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爱情不过是追寻圆满,沉溺上瘾的错误如何自我拯救

因为一些近期的经历,很想写点关于爱情的关系。

今天文章的拆书共读内容也会是很重要的学习。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那种。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开悟的爱情关系。

其实关于开悟,一直都还没有提及。前面一系列文章,提及的都是未开悟的状态——小我思维、思维认同、痛苦之身、情绪痛苦、时间偏颇(活在过去和未来,错过当下)、抗拒当下等等……

要了解开悟的爱情关系,就要先来看看,未开悟的爱情关系。这也是先写这部分的原因——把未开悟的状态一并呈现了,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开悟?又,如何从未开悟升级至开悟?(what+how)

想起一本书里,读者问作者:为什么你的很多书,都以情爱故事为索引?

作者答:情爱关系覆盖生命所延伸的几乎所有的基本命题——我们的欲望、妄念、无明、苦楚、孤独、成长的背景与历史、心的困惑与挣扎、精神的探索、情感的追寻——它包含了一切。


所以,就一边在生活中经历,也一边通过各个角度和版本的学习,来了解爱情的真谛吧。


相信今天文章的这个角度,也一定能为我们带来很深刻的启发——至少对我是这样。


这就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1/随处进入当下


▪① 远离了当下的拯救都是暂时的


也是有人问作者:


一直以为,真正的开悟需要通过男女之间的真正爱情才会实现,否则是不可能的。难道我们不是因为这样才再次变成一个整体的吗?除非这种情况发生,不然一个人的生命怎么会得到满足呢?


作者反问他:


你有过这种体验吗?在你身上发生过这种事情吗?


读者答:


没有,但是还会有别的可能吗?我知道它将会发生。


以下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书《当下的力量》作者给的最终解说:


有刚才提问的读者的那种心理的人们,都是在时间中等待一件事情来拯救他。


这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主要错误!(


不能开悟的败笔就在此)。


拯救不在空间或时间内。


它就在此时此地。


大部分人追求肉体上的欢愉或者各种形式的心理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事情会使他们幸福或者会将他们从恐惧或匮乏的感觉(小我思维下的情绪痛苦)中解放出来。


幸福可以被视为一种源于肉体享乐的富有活力的感觉,或者是一种源于某种心理满足的更为安全、更为圆满的自我感觉。这就是从不满足或匮乏感中去寻找拯救。


不变的是,他们所获取的任何满足都是短暂的,都远离了此时此地。


"当我获得了这个或从那个中解放出来时,我就好了。"这创造了在未来可以获得拯救的幻象,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


(未开悟=恐惧+不满足、匮乏+忽略当下+无意识)


真正的拯救是成就满足,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它就是做你自己,在你的体内感受没有对立面的美善。在这种状态中,我们本体的喜悦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真正的拯救是了解到,我们是那个「滋生万物的无时间、无形式的至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开悟=圆满+平和+存在于当下+有意识)


真正的拯救是一种自由状态——从恐惧、痛苦、匮乏和不满的感觉中解脱,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它是从「强迫性思维、消极心态、以心理需求形成的过去和未来」中解脱。


(未开悟(小我状态)=欲望需求+占据、依赖+强迫性思维+消极心态+因为心理需求活在过去和未来)


▪② 获取拯救的大门只有「进入当下」


我们的思维不断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从这里到那里。必须有些事先发生了,或是我们必经成为这个或那个,我们才可能被解放或得到满足。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说,在我们被解放或变得圆满之前,我们需要时间来寻找、挑选、达到、获得、成为或理解某事。


我们视时间为达到救赎的手段,事实上时间是救赎的最大障碍。


(以前写文章时,也分享过来自《正见》的类似观点:潜意识中,我们期待自己会到达不再需要修理任何东西的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我们深信「解决」的概念。好像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为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开始…)


我们认为此刻由于我们还不够圆满或不够好,所以我们不能从我们的现实情况中到达那里,实际上,此时此地是我们到达那里的唯一途径。通过认识到我们已经在那里了,我们才能达到那里。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找到神了。


所以拯救的方法不止一个:我们可以利用任何一个条件,但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条件。然而,获取拯救的大门却只有一个:


进入当下。


离开当下时刻我们就无法得到拯救。


我们感觉孤单吗?在生活中我们没有伙伴吗?就从那里进入当下时刻吧。


我们在一个爱情关系中吗?就从那里进入当下时刻吧。


▪③总结:对当下说「是」,进入当下


真正的拯救是一种自由状态—从恐惧、痛苦、匮乏和不满的感觉中解脱,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


(从小我状态、未开悟→真我状态、开悟)


只有此刻才会使我们更加靠近拯救。


这种说法,对总以为未来才是有价值的思维来说,很难接受。过去我们做的任何事情,或过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们对当下说"是",也不能阻止我们更深地进入当下。



