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我的岳父最近有点烦,还是因为那块土,他的弟弟又与他打了一架。


这架式,兄不是兄,弟也不是弟,似乎这块土下面即使没有黄金,也一定有石油。据说,这次动静真的有点大,乡干部和村干部们都去了一群,最后还惊动了派出所。但这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家伙,谁也不愿意让步分毫,好像他们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战壕,在誓死捍卫着各自的领土,他俩甚至扬言,下次还要再打过。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那些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或许会以为我又在这里为了赚几个稿费而编造故事。其实,我也一直希望这是一个虚幻的故事。只是,我这次却依然只能把那个真正久远的熟而又俗的故事在岳父家人群里又重复它好几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个久远的故事,我的岳父和他的老弟弟,应该都听说过,即使从未听说,也应该看得懂,不至于弄糊涂了诗句背后的含义。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我甚而怀疑他们在心底里压根就不想这样去做。


在或远或近的乡村,因土而生的故事,因土而扭曲的亲情,时不时地就会在乡村的某块土地上起起落落。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我们圳头村就曾经流传着一个凭计谋取得一块好土良田的故事。话说村里一个后生娶了外村一户大户人家的女儿,娘家在出嫁时陪嫁了一块良田,但一纸契约写明只是免费耕种十年,十年后归还。转眼十年已到,夫妻俩并不想把这块田还回去,便求教于村里一位精通笔墨官司的老者。


这位老者,不仅笔墨了得,脑瓜子更是贼奸贼精。老者告诉夫妻俩,等你们娘家人拿着契约上门收地时,你们就说自己不识字要请人帮忙看一下,然后趁势连人带契约带到我这里来。


娘家人如约而至,夫妻俩依计行事,将娘家人带到了老者家里。一进门,在火塘边烤火的老者,立马起身笑脸相迎,亲家来了,来来,到这边来烤烤火。契约带来了吗?我看看,这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使,老者边说边往火塘上凑。不对呀,亲家,这契约不是写的免费耕种千年吗?千年?这怎么可能?!当时说好的是十年,契约写的也是十年呀!亲家,你再看看,这契约可明明白白写着千年呢,这白纸黑字的,你可不能反悔喽。娘家人拿回契约一看,免费耕种千年,写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最后,娘家人虽说满腹狐疑,亦只能悻悻而去。


原来,老者已事先在一只长指甲里藏了一点墨汁,在接过契约时趁屋内光线暗淡来人不备,用那只藏墨的指甲顺手在“十”字上面撇了一下,然后又趁势往火塘边靠,将墨迹烘干了。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这是不够光明正大的智取,但在乡间听得更多的似乎还是靠武力强夺。


我们家族在近代就曾经出过一个很有名的“打师”,传说他为了练武功,三年不与老婆同房,功夫甚是了得。他当年就是在两个村庄因争夺山林而发生械斗时一战成名的。


当时,他所在的长埠村与隔壁的超村都声称对某块山林拥有所有权。在又一次械斗中,他一根禾枪撂倒了对方一大片,硬是凭一己之力将这块山林永远划归了长埠村。禾枪,农村用于挑担稻禾的长条工具,一般由硬木制成,两头尖尖呈扁担状,农时为农具,战时可作武器。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说起来,我爸与我叔也曾经因为宅基地的界线问题干过一架。


那是我家建房时,我叔以我家新房越界了为由,将刚砌好的一面墙给推倒了。那天,老实巴交且沉默寡言的我爸,抄起一把锄头就冲向了我叔:今天,我就要敲死你!当然,亲戚们及时拖住了我爸,但我叔当时估计也吓得够呛,此后再也没在现场露过面,而新房也终究是建起来了。


这件事情发生后,说心里话,我们几兄弟开始也都有些气不过。但我爸当年特意有交待,这是他们兄弟俩的事,我们下一代绝对不能掺和。因为有了我爸的这句交待,尽管我娘与我婶为此断断续续又争吵了几十年,但我们堂兄弟之间却始终并无介蒂。我一看到我堂弟就觉得很是亲切,而我堂弟也无论何时何地见了我都是哥哥长哥哥短的。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农村人是土命,土里刨食殊为不易,自然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渴求与依赖,在土地的问题上也就显得尤其地狡黠与霸蛮。


行走田野,我总感觉这农村的田埂,自从分田到户后,竟然越走越窄了,因为很多村民私下都是能扩充一锄头就扩充一锄头。这村道也是越走越紧凑了,刚开始两边很是疏畅,草是草来,树是树。慢慢地,一栋,两栋,一栋栋新建的房子全紧挨着道路,寸土不退让,车辆稍有偏差就会撞到屋角。事实上,这乡村的诸多打斗与吵闹,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源于土地上的纠纷与计较。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土地很精贵,固然要珍惜。但珍惜到兄弟反目,亲人成路人,乡亲变仇人,那未免也太土了。我想就连夹在中间的那块土,估计都会嘲笑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啦。子孙强过我,多争这点土干什么?子孙不如我,多争这点土又能干什么?


土是死的,人是活的;土是凉的,心是暖的。土毕竟只是土,而人也终究要化为土。与其在土上相互瞎折腾,还不如在土上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这土事,想明白了,也就那么回事。


扯扯农村的那点土事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作者:李芝桂,江西莲花人。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创作评谭》《海外文摘》等刊物发表散文百余篇。文章曾用作中考试题和入选《中华活页文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及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等。著有散文集《行走微生活》《走丢了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火塘   农村   堂弟   亲家   良田   锄头   岳父   老者   娘家   山林   契约   美文   乡村   散文   千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