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回蓦(原创)

含泪回蓦

作者:赵雁明

妈妈去世后,每每想起妈妈来,包括梦里遇见,都会眼泪围着眼圈转,含着眼泪想妈妈。别以为这是男人的懦弱,许多哥们给我讲这个,也是含着眼泪说。洪光大哥,就给我讲过那样一个故事。

洪光大哥家是闾阳的,但不在闾阳镇,正好是常兴和大祖公交站等距离。如果坐汽车到沟帮子,然后倒车去闾阳,也得从闾阳镇步行回村,于是他上高中时,每次回家都是从大祖下车,然后步行经常兴到自己所在的村子,虽然步行二十多来里路,但也节约了车票钱和时间。

洪光大哥说,那时的高中,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大约一个月,回家取一次生活费,中午吃完饭,跑着颠着去汽车站,然后买尽早的车票,到大祖不是一点就是两点,下车走那近二十里路,也得两三个小时,每次到家,都是下午四点左右。洪光大哥说,每次回家,没有一次是母亲在家等着的,不是在村口,就是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就在那里等着盼着,一次没有落下过,咋说也不听,一看就知道有多想儿子了。

最让他永远不忘的,是年年的过上元节,以前北镇没有元宵买,正月十五前后有小店或个人自己拿笸箩或簸箕滚出来的汤圆,那样的汤圆虽然价钱不贵,但村里也没有卖的,那时候村里人,也买不起汤圆,许多人家宁肯拿煮饺子替代,也很少煮汤圆来团团圆圆。

尽管买不起,尽管吃汤圆的人家少上加少,但上元节赋予的内涵,乡亲们都知道,正月十五那天的汤圆,可比饺子稀罕多了。洪光大哥说,他上高一的那个正月十五,学校还没有开学,那天的村里正好演电影,电影的名字是《从奴隶到将军》,几乎所有人,都去村里看电影了,那时的电影很时髦,冬天那么冷,大家还是欢天喜地都去看,洪光大哥以为,最喜欢看电影的母亲,也一定和他一样,挤在人群里看电影呢。

电影散场后,洪光大哥喜滋滋回家了,打开房门看到的一幕,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锅里水大开着,屋里雾缭绕,他母亲正端着簸箕,费劲巴力“滚”汤圆呢。那时的农村,哪里有水磨磨的糯米粉呀,别说做汤圆的糯米粉,就连大米面都没有,洪光大哥他妈,用的是村里加工厂磨的粘高粱米面,粘高粱米许多人没有听说过,那是一种非常低产的糯高粱,磨出来的米粉,细度不够,粘度不足,拿它来滚汤圆,难度可想而知,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也能成为汤圆的料。

洪光大哥含着眼泪说,如果不是母亲爱之深,谁肯在没有尝试过的情况下,拿它做汤圆呀?洪光大哥说,啥是母亲的伟大?啥是妈妈的爱无边?就那一刻的画面,就能让你永远给妈妈跪无悔。洪光大哥说,那汤圆,咽得下去么?咽不下去也得咽,啥也不说了,赶紧帮妈妈烧火,赶紧乐呵呵吃汤圆,一句真好吃,就能让妈妈的情怀,彻底地释怀。

洪光大哥说,光记得说皮了,差点忘记汤圆的馅,我们闾阳出花生出芝麻,但咱刚上高中时,花生芝麻都不多,我妈做的汤圆馅,有芝麻有花生,还有一些里面包糖球,那是有啥用啥,没有一样是足够的,即使那样情况下,妈妈愣是让我们的正月十五上元节,吃了一碗别样的自制汤圆,你说母爱有多大,这个汤圆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一个体现。

景勇哥们说,那时真的没钱没物资,大米白面真没有,但家里的荤油,家里养的鸡,每次回家母亲都给炖,给吃荤油拌饭,清贫时代的母亲,也是“奢侈”养育着我们,养育之恩真难忘,父母之爱,真的永远报不够,妈妈,好想你!虽然你不在了,但妈妈那一页书,永远翻不过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荤油   上元节   簸箕   米面   高粱   汤圆   美文   村里   饺子   芝麻   花生   看电影   大哥   母亲   妈妈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