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术:我的老师



何术:我的老师


莫言说,这是一个被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都抱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当然我也不愿例外。

前几天,微信上和我的老师聊天时,我说我想搞一个订阅号,写一些我的教学札记和生活点滴,杨老师欣喜道:

“快办!,我会第一时间关注!”

“名字还没有想好”

“目前,想到哪些,不妨露露。”

“‘术写人生’可我又觉得太土了,请老师赐名呗。”

“滴——滴——”短信声响起, “小溪篇”“小荷篇”等一连串名字映入我的眼帘。(“小溪”是我的微信名,“小何”是杨老师一直对我的称呼,何与“荷”谐音。)

“小溪清唱”“小荷回风”“荷淑小令”……顿时被屏幕上富有温度和诗情画意的名字所感动。每一个,我都很喜欢,最后还是难以抉择地挑选了一个。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荷淑小令”,读起来和我的名字谐音。如此懂我,又如此费心,这就是我的老师——杨尚梅先生。

我与杨老师第的第一次相逢是在“文学概论”这门学科上,那是2008年的一个冬天,教室里走来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头戴贝雷帽,长条围巾对折围在脖子上。他轻放教案于桌子上,慢慢的走到我们学生中间,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便开始细说文学概论这门课程。他讲课讲的很慢,极细致,本是枯燥无味的课程却总是在课堂上穿插着幽默的氛围。下课休息时,我和同桌胡三慧对他笑了笑,不知说些什么,少女的微笑里藏着丝丝羞赧,杨老师也望着我们笑,他走到我俩面前,拿起我的笔记本看了看,带着慈祥的笑意微微感叹道:“非常感谢你,用这么精致的本子来记录杨老师的课,我很感动。”。我的无心之举竟在他的眼里成了有心人,这由衷的鼓励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后来,他的课堂我总是特别认真。实际上,我是个本子控,去哪里游玩,逛街,只要看到精美的本子,总是买回去收藏,大部分空着,原以为,我会写满,实际上,如今都被当做礼物奖给了我的学生。

杨老师翻开笔记本首页,因他自我介绍时,有出生年月,我便把他的生日记了下来,他再一次感谢了我,便问道“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呀?我也记下来。”

时隔多年,这简短的课间几分钟的交流,一字一句,记在心中。这初见的美好,总教人难以忘怀!

上完文学概论这门课程,杨老师也即将退休,那年元旦,宜昌下了一场厚厚的雪,放眼教院,银装素裹。片片雪花积压在迎春藤枝丫上,像是给树枝穿上了厚厚的白色冬装。窗外雪花漫天飞舞,窗内,情意缱绻。我们06中文三班为杨老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送别班会,临时起意,没有提前策划,我和杨老师便担任主持,中文班的才子才女们赋诗送别、真心话大告白、唱歌、跳舞一起陪杨老师度过了最后一课,欢声笑语间我们和杨老师泛着晶莹的、不舍的泪光。

这堂送别课,我们由教室转向雪地里,一张张合影留念将时光永远定格在那年冬天。那天的雪下的也是那么认真,雪地上倒映出我们与杨老师的一双双脚印……

最后一次见到杨老师,是在他的家里,那年夏天,我从夷陵中学实习完毕,宿舍里收拾好回家的行李,准备离校。短信里杨老师告知我他家的地址,欢迎我去他家做客。一下车,便见到杨老师牵着他的小孙儿从斜坡上下来,手拿一把遮阳伞,赶紧为我撑开。到了杨老师的小屋,他端来洗干净的葡萄、摆好的香蕉,一个劲的催我多吃点。一杯沏好的邓村毛尖、清气收敛,清淡的茶香中蕴藏着甜丝丝的回甘,我将实习的经历,找工作的过程在这杯清茶中娓娓道来,杨老师面带微笑,缓缓而听,不时点头示意。他向我简单的讲述了他的求学经历。期间也提起了班上其他的同学,回望只言片语间的点滴深情。最动听的是,他将自己为母校——宜昌教育学院写的一首校歌诵读给我听,重章叠句、难赋情深,写的真好,读的也真好。到了饭点,杨老师亲自下厨,我陪他的小孙儿玩耍,桌上几个小菜已经摆好了,在宜昌读书多年,第一次,有家的感觉,温馨而又舒适!

