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前言

回顾近代历史,日本侵略者曾在我们的中华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中国同胞被他们杀害,他们罪孽深重,至今我们都无法原谅他们的所做所为。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不过尽管是这样,依旧有人选择放弃自己的仇恨,并且给一个日本士兵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内心的善良促使他不能见死不救,他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中华儿女相信因果循环,恶魔也会被天使所感化。别人怎么做那是别人的选择,自己的选择只需要自己问心无愧。而这个人他不是什么圣人,也不是什么有钱人。

就是这样一个河南的农民解救了一个日本的士兵,无偿地养育了这个日本士兵47年,后来又在他儿子的帮助下让这个日本士兵回到了日本。

普通农民与日本流浪汉的渊源

这个朴素的农民叫孙邦俊,这个日本士兵叫石田,而石田就是当时侵华日本士兵中的一员,在日本战败后遗留在中国的。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日军仓皇而逃,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将日本部队全部撤出中国。

当时的孙邦俊就直愣愣地看着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孙邦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所以注定了他不会不管不顾,最后还是他下定了决心要帮帮这个无家可归的人。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内心的驱使让孙邦俊慢慢地靠近那个流浪汉,可是身边的人却阻止了他,并告诉他这个流浪汉穿的衣服有点问题。这个流浪汉身着日本军服,可见他的身份是一个可恨的日本士兵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这样的发现,顿时让他的同情心减弱了许多。因为在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当时对日本士兵恨之入骨的那种情感,我们不能以后者来自居,胡乱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当时的孙邦俊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我们可想而知。周围的人都告诉他不要多管闲事,况且还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日本士兵,日本所犯下的罪孽不是说说就可以原谅的。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孙邦俊面对周围村民质问和愤怒,他低头不语,不知道怎么面对。他的家人也遭受过日本人的迫害,他同样和日本士兵有着血海深仇,但是他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流浪汉他心软了。

他将这个流浪汉送到警察局,让他们处理。但是警察局告诉孙邦俊,日本宣布投降后,日本士兵已经全部撤出了中国,他们警察局也没有权利关押日士兵。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警局的回答又让孙邦俊手足无措了,如果这个流浪汉没有人收养,就这样把他丢在一边不管,肯定会活不了

当时孙俊邦的选择是理智的,他选择了大爱。看已经神志不清的日本人时,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帮助他的话,他可能没有活路。孙俊邦在妻子的同意下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

在不久后,村子周围的人全都知道了孙俊邦收养了一名日本士兵。不少的乡亲都上门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因为当时日本鬼子在中国无恶不作,不值得同情。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但是孙俊邦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村民们不理解,他又去找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对村民们进行劝解,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石田才能在村里待下去。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在村里住下来后,孙俊邦就带着石田给他求医问药,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把石田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孙邦俊的一段时间的照顾下,这个流浪汉的病情总算好转了,不仅行动能力得到了恢复,并且在孙邦俊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李同,并在之后获得了中国户口,也因此被大家接纳了。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后来石田的病好了,孙俊邦又希望能帮石田找到自己的家人,让他们一家团聚。

后来,孙俊邦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他一直都担心和牵挂着石田,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保护好石田,让他健康地生活下去,在将来一定要找到机会让石田找到自己的家人,让他回到日本。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1964年,孙俊邦去世了,他的儿子也遵从了他的遗愿,继续照顾着石田。他把石田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没有任何怨言。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回国寻亲,创立基金,回报中国

李同就这样在孙家生活了下去,虽然中间有些小插曲,但总的来说李同幸福地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孙邦俊年老时,他没有挂念自己妻子儿女,而是叮嘱家里一定要帮李同找到亲人,让他落叶归根。

直到1972年,中国与日本宣布建交,两国关系终于在国家层面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在孙家儿女的努力下不断向日本方面证实李同的身份,最终李同的身份被确认了,在万般不舍中,李同回到了日本。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回到日本后的他,没有忘记自己当时中国人民是怎样对待他的。他成立了基金会,为中国募捐,积极地推动中日两国友好往来。

其实这是人们情谊间的循环往复,虽然大家都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都知道,有了付出,收获也会随之而来,孙老跟李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孙老不顾他人的阻挠,把怜悯之心放到最大化,用实际行动和情感去感化了旁人、感化了这个日本流浪汉。孙老不求回报地付出,让流浪汉重获了生命。

这一举动不仅开启了两人新的人生,还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让人生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李同回国后不忘养育之情,努力为中日友好关系作出贡献,从骨子里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

1946年,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供养47年,回国后他这样对恩人

这是孙老的付出得出的结果,大无畏的精神、大爱之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中国,更是强大和优秀,再也不用受欺负了,感谢前辈们的牺牲和付出。

总结

虽然日本犯下过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是我们中华儿女有着包容的慈悲之心。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要你善待他人,那么纵使有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那些迫害过我们同胞的人,也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日本   人时   无恶不作   中华儿女   伤兵   流浪汉   警察局   河南   恩人   老汉   美文   村里   中国   同胞   儿女   士兵   亲人   家人   身份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