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璀璨大别山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70

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珠璀璨大别山

明珠璀璨大别山

跨入新的世纪,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麻城作为120万人的大市,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从隋开皇18年(公元589年)设县延续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麻城居吴(国)头楚(国)尾,因著名的“柏举之战”而闻名于世。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历来书墨飘香,人文昌盛,造就了邹来学、刘天和、李长庚、梅国桢、梅之焕等众多杰出人物。三国时期曹操,唐代杜牧,宋代文学家苏轼,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清代廉吏于成龙,当代文学家、诗人郭沫若等都曾客游麻城,歌咏麻城。麻城的古战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麻城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军和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麻城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张才千等36名共和国开国将军。麻城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也是蕴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市,真可谓山水皆文章,处处有宝藏,似明珠映日月,如甘露润万物,生生不息,永远发光。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魅力、灵魂和根基。文化已愈来愈紧密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先进的文化是一切“先进”之源,落后的文化是一切“落后”之根。麻城的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全市的山川河流,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非遗保护工作,让其永远传承和延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文化强市的目的,才能称得上文化麻城。

明珠璀璨大别山

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氛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进而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开启文化内核,大力弘扬和谐文化。麻城的孝廉文化比比皆是,麻姑的故事早已成为全市人民敬老爱小,关爱他人,见义勇为的典范与楷模。

弘扬修身文化,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个体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要使个体保持心灵的和谐,其根本的途径在于修身养性。麻城有着深厚的修身文化底蕴,一代廉吏于成龙在此留下无数佳话,苏东坡当年过从甚密的陈季常等3贤士为后世所景仰,万松、辅仁、明德等12大书院古香犹存。为此,我们规划重建于成龙纪念馆、三贤祠、书院,编印《麻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萃》丛书。让历史的名人事迹得以传承,让无数佳话永传于世。

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力量。文化愈深厚,动力愈充足,发展愈持久。要善于驱动文化引擎,形成不竭动力,促进持续发展。

从红色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老区精神是今天我们建设新麻城的宝贵资源。革命战争年代驰骋疆场的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3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他们求新求变、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精神已经成为今天麻城人民创新创业、率先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从移民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麻城是明清两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圣地。那时,10万麻城乡亲前赴后继,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西迁巴蜀建功立业。优秀的移民后裔,英雄的巴蜀儿女,成为故籍麻城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他们的经历和传说是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是我们非遗工作保护的对象和资源。

明珠璀璨大别山

文化是一种支撑、一种引领。打造文化品牌,铸造文化灵魂,才能更好地引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麻城的品牌文化是杜鹃文化。麻城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古杜鹃群落。麻城杜鹃亘古及今,长盛不衰,象征麻城的历史文化,寓意古老麻城源远流长;麻城杜鹃像红旗,像鲜血,像烈火,象征麻城的红色文化,寓意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神奇龟峰山上的杜鹃,生自天然,分布较广,是麻城多样性植物的代表,是大别山自然风光的经典,寓意绿色麻城生态家园;麻城杜鹃花似锦,红满天,美如画,象征麻城的当代文化,寓意着麻城的灿烂辉煌。在神奇龟峰山和艳丽红杜鹃的背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它们比杜鹃花还艳丽,比龟峰山还神奇,因此,我们要认真挖掘收集与整理,让它世代相传,与世长存,为旅游风景区增光添彩,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努力培育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实施文化强市。麻城博物馆、乘马会馆、市政文化广场、杜牧广场、李贽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新建以及东路花鼓戏剧院的壮大等,有的已经启动,有的正在着手。麻城文化活力不断迸发,近年来东路花鼓戏精品佳作不断,连连荣获省戏剧节金奖。麻城观众多,龟峰山的雄壮,五脑山的幽静,九龙山的神奇,杏花村的古韵,杜鹃花溪的漂逸,红色文化的震撼等,都离不开民间文化的托举。系列开发东山老米酒、吊脚火锅、麻城肉糕、夫子河鱼面、火烧粑、空心面等民间特色食品,传承这些富有特色食品的制作技艺,让老树开新花,古为今用,代代传承,是我们当代麻城人应尽的职责。而着力打造美食麻城,将为建设旅游大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明珠璀璨大别山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老区的经济腾飞添油助力,为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它,保护它。让它成为老区麻城走出山门,走向世界的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一要靠政府重视,二要靠全市人民支持,第三则要靠我市的非遗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2006年以来,经过我市非遗工作者走村串户,跋山涉水,认真而艰辛的普查,收录了5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收录了179项进入电子档案。其中,麻城市政府公示名录87项,黄冈市政府公示名录10项,东路花鼓戏和麻城花挑、东山老米酒酿造技艺列入省级名录。东路花鼓戏还成为我市唯一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成绩的得来,既是文化人的光荣,也是麻城人的光荣,更是文化麻城建设的一大幸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护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麻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能再展宏图,再作新贡献,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辉耀鄂东,光照大别山!

明珠璀璨大别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大别山   麻城   花鼓戏   东路   杜鹃花   老区   杜鹃   寓意   美文   文化遗产   璀璨   明珠   名录   物质   红色   精神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