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罗山十二景: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选美罗山十二景: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仙洞石门

选美罗山十二景: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莲花宝盆

选美罗山十二景: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云屯飞瀑

选美罗山十二景: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罗山主脉山峰


张国安/撰文 兰瑞东/供图

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游历山川名胜,并且有个癖好,喜欢给风景“选美”,即将某一区域的山水景致遴选出“八景”“十景”或“十二景”,以四字名冠之。这种做法因袭成俗,今世亦不乏其例。笔者多年致力于考察胶东的山川名胜,也曾效仿前人,总结归纳出“莱山十二景”(原文名为《重绘莱山十二景》,刊于2019年8月23日晚报《烟台街》版)。这次,我想给罗山选个美,选出“罗山十二景”,请方家和读者朋友教正。

身为界山,存在感南坡北坡大不同

罗山,海拔759米,是继崂山、昆嵛山、艾山和牙山之后的胶东第五座高山。罗山是龙口(旧称黄县)与招远的界山,不仅盛产黄金,而且自然风光旖旎,道教文化底蕴丰厚。在“招远旧八景”中,罗山有其二。

作为界山,罗山在龙口境内的名胜古迹也不少,但它在龙口的存在感却很弱,在百度中也只能查到“招远罗山”的词条。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大致有这么几点原因:

其一,招远的黄金储量约占全国的1/10,而招远境内的罗山蕴藏着当地80%的黄金储量,罗山因此有“中国第一金山”之称。招远的“金都”之誉与罗山密不可分,黄金拉近了罗山与招远的距离。

其二,新中国成立之前,罗山的主峰一直属招远地盘。在清康熙、乾隆、同治版《黄县志》的山水章节中,都找不到对罗山的介绍。直到1937年民国版《黄县志》才提到罗山。2015年出版的《龙口市地名图集》收集了1930年黄县地图,从图上可知,罗山主峰北麓的现龙口大园、后地、大庄子等村,当年尚归招远管辖。直到1948年,在黄县地图的边界上才出现了“罗山”的字样。

其三则是旅游开发的原因。罗山南坡的招远开发了罗山黄金生态旅游区,罗山北坡的龙口开发了南山旅游景区,“老黄县八景”之一的“卢山胜景”遗址便在其中。但由于距罗山主峰较远,人们很难将早年的“卢山胜景”和今日的南山景区与罗山扯上干系。

从大罗山的角度选出十二景

站在整个罗山文化研究的角度,笔者尝试提出一个“大罗山”概念。与之对应,清顺治版《招远县志》(以下简称“旧志”)记载的罗山可视为“小罗山”:“罗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下有班仙洞,羽士班全真修炼处”。而百度词条中的“招远罗山”也属于“小罗山”的范畴,由罗山主峰南坡、云屯山(又名云屯顶,在罗山主峰以西)和马山(在云屯山之南)组成。

罗山山脉总体呈南北走向,别看与招远比较亲近,但大部分面积却在龙口境内。罗山山脉在龙口境内,东北方向抵达凤凰山,向北延伸至南山景区一带,西北向则至两市交界处的狗山、小黄山等。

可以说,整个龙口市地理版图,除黄水河以东的部分区域外,大部分在罗山北麓。罗山山脉在龙口境内由东往西,形成了莱阳河(现称莱茵河)谷地(王屋山与伏龙山、莱山之间)、莱阴河(现称雅鹊河)谷地(莱山与绛山之间)、泳汶河谷地(黑山迤北山脉以及杏黄山二者与石城山、卢山之间)、南栾河谷地(卢山与凤喙山之间)、恒河谷地(凤喙山与狗山之间)等。其中,泳汶河谷地最大。

在泳汶河谷地东西两侧,分布着罗山的两大支脉。西为石城山支脉,主峰海拔753米,比罗山主峰低6米。石城山主峰东南与罗山主峰相望,南面有蓑草顶、三角顶、云屯顶三座山峰,东向支脉有望母石等山峰,迤北山脉上则分布着草帽顶、大拐顶、玉皇顶、大飘山、卢山等诸多山峰。其中,蓑草顶、三角顶、云屯顶、草帽顶、大拐顶的海拔均在700米以上;罗山迤北另有一大支脉,即位于泳汶河谷最南头大园山口东面的黑山支脉。黑山也为界山,向东延伸至黄水河谷,迤北经伏龙山脉,抵达七甲通往下丁家的公路。公路北面便是整座莱山山脉,向北一直延伸到凤凰山。

笔者认为,以下这十二景最能代表罗山的精华,即:“仙洞石门”“祥光烟月”“云屯飞瀑”“天锣鸣世”“莲花宝盆”“绝壁龙洞”“龙凤呈祥”“于口神庙”“天空石城”“石城叠瀑”“罗峰后洞”“望母石顶”。

前六景位于招远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后六景除“龙凤呈祥”位于罗山主峰西北麓,其余都集中在石城山脉上。莱山虽属于“大罗山”余脉,但因是老黄县镇山,独立性很强,加之隔主峰较远,遵循传统习惯,不予考虑。另外,所选“罗山十二景”皆属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人工开发的旅游景点不在此列。

