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又是一年麦收的季节,田野里传来一种熟悉的焦土气息,混合着略带苦涩的麦香,这是夏季特有的收获的味道。

布谷鸟的叫声从洪荒时代,穿越了千年万年,照例在这个夏天如约响起。咕——咕——咕——咕——,悠长苍凉的旋律,满含急切;呕哑嘲哳的音色,略带忧伤。 咕咕——咕咕——,飞过千村万户;咕咕——咕咕——飞过平原高岗;不厌其烦地提醒农人“割麦插禾”,苦口婆心地劝慰农人“稼穑艰难”。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时间煮雨,岁序更替,布谷鸟的叫声依旧是那么急切喑哑,依旧是那么忧伤动人。但金色的麦浪回归故乡的方式,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人再也无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躬身割麦,挥汗如雨。他们只需准备好鱼皮袋子,悠闲地等待在田间地头,自有联合收割机将剥净的麦粒倒入囊中。如果愿意,他们甚至无需将湿麦运回家晒干,在田间地头即可出售。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先进的农业机械,将农民从沿袭了千百年的沉重劳役中,彻底地解放出来,给农业插上了轻盈的翅膀。繁重的麦收,由此变得轻松快捷,大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潇洒。

但快捷,常常与诗意悖逆;轻松,往往与深刻无缘。当传统农业搭载上现代科技的快车之后,农耕文明便渐行渐远,田园牧歌便日益式微。

现代农村再也无法安放涌动在我们血脉深处的田园情怀。曾经在唐诗里肆意疯长的“离离原上草”,被农人用除草剂杀死得干干净净;曾经在宋词里摇曳生姿的“一点炊烟”,也早已随着禁燃令的颁布,而灰飞烟灭;“戴月荷锄归”已虚化为历史的背影,“倾家事南亩”已成为遥远的往昔。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机器替代了蓄力;牛,不再是农人的朋友和助手,它们只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被批量化地饲养在不见天日的养殖场。在广袤的原野上,机器的轰鸣,取代了淳朴的牛哞。耕耘之后“啮草坡头卧夕阳”的老牛,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旷野。古老的田园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质朴和浪漫;格式化的村落,早已泯灭了诗意和灵性。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突然之间,非常怀念往昔那个亘古不变的割麦姿势。腰弯成九十度,奉献出对大地的虔诚和感恩,表达着对丰收的珍重和礼敬。农人挥舞银镰的弧线,感动了一抱抱的麦穗;在滚烫汗水的浸泡下,麦子驯顺地排列成农人一年的幸福。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然后,通过古铜色的肩背,搭建起麦子返回故乡的必经之路。一方殷实的粮仓,是麦子温暖的故乡。最优秀的麦子们,秋天从粮仓带着丰收的梦想出发,扎根大地;在农人汗水的浇灌下,在阳光和南风的帮助下,来年的夏天,将梦想盛放为金色的麦浪,再经由农人的汗水,升华为略带苦涩的收获的甜蜜。麦子的归乡之路,是麦子和农人共同完成的一次艰苦的修行。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千百年来,人类躬身割麦的简单姿势,定格为农耕时代关于劳动的最动人的剪影。成为解读勤劳的精神图腾。无数次的俯身挥镰,既是对大地平平仄仄的问候,也是对收获至真至诚地礼敬。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被汗水洗礼过的收获,才能转化为至纯的甜蜜。布谷鸟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忧伤?因为收获的甜蜜啊,是由苦涩的汗水酿造而成的。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致敬大地上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劳动者。

怀念镰刀上的麦收

-END-

诸君好!我是林下煮酒,是一枚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忠于内心,勤于思考,既能享受孤独、逍遥林下,又能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高中语文教师。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林下   麦浪   农人   布谷鸟   粮仓   农耕   地头   镰刀   田间   麦子   美文   叫声   田园   汗水   苦涩   故乡   忧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