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效应

在三国时期魏国宝宝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加上是正午时分,士兵们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思考片刻后大声对士兵说:“稍安勿躁,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加快步伐。

曹操巧妙的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目的是用来鼓舞士气。曹操的暗示是激励作用的。

暗示效应在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及想法,影响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中,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俺是除了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当然也会有比较消极的一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受害者。在我们日常方面中,要将暗示效应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恰当得体,要远离暗示的消极作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



暗示 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魏国   梅林   暗示   效应   望梅止渴   目的   口干舌燥   唾液   正午   潜移默化   士气   得体   美文   消极   士兵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