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小镇”杯征文」王春芳:走过梦幻小镇


像我这样庸常的凡人总是被是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难有自己的意志,难有自己的思想,甚至难有自己的片刻休憩。日子,像沙覆盖沙,像水淹没水,像呼出的空气又被吸进去。循环往复,陈旧简单。压力山大的生活,百无聊赖的日子,无解又无厘头的每一天,汇聚成了我们隐秘的一年年。

老树也焕发新枝。即使是这样疲乏的日常,困厄的生活,还是让我心生向往。我期待着能否剥离旧有的枝枝叶叶,来一场逃离?能否长一对翅膀,飞越千山万水,找一个适合我的地方,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秋日傍晚,太阳被卡在西山坳里的时候,我遛弯儿,来到了东山小镇。

落日余晖将竹篱笆的影子拉得好长,也把我臃肿的中年身材拉成了瘦瘦的面条。我颇欣赏这样颀长的自己,带着一点灵气,在橙红色的光影中莲步轻移,心情顿时愉悦起来。

「“东山小镇”杯征文」王春芳:走过梦幻小镇


一条柏油路像蛇一样蜿蜒伸向小镇的腹地,白色的路标箭一样醒目。我眼观六路,走走停停。小镇不像其他豪华小区,比赛似的停满了名牌车,一辆比一辆高档。他们的车都停在了哪里?我还没有仔细观察。但我看得出来,只有这一条硬基路面,其他都是人行步道,铺满的青石板,只能托起行人的脚步。然而,我没有看见熙来攘往的人群。除了草坪上一览无余的绿地毯,其他的小路都有竹影婆娑,或花枝乱颤,或麦秸秆编织的小屏风。偶闻脚步声,不见其人。

我喜欢这样的安静,互不干扰。你可以胡思乱想,还可以潜心于学术研究,亦可以天马行空,或者静静地发呆。

太阳归隐,橙色的霞光渐渐呈扇形放射状,布满西方的天空。小镇背靠的东山上有紫云缭绕,松林显得黯淡,深绿色一片。只有松涛阵阵依旧。我突然想起了一首诗: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月照人情不寒。

这神秘的东山,地处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的东山,从山腰到山顶,栖息了好多庙宇。那是建于唐朝永徽五年的东山寺,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得法受衣钵之圣地。

东山脚下,每一步台阶,都浸润着上千年的历史。

我止步于这第一级台阶,徘徊在这山脚下。几千年的战争,离乱,饥饿,国人受过了太多的苦难,穷得太久。世人精神上的最后寄托已被消磨殆尽。劫后余生,废墟之上建立家园的百姓对金钱与物质的拼命攫取,放在了生命的首位,并且自我满足。精神信仰被嘲笑,被弃之如敝屣。我似乎也在这有形无魂的一族之中。

沿青石板路漫步,宽大的木门楼有四个鎏金大字“为甚到此”?背面却又有同样草书的四个大字“来的正好”。

我没有这样的慧根,低头沉思半晌,难以悟透这每一句的深奥道理,也给不出醍醐灌顶的奇思妙想。惭愧的同时,内心深处自有自己浅薄的主题思想,那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神往。爱这里的安静,爱这净土上心的安宁。世俗给予我的忧郁,伤感和不甘,在这里得到释然,得到超脱。


「“东山小镇”杯征文」王春芳:走过梦幻小镇


来到金粟院,农耕时代的各种农具和谷仓的造型,在彩灯的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我惊诧,这些熟悉的农具,犹带着父母指印的农具,什么时候成了墙上的装饰纸上的诗意?它让我感到陌生。我怀念奶奶家的模样,镰刀啄在土墙里,锄头铁锹靠在门后的旮旯里。柴堆在柴房边,而柴房是躲在正屋的后面的,一条中华田园老黄犬带着警惕的眼神蜷缩在那里,还有系着老牛的牛栏房。

