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的小年随笔


有滋有味的小年随笔

立春第二日,就是腊月二十三了,在乡间,每年这一天,是祭祀灶君的日子,俗称“过小年”。

关于过小年的传说,也是有出处的,相传灶君在这一天要升天去向玉帝老儿汇报自己所在这一家人的德行过失,以便确定来年该户人家的祸福。

有点象是年终述职一样的流程。

所以人们在灶君升天之前,就会做许多好吃的献给他,希望他替自己和家人美言几句,以保来年平平安安。

好象进入腊月后,节奏就是这样的,便利店中如复读机式的宣传语,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一直播到过小年吃麻糖,也就取了谐音,从好粥道到了粘牙糖,习俗与商机齐同并进的感觉,即应景也让人们在车水马龙的忙腊月中,又多了一份守望。

然后,在这一日人们兴师动众地系列活动后,一些小贩们,从这一天起开始走街窜巷,挨家挨户地送灶君贴,旧贴换新贴,意喻着坚守和庇护的延续,也预祝来年一切平安顺畅。

而小时候在乡间时,这一天除了祭祀灶君之外,还会进行其他的一些活动,比如大扫除,剪贴窗花。

平房的清扫工作,更为繁杂一些,面积大,东西杂,特别的费时费力,那时,就得所有人都出动,各司其职,全要收拾个遍,那会儿,窗户都是糊纸的那种,过了二十三,火上搅了浆糊,新置办的麻纸蘸上浆子,贴上,整个屋子,瞬间觉得亮堂堂。

裱过窗户后,姥姥就带着我们几个女娃子,套了花纸样子,开始剪窗花,手巧得又有新意,又利落,手拙的剪一茬吭吭唧唧的,实在拿不出手,母亲有时就当练手了,有时也凑数贴上去,远远看,也是红彤彤的,再也体现不出是手巧还是手拙了。

那时候,小年之后,家里是一派升腾的场面,院里支了大锅,人们来来往往,有磨豆浆的,有搅拌卤水的,最后就做成了一块块的豆腐,满院的豆香味,惹馋了一院子的人。

村里要是有杀猪宰羊的,分了肉和头脑下水的,也会支了锅或炖或煮,这样香味更浓郁了。

要是有闲了,母亲还会蒸枣馍,或炸油面儿,炸麻花,一排排的码在筐中,煞是喜人,那种盈满的感觉,特别让人回味。

再往后,忙过这几日,就到了年根了,家家户户,垒旺火,贴春联,着新衣,放鞭炮,守岁,旧年新年交替了。

一通碎碎念后,觉得好似又在儿时欢乐的海洋了畅游了一回,长大后,住了单元楼,没了院子,觉得就连乐子也少了许多,而且现在社会的进步发展,手工操作的机会少,吃什么买什么,倒也省事,但每每嚼着嚼着,味淡了一些,随之乡味,年味也淡了。

但不论如何,进步,生活便捷就是可喜可贺,所以怀念的感觉也倍加珍惜。

好友蓉是南方姑娘,意味着可以过了二十三大众小年,再单过二十四南方的小年。

通常过小年吃饺子,印象中南方是不是吃团子了?问过,她说不知道,我自己也糊涂了,可能是记错了。

不管吃什么,都是应景地图个喜气。

而小年过了,马上就过大年了,又一轮开始,也又长了一岁了,愿灶君庇护,来年事事平顺安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小年   玉帝   复读机   平顺   平房   灶君   手巧   窗花   有滋有味   腊月   乡间   祭祀   来年   贴上   美文   院子   随笔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