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洋节是崇洋媚外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样的?梁晓声先生用四句话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说到崇洋媚外,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洋节,大家觉得过洋节是崇洋媚外吗?

一个自信的民族,是不惧怕外来文化的。只有自以为是的人,才会惧怕外来文化,要强行抵制洋节,要限制“洋名”,对学习外来文化一概指责为崇洋媚外。自信的人,关心的是自己如何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强大,外来的影响好的接纳,不好的也能分辨得出,自然消亡。洋节也不过就是外来文化中的一种,它给我们带来了开心、浪漫、快乐,那就接收好了。给我们带来了基督教或者其它意识入侵,那就提高警惕,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比如国家近来调整农历节假日的放假周期,而洋节则不放假,这就是一种宏观调控。

过洋节是崇洋媚外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一些人“崇洋媚外”是因为骨子里的不自信与历史观的缺乏。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但近年来泛起的具有很大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就是中国全盘西化的造势者,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抹杀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以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削减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

从根本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反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尽管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尤其是历史学的旗号,在研究方法上是根本错误和极其混乱的,它不是任何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伪科学。

过洋节是崇洋媚外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文化自信

当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深刻揭露其错误和荒谬。

当然,不得不说出现实的一点,无论是文化或是生活用品等,外国的东西自有外国的好,但我们不应该记住了别人的好就忘记本民族的精华,我们应该把别人的好结合我们自身文化进行辩证对待,创造性思考年轻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本民族文化蒸蒸日上,才能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更有底气地拿出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说我们也有。

过洋节是崇洋媚外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文化自信

到底什么才是崇洋媚外呢?

大家认为,想出国深造是崇洋媚外吗?在空间里发一条英文说说是崇洋媚外吗?觉得国外某些行业发展比国内好是崇洋媚外吗?出国留学后觉得国外生活条件好,教育水平高留在国外是崇洋媚外吗?觉得国外某些品牌的东西好是崇洋媚外吗?不用华为用苹果是崇洋媚外吗?

提到文化不自信我们先要知道在心目中对于文化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样的。梁晓声先生概括的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若一个人文化不自信,首先便表现在怕别人说自己不是文化人。他们在意这点,极其需要别人对他的认可。似乎有了对方的肯定,自己的心里才会有踏实自信的感觉。所以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在意他人比在意自己更重要。

若一个人文化不自信,他会猜疑多,不会轻易袒露自己的想法,而是根据他人的看法总结性的加以表达。他怕自己的看法会引起大众的反对意见。怕受打击而自己的能力又无法招架,所以,即使心里有看法也藏掖着,不敢示人。

若一个人文化不自信,他会在人前总爱炫耀自己的书房藏书有多少,自己如何爱看书,自己对《红楼梦》,《西游记》四大古本名著记忆多深刻。若是一个人文化不自信,他在和各类人攀谈时,都会引古论今,语言修饰不断。名家句,古诗词,甚至文言文,似乎他的知识库里有他用之不竭的知识源,虽然对方听得一头雾水,他却津津乐道,愿意做老师当先生。

若是一个人文化不自信,对他人不同于自己观点都势必有要游说,说服。总希望对方能顺应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场合,时间不分,抓个机会就要和人辩论。以求得他人跟自己思想的大同。

其实对于文化 ,它是对个人自己内心一种纵向深层次的要求,它针对的是自己的内心,是自我的一种制约,是人性的一种自我完善。我们应该提升文化自信,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崇洋媚外   自信   虚无主义   文化   思潮   美文   在意   内心   看法   错误   国外   民族   东西   思想   外来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