗园精舍之钟声,奏诸行无常之响;沙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兆。骄者难久,恰如春宵一梦;猛者遂灭,好似风前之尘。

还有《圣经·传道书》: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拔出有时; 拆悔有时,建造有时; 杀戮有时,医救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弃石子有时,堆砌有时; 怀抱有时,放弃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撕裂有时,弥补有时; 默默有时,言语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万事万物皆有其时。

几段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宗教的文字,主题皆是“无常”二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天地不过是万物的旅舍,时光仅仅是百代的过客。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不如秉烛夜游,“有花堪折直须折”吧!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悲喜无常,花开有时,凋谢有时;有满月之时,也有月缺之日;有缘起之时也必有缘灭之时;有生之喜悦就必有死之悲伤……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譬如春之落樱,夏之花火,秋之红枫,冬之飞雪,错过了彼时彼刻,就永远不是那个味道。这么想来万事皆为虚空,我们所能把握的当下太有限。所有的情缘、功名富贵……每每想伸出手紧握时,它们却都如细沙般从指缝中溜走了,徒留一个努力挽留却无能为力的苍凉手势。正如杨慎的《临江仙》 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最终归于虚空,而当时见证一切的青山和夕阳却亘古长存,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

此时此刻让我们念念不忘、无法放手、无法安寝的一切功名利禄、爱恨情愁,几十年后终将和我们的肉身一起归于尘土,唯有此刻天空那轮明月,还恰如今夜般皎洁。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是这种况味了。

佛教有个词叫“定数”。是说世间万物皆有定量、定时,警喻世人把握当下,活在当下,不妄自菲薄,不得过且过,不悲悯怨天,痛苦时不去对抗它,而是面对它、接纳它,不庸人自扰。即所谓“当下即未来”。那么,我们不如过好每个当下,一起秉烛夜游吧~~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联系作者。

剧饮千杯男儿事・乔峰(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契丹   丐帮   笑傲江湖   尽忠报国   武功   青山   为国为民   塞外   汉人   恩仇   美文   无常   男儿   悲剧   命运   民族   英雄   乔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