2/爱与恨的关系


▪① 爱与恨的周期性变化


除非我们拥有当下时刻的意识频率,否则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关系,都会有缺陷并最终失调。


它们可能暂时看起来很完美——比如当我们坠入爱河时——但始终不变的是,这种表面上的完美会随着争论、冲突、不满以及情绪甚至身体暴力的逐渐频繁发生而受挫。


(甜蜜期→幻灭期)


不久以后,大部分的爱情关系似乎都会变得爱恨交织。


"爱"可以瞬间变成野蛮的攻击或情感的敌对。这是很常见的事。然后这种关系可能会在爱与恨的两极之间徘徊一阵,可以是几分钟、几个月或者几年。


爱给予我们的痛苦就像给予我们的欢乐一样多。通常,情侣们对这种周期性变化都很上瘾:这样戏剧化的方式使得他们活得更带劲儿!


当积极与消极这两极之间失去平衡时,「消极的和毁灭性的情感周期」就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似乎是迟早的事,然后离「关系最终破裂」也就为期不远了。


如果我们以为消除了这种消极的破坏性周期,所有的一切就会变得美好,爱情关系就会像花朵一样盛开,那么我们就错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这两极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积极之中包含着未显化的消极成分。实际上两者是相同的功能失调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② 有对立面(积极VS消极)的非「真爱」爱情关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浪漫的爱情关系——


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因为它是超越大脑而产生的。


爱是难以持久不变的,就像有意识的人一样,非常稀少。不过当思维流产生空隙时,我们可能对爱有惊鸿一瞥。


▼ 非真爱爱情关系的消极面


我们都倾向于把爱情存在的障碍归因于爱情关系的消极面;同样,我们也可能把障碍的产生归因于我们的伴侣,而不是我们自己。


它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占有、嫉妒、控制、被动、无言的怨恨、好胜、冷漠、情感需求、操纵、争论、批评、判断、责备、攻击、愤怒、对过去父母加诸的伤害无意识的报复、暴怒和身体暴力等。


(爱情关系的消极面+伴侣→爱情障碍)


▼ 非真爱爱情关系的积极面


在积极的一面,我们与我们的伴侣相爱。一开始,这是一种深深的满足状态。我们感到充满活力。我们的存在突然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有人想念我们,需要我们,使我们变得特殊,对对方来说也是一样。当我们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彼此都感觉很圆满。这种感觉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东西都变得没有意义起来。


(亲密关系的甜蜜期;结合让我们克服了与世隔绝的孤立感;彼此的边界消失了,通过结合两人融为一体;归属感和做特殊的人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爱给予的痛苦就像给予的欢乐一样多。


▼ 非真爱爱情关系里上瘾的控制和依赖


然而,我们可能还会注意到,在这种强烈的感觉中,有需要和依赖的成分。


我们相互吸引,相互迷恋。他或她就像药物一样让我们上瘾。当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对方如果有离开我们的可能或我们有这种想法时,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挟、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于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敌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


这时,爱又在哪里?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你以为的爱情不过是追寻圆满,沉溺上瘾的错误如何自我拯救

▪③ 总结


「真爱」VS 非真爱的「浪漫爱情关系」


前者没有对立面


后者随时会在爱与恨的周期中交替转变


「爱」VS「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


前者双方是独立且自由的


后者惧怕失去对方,关系里有需要和依赖



3/沉溺上瘾 和 追寻圆满


▪① 人们生理和心理层面对「整体圆满」的渴望


浪漫的爱情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强烈的、广受欢迎的体验呢?


原因在于它似乎可以使人从「深层的恐惧、需求、匮乏和不圆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种状态是人类「尚未得到拯救的、未开悟」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因素。


(还记得之前拆读另一本书时写的文章吗?《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孤独的监禁》)


(无法忍受孤独的监禁、渴望摆脱恐惧、需求、匮乏和不圆满感、小我/假我状态、未开悟、未得到拯救——受苦。)


▼生理方面


我们明显不是一个整体,永远都不会是:我们不是个男人,就是个女人,我们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半。


对这种整体圆满的渴望——回复合一状态的渴望,就促使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同样也需要男人。这几乎是一种对与异性能量结合的不可抵挡的渴望。


造成这种生理渴望的根本原因是有关心灵方面的。


▼心理方面


对二元终结的渴望,回到整体圆满的状态。


在生理方面,性结合使我们最能接近这种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性在生理方面能提供令人最满足的体验的原因。


(之前《性爱》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人们以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首先是肉体上的。)


但是性结合只能让人短暂地感受这种整体圆满状态,一种速成的欢愉。


如果我们将这种圆满状态视为一种拯救方式并无意识地寻求它,那么我们就是企图在形式的层次来终结二者之对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仅瞥见了天堂,却不允许在那里长期居住,我们又回到了一个分离孤立的身体中。


