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火是门技术活

#搞笑一刻#20年以前,我在一所村小教书。那个时候是需要自己生大做饭的,不像现在到处都有食堂。最初的时候,我是用蜂窝煤炉炒菜。这蜂窝煤炉放在宿舍的栏槛上,盖火倒是好盖,只是有一股刺鼻的硫味道。后来改烧大炉子——这炉面比北京炉的炉面大得多,全身上下都是铁。但是不好盖火——早上从被窝里极不情愿地早起,费了很大的力气把火生起来,有时两节课上了回来,发现那火快要熄了。更多的时候,火炉忙时不燃,闲时熊熊燃烧。为了赶急,我有时便用枞树毛引火,只烧柴,不烧煤。记得最狼狈不堪的有一次,那天下着毛毛雨。我把枞树毛点燃了放进火炉,等了一小会儿,还不见火苗出来。我揭开炉盖,探头一看。说时迟那时快,火“轰”的一声就冲了上来。我眼前只看到金黄的一片,接着就闻到了毛发烧焦的味道——幸好小脸蛋儿没有被烧着,否则娶媳妇都困难,还好,那些被火烧去的头发和眉毛过了几天又慢慢长了出来。

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认识到,烧火是个技术活。

烧火是门技术活

我第一次到妻子家的时候,岳父岳母上坡干活,我挑粪挑只坚持了两个来回,粪桶大,我劳力小,只得放弃;我去起垄,起了三四行之后,感觉手都磨起泡了,只得放弃;我去播种,过了一会儿,感觉腰都直不起来了,只得放弃。似乎我从辛勤耕耘的黑板到了他们辛勤耕耘的土地,就变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了。好不容易捱到天快黑,终于可以收工回家煮饭吃了。他们里里外外的忙着,我就是个局外人。突然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工作,可以稍稍弥补我的窘况——烧火。我趁着岳父从灶门前出去的当口,坐到了他烧火的位置。这是农村的土灶台,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地方。干农活随着渐渐离开土地,劳力大不如前, 但烧火的技能似乎还不曾忘记,我从讲台到了灶台,稍微又有了一点点存在感,因为那火烧得还算旺,我对烧火,稍微有一点点心得——柴放多了,虽然是燃烧的,但是火力并大不了多少,反而耗费木材。柴放少了,产生的热量有限,煮饭炒菜都要受到影响。柴堆在一起,中间没有架空,依然不能够旺盛的燃烧,只能产生大量的烟雾且呛人。全是干透了的柴,那火苗一晃而过,燃烧得很快,那柴得干湿搭配,燃烧的火苗才能持久有劲。细细思量,这与人做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人扎堆在一起,人浮于事,反而坏事。人手太少,人少事多,有事无人做,做也做不完。只有人员数量合适、性别比例合适,各种条件互相搭配,事情才事半功倍,因此,守着一堆干柴就好比调配的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烧火是门技术活

他们在锅边忙着,我在灶前不停地加点柴,耀眼的火光,红红的笑脸,一切都充满家的味道。到后来,去岳母家,我把我的岗位自觉调整到烧火,岳父是个勤劳的人,家里面的柴房里面的柴,一年四季都有,从没有欠缺过。坐在灶门前,一边听着木材燃烧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一边闻着人间的烟火气息,似乎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土灶   粪桶   枞树   煤炉   技术活   火苗   岳父   蜂窝   火炉   炒菜   岳母   美文   火烧   会儿   木材   门前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