这样有温度的情景在今日的农村都没有遗留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几盏彩灯的造型怎能复制出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金粟院的寓意?金,应该是充沛的物质,粮是吃不完的粮食。这样的年代,就是寒门小院,亦不为吃喝发愁了,我奢想着,干嘛不建一个书院呢?恰好配上门口的凉亭水榭。背后东山的泉水日夜不停,轰轰隆隆,流经苏东坡题有“流响”二字的褐色大岩石,一路奔腾来到小镇。好似千年的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一条小河承接着泉水。河中白石皓皓,彼此依偎,作出低浅河道的模样。河水清澈见底,雾气氤氲,水花四溅。这座兰亭修葺得古色古香,一群少年坐在亭边的石头上,谈笑风生。真有曲水流觞,群贤毕至的感觉。

年龄的差距,我回避热闹,悄悄退出来,继续属于我单枪匹马的闲游。

这里没有接天的高楼,只有仿古的燕子楼。几十栋,密密匝匝。青砖黛瓦,飞檐挑角。雕花木窗,秀丽典雅。让你有穿越千年的错觉。沿着青石板小路,抚摸门前摇曳的小竹林,踩着斑驳的竹影,你会想起江南的雨巷,那撑伞漫步,一步一落花的忧郁美人。

我也想起了燕子楼里的痴情者,是否挂着微凉的泪水,倚窗眺望?没有继续往小巷的深处游走,害怕自己的莽撞打扰了沉思的人。

「“东山小镇”杯征文」王春芳:走过梦幻小镇



去凤源里吧,跨过朱红色的雕栏木门,曲径通幽处,尽是住宅小区。一户一户被竹篱隔开,造型有密密斜织的格子,也有被劈成长片,上下两根,被木桩钉成曲折温柔的弧线。紫微高高伸向天空,在末梢抛下数束红英,让人怜爱。

暮色四合,小区橙黄色的灯光亮起,温柔又暧昧。

推开庭院大门,小木楼优雅耸立面前,小家碧玉一般。竹篱尽处豁然开朗,借来远景山色,眼前是小阑回合曲廊斜。一支玫瑰开得正艳。远处传来萨克斯低沉嘶哑的天籁之音,时而如江河奔涌,时而如小桥流水。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位玉树临风的小青年,暗夜中,雕塑一般。

今夜和风吹送,是否送来琴瑟和鸣的佳话?成就一段美好的情缘?

手扶木楼梯,来到二楼,琴棋书画四君子在偌大的书房守候。我推开书柜的玻璃门,让视觉贪婪游走在文化的盛宴中;伸出右手,让指肚轻轻贴着圣贤书,轻柔划过。

我在书房踱步,我在窗前伫立。我仰望书房四君子,期盼得到指点,我捧起圣者之书,渴望与先贤有个交流。

此刻我才知道,我为甚而来?那一刻,看远山剪影,听近处虫鸣,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升高,升高……

好想此刻永久,可我如何让这一切永久?

呆立良久,直到秋夜的山风送来寒意,才不舍离开。当我关上篱笆门的那一刻,我又想起奶奶的篱笆院子,想起院子里的豆角和韭菜,想起奶奶弓腰劳作的身影,想起院子里的烟火气息,突然觉得十分温暖。

正是此时,忽然想起那个牌匾:来的正好。

实则,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杯水悲欢。以匹夫之躯去泅渡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狭小的水域,因为偶然的机缘,我来到了这梦幻般的小镇。在这段鸡肋般的时间里,让自己抛锚在这夜的岸边,让灵魂享受片刻的安宁。

可我终究得回归,去烧茶做饭,去上班挣工资,去赡养老小。或许,这就是平凡人的平凡人生。

这“来的正好”不仅让你把“为甚而来”顿然释怀,也使你知道以后的日子就是回归到日常的安宁恬静!是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的必经之路!

走出梦幻般的小镇,忽然觉得,秋风正爽,气候宜人。


「“东山小镇”杯征文」王春芳:走过梦幻小镇


作者:王春芳 ,女。笔名:木棉。生于1968年,湖北黄梅龙感湖人。爱好散文,短篇小说。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长江文艺》,《东坡文艺》,《黄石视听》,《中国环境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赤壁》,《黄梅文学》等报刊。多次获奖。与人合著散文集《大地的旅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东山   慧根   松涛   小镇   黄石   竹篱   青石板   农耕   农具   彩灯   美文   书房   安宁   千年   造型   日子   梦幻   王春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