罗山精华尽在此,无限风光看过来

“仙洞石门”,又名“班仙洞”“半仙洞”“觉观”,隐藏于罗山主峰阳坡半山腰的密林之中,因元代班姓全真羽士在此修炼而得名。包含仙洞和石门两个景点。

仙洞上临绝壁千仞,洞内高大阔绰。觉观初建于元代,明弘治年重修。整座道观坐北向南,山门朝东,由嵌入洞穴的正殿、建于悬崖之上的南客房和东西配殿环绕构成。石门位于仙洞东上方,由两块高数丈的巨石相互倾搭而成,左右对峙,是班仙洞通往罗山金顶的必由之路。难能可贵的是,觉观的正殿、西配殿、山门及通道以及石室等,皆属明代遗迹,只是正殿和西配殿的屋顶经过重新翻修。班仙洞堪称道家在罗山的仙宅灵窟,胜景加传奇故事使它成为招远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祥光烟月”,曾是邱处机(又作丘处机)的修炼之地,位于云屯顶东麓的仙岩之地,与“仙洞石门”一起,均属“招远老八景”之一。“祥光烟月”所在的云屯顶,在古代可是比罗山的名气大得多,旧志中这样描述:“云屯最高峰为祥光观。观,古仙灵遗址也。每当轻烟四合,桂魄初升,宜洒宜诗,宜商歌,宜挥鏊。凭高眺之,不啻羽化登仙矣”。这里的确是罗山上最适合修炼、隐居的地方。

“云屯飞瀑”,源于马山与云屯山之间的山谷。瀑布有三叠,总长一百余米,首级高约60米,垂直悬挂而下。在旧志中,云屯顶瀑布又被称之为“滴水崖”:“壁立千余仞,瀑布由滹出,触巨石则迸散如万斛珠,随风惊溅”。这瀑布还有一绝,就是它的右侧有一处险道直通瀑布右上方,不过要向上钻过奇险的“窟窿洞”。在胶东乃至齐鲁,云屯顶瀑布是最贴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一千古名句的大瀑布之一。

“天锣鸣世”,是指罗山顶峰南侧的挂罗橛景观。这是一块势傲苍穹、斜插云天的巨大山岩,得名自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当地曾发生过大地震,观音菩萨来到阳丘山(罗山古名),将一面巨大的金锣挂在此处,鸣锣示警。但有些采金人罔顾警告,只顾埋头采金,最后落得洞塌身亡。这个传说有点警世意味,劝人不可太贪婪。遗憾的是,前些年,因山体内的黄金开采,挂锣橛坍塌了一半。

“莲花宝盆”,在罗山之阳通天涧顶端高台上,有一孤石,酷似金元宝,巨石顶部有一凹槽,状如莲花,内积清水,常年不干。由于这块奇石底部呈圆弧型,与山体接触面积很小,有凌空之势,因此又被称作“飞来石”。该奇石四周风景绝佳,是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绝壁龙洞”,罗山山脉马山阳坡花岗岩绝壁的下端,有一道又粗又长的青泥石带,状如黑龙,攀附在山岩上。龙体隐在悬崖底部的一个岩洞里,龙头从岩洞中飞身而出。悬崖下的山洞,系青泥石长期风化而成,洞内足以容纳一百余人。洞内残存着青泥石柱,将洞穴分隔成九窟,故人称“九间屋”。

“龙凤呈祥”,坐落在在罗山西北麓奶子场村东南的一条山谷中,因一座酷似龙头的山峰和对面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峰遥遥相对而得名,这条山谷也因此得名龙凤峡。龙凤峡堪称胶东最美丽的大峡谷之一。

“天空石城”,指的是石城山巅的一座天然石城(俗称“石城里”)。据民国版《黄县志》载:“石城山得名之说有二:一云以山势环抱如城而名,一云以山巅之石垒而名。”石城融天然与人工城墙于一身。四角的四座山头,犹如角楼。四面城墙中间又各有一个豁口,犹如城门。其中东门两块巨石对峙,相隔数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罗峰后洞”,又叫老虎洞,与罗峰前坡的班仙洞相对应。如今在罗山周围仍广泛流传着“龙生虎养雕搭篷”以及“周祖师伏虎”的故事。在老虎洞内有一眼老虎洞泉,是旧时著名的“老黄县十四名泉”之一。修建于明代的周祖庙正殿(无梁殿),历经战乱及风雨,如今仍保存完好。

“于口神庙”,又称玉皇顶、下丁家小庙、于家口小庙,位于下丁家镇于家口村南约3公里,一座高大奇险酷似倒挂金钟的山峰顶部。在民间,有“黄县山险,常胜,于家口”一说,说的是小庙所处地理位置的险峻。于家口小庙在龙口、招远都有知名度,每年正月初九,香火尤盛。

“石城叠瀑”,位于龙口常胜庄村南面的黑石涧峡谷中。雨后,石城里的雨水汇集后沿东南角一处豁口向东汇入黑石涧,形成总长度达百余米的三叠式瀑布。石城山瀑布顶端在老《黄县志》中被称为“天门”。由于瀑布周围峰险壑深,奇峰林立,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深入其中一睹全貌。

“望母石顶”,走进龙口市常胜庄村,抬头南望,只见一座山峰犹如一块巨大的玉笋,秀出群峰,直插蓝天,这便是望母石。望母石海拔高度632米。据民国版《黄县志》载:“……第五峰曰望母石顶,上有巨石巍起,径围约二百公尺,高约八十公尺,望之如浮图矗立山顶。居民相传有孝子某幼时母为寇掠常登此遥望因以得名。顶阴悬崖千尺,下抵深涧饮马池。”

如今,当人们攀登到望母石东侧时,会看到一幅令人叫绝的画面:经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望母石北侧绝壁呈现为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头像。

罗山文化南北一脉相承,不仅体现在地理方面,更体现在历史人文方面。例如,在“仙洞石门”和“卢山胜景”中都有“班仙”的传说,龙口境内的“周祖师伏虎”和招远境内的“龙生虎养雕搭篷”故事也如出一辙。期待招远、龙口两地能携起手来,对罗山文化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地方名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罗山   石城   招远   胶东   龙口   石门   界山   山脉   支脉   县志   主峰   河谷   山峰   美文   瀑布   境内   无限风光   精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