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衍生的虚假自我感——小我


今天,我们聊一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最基本的情绪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不断的感到威胁;深深的被遗弃感;以及,不完整感。

第一部分,不断的感到威胁,我们可以称其为恐惧,尤其是指心理恐惧。这三部组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文章要谈及的人类的情绪痛苦

这种情绪痛苦源自于,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

它的产生与由思维衍生出来的小我思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我思维情绪痛苦之间的关联。


1/情绪痛苦 之「心理上的恐惧」

小我思维 与 死亡

▪① 心理上恐惧的由来

心理上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的、真正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

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

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我们身处此时此刻,而我们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

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

如果我们被我们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我们相依相伴——当下的事情是我们可以去应付的,但是我们无法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

如我们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的:

只要我们认同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小我就会控制我们的生活。

由于小我的虚幻本质(即使它有精密的防御机制),小我通常很脆弱,很没有安全感。它会时时感到自己身处威胁之下——即使小我外表看起来非常自信,实际情况也会如此。

现在,我们要记住,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

身体小我(大脑虚构的自我,假我)一直收到的信息是什么?

"危险,处于威胁之中。"这时,这种信息所创造的情绪又是什么呢?

——当然是恐惧。

思维→小我(假我)→信息(危险,有威胁)→身体→情绪(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恐惧

▪② 小我对死亡的恐惧

看起来,造成恐惧的原因有许多种: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害怕受伤害等。

但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

对于小我来说,死亡无处不在。

在这种思维认同的状态下,对死亡的恐惧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小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都是由于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

如果我们认同自己的观点,当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觉就会受到死亡的严重威胁。所以我们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死亡。

很多战争就因此而起,无数的人际关系也因此而破裂。

一旦我们不再认同我们的思维,不管我们是对还是错,对于我们的自我感觉来说都没有区别,所以那种迫切希望胜过对方的欲望,以及深深地希望自己是正确的那种无意识状态(其实是某种形式的暴力)将会消失。

我们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我们的感受和想法,但是不用攻击防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自我感来自于我们内在的一个更深、更真实的地方,而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思维。

请观察我们内在的任何一种防卫感——我们在防卫什么呢?

一个虚幻的身份,一个思维创造出来的形象!

对这个模式保持觉知观察它,这样我们就会从这种思维认同模式中解脱出来。在我们的意识之光下,这种无意识的模式很快就会投降了。

这就是所有争论和权力斗争的终结,这些争论和权力斗争对人类关系的破坏力极大。想要凌驾他人之上的人,只是用权力掩饰软弱。真正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此刻我们就已经拥有它!

▪③ 总结:

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对于小我来说,死亡无处不在。任何被思维控制的人,就是与真正力量脱节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有恐惧相随。

能够超越思维的人几乎数量极少,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我们遇到的或认识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生活在恐惧的状态下,只是恐惧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在恐惧的两极之间徘徊,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是隐约的不安和威胁感。只有当情况变得严重时,大部分人才能意识到这点。

焦虑、害怕 隐约的不安、威胁感

思维认同 虚假的自我感 小我 死亡

恐惧 情绪痛苦

除了心理上的恐惧外,我们(代表我们的小我或假我)通常还会不由自主地追求自我的满足感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其内在感到的空虚!

2/ 情绪痛苦之 「缺乏感、不完整感」

小我思维 与 圆满

与小我思维不可分离的情绪痛苦的另一种表现,是一种深深的缺乏感不完整感

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有些人则没有。如果意识到了这点,这种感觉就是「不安、无价值感或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没有意识到这点的人,就会间接地感觉到「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我们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自我的满足感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我们内在感到的空虚

我们拼命追求财富成功权力名望或者一种特殊的关系,这样我们能自我感觉更好一些,感觉更圆满一点。

但是,即使我们拥有了这些东西,这种内在的空虚仍然存在,并且还是个无底洞

然后,我们开始真正地陷入麻烦之中——因为不能再逃避了。当然,我们还是可以逃避,但是逃避开始变得更加困难了!

只要这种小我思维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不会真正得到安逸;即使我们获得了我们所期望的东西,实现了我们的理想,我们还是不会处于平静的状态,即使有,也是短暂的。

由于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

所以它需要:

认同于外在事物

②不断地被维护和喂养

最常见的自我认同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

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我们!

觉得很震惊吗?或者,知道这些反而感到松了一口气?

我们迟早会放弃所有这一切的。

或许我们会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但我们迟早会知道有关它的真理。至少当我们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时,我们就会知道它。

——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关于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女主人公在山上碰到老人,就老人提出的「你是谁」的问题,和老人之间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人一点儿也不在意若菱的防备,笑着问:"你是谁?"

"我……我车没油了,手机没带,需要跟您借个电话……"若菱嚅嗫着。

"电话可以借给你,不过你没回答我的问题,"老人摇着头说,"你是谁?"

"我叫李若菱……"

"李若菱只是你的名字,一个代号,"老人微笑着坚持,"我问的是'你是谁'。"

"我……"若菱困惑了——他到底想问什么?

"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若菱试着解释。

"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老人再度摇头,"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

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跟一个奇怪的人,进行这样一场奇怪的对话?

这个时候,若菱感受到了屋子里的一种神秘的气氛,以及老人身上散发的祥和宁静的气质。这种神秘和安详总让人有所震慑。

于是她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

"我是谁?"

她的心终于在乱岗上听到这个问题,像山谷回音般地在那里回响着——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而那一瞬间,若菱禁不住回想起过往的种种,潸然泪下。

"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婚,只见过父亲几面,十岁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抚养。继父对我一向不好,冷酷疏离。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地就结了婚,却久婚不孕,饱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讽,连老公也不表示同情。工作上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没几个……"

若菱陷入了悲伤自怜的情绪里,迷蒙中,一生的种种不幸、不公,好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

她自己都惊讶,在一个素昧平生的人面前,居然把酿了很久的辛酸苦水全倒出来,一点儿也不吝啬。

老人的目光显出同情。

"这是你的一个身份认同,"他缓缓地说,"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

"我是谁?"

"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也不是真正的你。"

"等一等!"她的心念突然一动,"我天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相貌清秀、追求者众!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收入丰厚,我老公……"

张嘴就提起了老公,却又戛然而止。

"是、是,我知道,你很优秀!"老人理解地点头,"但这又是你另外一种身份认同,也不是真正的你。"

若菱刚刚被激起的信心又告瓦解,低头沉思。

………………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楚一些事实,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ego)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思维衍生的虚假自我感——小我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要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关于由我们的思维衍生的虚假的自我感——小我,它对死亡的恐惧,对圆满的追寻,以及之前文章里提到的,对痛苦之身的认同,都为我们带来了情绪上的痛苦。

可是,要知道,我们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的生活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了,被由这思维衍生出来的小我控制了,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看到思维与小我,小我与情绪,情绪与痛苦之间的层层关系。并最终,通过了解小我思维,来摆脱思维认同,摆脱不必要的思维、时间和痛苦。

边学边在生活中体会,也继续学下去吧。直到我们重新建立起与真我的联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小我   思维   自我   美文   焦虑   虚假   恐惧   害怕   情绪   痛苦   意识   老人   身份   身体   东西   感觉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