(需要持续寻找新的陌生人来建立短暂的"亲密感"。)


在心理方面,缺乏和不完整的感觉甚至比在生理方面还要强烈。


只要我们认同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也就是说,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中——我们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寻找我们的自我感。


(自我感的来源很重要。)


▪② 看似能解决小我问题、满足小我需求的单一聚焦点——我们爱的人


虚假的、由思维引发的自我感—小我很脆弱,很不安全,并且不断地寻找新的事物来认同,以便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但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小我得到永久满足,恐惧感仍会存在,缺乏和需求的感觉也仍然存在。


(由思维引发的虚假自我——小我=恐惧感+缺乏感+对外在有需求。)


这时,一种特殊的关系出现了。它似乎是所有小我问题和满足所有小我需求的答案。所有我们过去赖以获取自我感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刻,我们有了一个替代所有这些事情的单一聚焦点,这个聚焦点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有所爱了!我们不再是这个冷漠世界上的孤立碎片,至少看起来不是了!现在我们的世界有了一个中心:我们爱的人。


事实上,这个中心仍然处于我们的身外,因此,我们的自我感还是源自于外在,但在一开始,这看起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小我之下特有的不完整感、恐惧、缺乏感和不满足感已经不存在了。


它们真的不存在了吗?它们消失了,还是继续存在于幸福的表面下?


如果在爱情关系中,我们既体验到了爱,又体验到了爱的对立面——攻击和情感暴力等——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将自我依恋和沉溺上瘾与爱混淆在一起了。


我们不可能在这一刻爱我们的伴侣,而在下一刻马上攻击他或她。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如果我们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短期内,它带给你的感觉还真像被拯救。


▪③ 错误自我拯救的后果


有一天,当我们的伴侣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即没有满足我们小我的需求时,问题就出现了。


这时,被爱情关系所暂时遮盖的自我意识中固有的恐惧、痛苦和缺乏感就会重出水面。


就像对其他事物上瘾一样,当我们服用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是总会有药物失效的时候。当这些痛苦的感觉重新出现时,我们就会觉得比以前更为痛苦,这时我们还会把我们的伴侣视为导致这些痛苦的罪魁祸首。我们会将这些痛苦感觉投射出去,并用野蛮的暴力(我们痛苦的一部分)攻击我们的伴侣。


这种攻击可能会唤醒我们的伴侣自己的痛苦,并且对方可能会立刻反抗我们的攻击。


(大家的痛苦之身、小狗都被唤醒、激活了……)


这时,小我仍然会无意识地希望它的攻击或操控对方的企图能够惩罚对方,并使他们改变行为,这样我们的小我就又可以以此来掩饰痛苦了。


▪④ 总结


所有沉溺上瘾都源自于我们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每一次上瘾症都始于痛苦,又以痛苦收场。无论我们上瘾的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的或非法的药物,或者一个人(浪漫的爱情关系)——我们都是在用它们来掩盖我们的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激情过后,在爱情关系中总留下那么多的不快乐和痛苦。关系本身不会造成痛苦和不快乐,它们只是将已经在我们内在的痛苦和不快乐引发出来。


每一次沉溺上瘾都是这样的。当上瘾和沉溺无法再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痛苦就会比以前更为强烈。


大部分人总是努力逃离当下时刻,而从未来寻找拯救,也是这个原因。


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己的痛苦,这是我们所恐惧的。


但愿我们知道:


进入当下取得临在力量来瓦解过去和旧痛是多么容易的事。当下的现实可以立即瓦解幻象。


也但愿我们知道:


我们是多么接近我们的本质,多么接近上帝。


当然为了避免痛苦而回避爱情也不是解决之道,痛苦依然存在。


三次失败的爱情,比我们幽居荒岛或闭关苦修三年,更有可能迫使我们走向觉醒。


(《亲密关系》一书说,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甜蜜期→幻灭期→启示。)


不过,如果我们独处时能够保持高度的临在,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分享。所以,在生活中审视陷入爱情关系消极一面时,我们对伴侣的攻击、责怪、控制……要知道,问题的根源不在对方。相反,我们还要从心底里感谢每一段爱情关系带给我们的面对自身痛苦的机会。


不再忽视当下、逃离当下;不再依赖、控制和指责我们的伴侣;不再把时间和伴侣当作拯救;不再从外在获得自我感。


看清楚小我之下特有的不完整感、恐惧、缺乏感和不满足感;看清楚小我对更深层次、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


要知道我们情绪痛苦的罪魁祸首不是我们的伴侣,而是我们自我意识中固有的恐惧、痛苦和缺乏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上瘾   圆满   自我   爱情   对立面   小我   美文   消极   伴侣   恐惧   思维   痛苦   状态   错误   需求   感觉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