临走的时候,杨老师送我至路边的公交站,他老人家语重心长道:“小何,以后的道路上要避其锋芒,尽量收敛自己,有句话叫山不转水转……”“还有,找对象的时候,尽量找个条件好一点的,两个人打拼很辛苦,不要让自己太累”。他说我嗯,直到100路公交车缓缓驶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元纸币,坚持要为我付车费,拗不过他老人家,我拿着这张沉甸甸的纸币,投向车内钱箱。

“以后经常来,宜昌是你的第二家乡……”

汽车载着杨老师最后的叮咛,绝尘而去。

回到宿舍,四张床铺两张已经清空,还有一个室友才实习回来,我向她讲述了今天的这段难忘之旅,我们两个一同惊奇地感叹,想不到平时这样一个令人钦佩的杨老师竟然会说出这样世俗的话,让我以后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告诫,竟出自一个夫子之口。

是呀,那时候的我们才满十九岁,正是对爱情满怀憧憬、三年的中文熏陶,爱情在我们心中是圣洁的,沾不得半点尘埃,哪懂得这世间柴米油盐的辛酸。而今已过三十,再回想起当年的那番话,字字珠玑。这样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天下所有老父亲爱的心声呀!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回望离别的车站,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有时又感觉很久远。

毕业多年,未和老师再次相逢,我们的联系却从未间断。有时候读书时,碰到不认识的一个字,字典上查不出来,便短信请教杨老师,千山万水,他总是传来正确的答案,并告知为什么字典查不到。每到教师节、重阳节我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他总能精心回复一首嵌入姓名的祝福诗给我。2009年重阳节他回复一首诗给我:

身在故乡念他乡,

只缘丽人暖夕阳。

久久祈吉向鄂东,

黄梅仙曲伴红妆。

杨老师前后一共酬词五首于我,后来收录在他出版的诗集《江畔风荻》里。2017年5月20日,这特殊的日子里,邮递员送来一本来自宜昌的礼物,他新出版的作品诗集。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何术 ——才俊惠存”。

现在,有了微信,我与杨老师的联系更加便捷,频繁了。晨光微曦时手机会传来他清晨的祝福,气温骤降时,他会传来“浅冬珍重”的问候。有时,这细微的问候便感染了我,我也打开手机,去寻找手机里一些好友,用同样的语句,给朋友送去问候。爱,是会传递、传承、感染下去的。就像杨老师对我的爱,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别人。

前几天,发了几张我的婚纱照给他老人家看,并告知了结婚日期。他老人家亦或是激动、兴奋,编辑好的短信发送又撤回,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落心了”三字道出了这么多年他心底里想问又怕问的担忧。

纸短情长,道不尽心中太多的涟漪。我曾在梦里见过杨老师好几回,有一次,在一大片青青的草地上,风和日丽,周围很热闹,草地像是水库边的堤坝,斜斜的,我与杨老师席地而坐,聊着聊着,他微眯双眼睡着了,梦里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醒来,既感叹梦的美好,又有点担忧远在他乡的杨老师,别来是否无恙?

杨老师1948年出生于湖北枝江百里洲,如今已是71岁,今天夏天,我因病错过了十年之约的同学聚会,期间,杨老师也打听了我不能如约赴会的缘故。万分遗憾!唯愿亲爱的杨老师身体安康,长命百岁!来日方长,我们再相逢!

在宜昌

或是在我美丽的家乡。


作者简介:黄梅一小教师,微信名:小溪。


后记:此文章献给我敬爱的大学老师杨尚梅教授。他是我们06级中文系所有同学心中慈祥可亲的“杨老头”。杨尚梅教授为宜昌人,1948年生于湖北枝江百里洲。曾长期从事文学理论、艺术理论、美学、文学和写作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退休后笔耕不辍,著有诗集《江畔风荻》。作品中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物像为意象,反映艰辛沉重的日常生活,抒写着对普通平凡劳动者的挚爱与敬仰。在宜昌文坛引起小轰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老人家目前在家没事读书、看手机、做家务、写作、拉二胡、旅游忙的不亦乐乎,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枝江   宜昌   小令   孙儿   重阳节   江畔   长江   诗集   本子   小溪   美文   中文   概论   多年   名字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