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前几天北京城又下雪了,须臾间宇宙山河被浪漫包裹,唤醒了冬日沉寂的心情。

都说冬天是单调且无趣的,黑土地上到处是深褐色的枝桠。

可冷峻面孔下,万物正在逐渐清醒,生命仍在缓慢流动,于烟火人情味儿中生出“月白”、“螺青”、“朱殷”、“京元”、“半见”的多彩冬色,藏着最纯粹的东方美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月白之色,简约生趣,以素洁静谧环抱世界,是冬季里对烟火人间的凝望与浪漫想象。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冬天飞舞雪花,成就天地一色,招呼着人们穿上羽绒服,直直地毫无顾忌扑向厚雪地,寻找纯粹的快乐,使浮躁的心情变得平静,让复杂的环境显得干净简单。

一如有茶中珍品之称的白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虽汤色稍显寡淡,但汤感却十分丰厚,丰厚里蕴含着鲜醇、甘爽、香浓,这种丰厚还将所有感官汇集一体,凝成愉悦感。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临镜晕螺青。”

螺青,是冬季里深沉的绿色,此时的它已走过植物由绿变黄变红再到缤纷的丰富一生。

正如孔子所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之后,才懂青的坚韧。它历经繁华和孤寂,却依旧在霜雪下孕育新生。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世间美丽绚烂的色彩太多了,但美的恰如其分、美的长久的,唯有一如往常的冬青之色。

一如绿茶一般,无论四季更迭,依旧清香依旧,保存着鲜茶叶的自然绿格调。

其中西湖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绀碧几重深坞隐,朱殷一带夕阳晴。”

朱殷之色,是冬日的火红热情。正如深山里一朵朵绽放的山茶花,即便冷冽也偏要为自然增一抹惊艳之色,自有一番傲骨气度。

年画、灯笼、腊肉、炮竹……藏在年味儿里的红,更藏着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彰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一个个季节终于走过,到了冬天,总有辛苦需要慰藉,亦总有收获值得庆祝。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红色,放大了事物的美,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

正如红茶一般,历经全发酵工艺,方得“红汤、红叶”和馥郁茶香,给予人们更美好的味蕾享受。

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珍品—祁门红茶,不仅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更是中国国事礼茶。

其不仅性温,且有一定提神消疲、消炎杀菌的功效,极为适合冬季饮用。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京元,近于黑色,既是简朴纯色,又是多种色彩混合包容之色。

经过了深秋初冬的收获,田野、土地空闲了下来,裸露的样子是黑。树叶掉光光了,枝干秃秃也是黑。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黑色包容一切美与神秘,给与生活空白和休息,更为来年更好绽放蛰伏。

正如黑茶,大多看似外表粗野,但实际上已经过多重复杂工艺、100%发酵,味醇而少爽,味厚而不涩,且蕴含纯正香气。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郁金半见缃白䋤,缥綟绿纨皂紫硟。”

冬天的半见之色,是下午三点的阳光,是一碗明亮的茶汤,是恰如其分温暖里的放松和思考。

在北方,正因为树是光秃秃的,阳光可以直直扫向城市,把冬日每一个角落的阴暗都染黄。是凋零,亦是萧索之中,充满着的无名的积极的希望。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冬黄不是夏天吓退人的热,也不是秋天背负收获压力的丰饶,它只是轻轻穿越时光,告知每个人再寒冷的天,都有一刻温暖,等你发现并拥抱。

一如“黄汤黄叶”的黄茶,在“闷黄”过程中,手法轻了味道不正宗,手法重了又可能变成黑茶,一切都得刚刚好,一丝一毫也差不得。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冬的颜色,是中国的东方色彩。有孤独亦有热闹的人情味,有沉潜亦有心向未来的张扬。

“月白”的凝望、“螺青”的新生、“朱殷”的期许、“京元”的包容、“半见”的思考,更彰显中国个性。

各色各样的茶,也正如中国冬色一般,包容凋零,孕育新生,带着千年文化与睿智,携着雅致的君子之风和豁达心境,给予生活更多前进能量。

探索 | 藏在冬色里的东方美韵和中国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祁门   中国   北京城   岁寒   月白   恰如其分   期许   珍品   红茶   美文   丰厚   冬日   冬季   新生   性格   冬天   色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