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八百里秦川人杰地灵,依陇、贴川、傍黄河,隔河望三晋,眺望贺兰山。在旅游汹涌的今天,有“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之说。行随意想,前不久奔陕西,走马观花地瞄上一角儿,即使这样足以感慨。这里是华夏中原发祥地,两汉三国征战场。兵马俑,先秦战阵恍如昨;秦皇陵,一代始皇埋葬地;华清池,绝代佳人洗凝脂;骊山奇,幽王烽火戏诸侯;鸿门宴,项庄舞剑在沛公;兵谏亭,少帅掳蒋逼抗倭,伟长安,贞观之治大雁塔。一段段历史在这里演绎,一帧帧画面在这里显现,岁月荏苒渭水滚滚东流去,沧海桑田华山魏巍观变迁。

喜欢历史三秦厚重。本来计划了跨黄河走三晋不重路的返家路线,但冲动的心情一直想拜谒长眠在韩城的历史巨匠司马迁。于是,更改行程向韩城进发。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绝品。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史司马迁就撰写了三千年左右,上至黄帝开篇下至汉武帝年间,全书本纪、表、世家和列传,洋洋一百三十篇计五十六万字。《史记》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对权威奠定了史学鼻祖的地位。这是历史的写照,这是生花妙笔的天籁,这是章回、散文、小说载体的开篇,是一家之言百家景仰膜拜的天书。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芝川镇附近,这里是他的故乡,“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如是说。如今公路回旋山间,一座古香古色的牌楼横跨其上,‘韩城故地’四个大字分外抢眼。缓行坡底,坡底平展,平展盆地,盆地小原。好一座庄严祠墓,大沟大壑相伴显雄,芝水流淌祠畔灵秀,广场宽阔肃穆庄严,林木森森花草萋萋。司马迁先生塑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三皇五帝与群贤雕像雄踞一侧,一种凛然正气扑面而来,缓步前行拜见先贤。

司马迁祠墓顺山势而建次第增高。进入祠墓首先要经过芝秀古桥,相传汉武帝在此曾采得一枚灵芝,遂把河水改为芝水,桥因河而得名。芝秀桥是古韩城要道,最早建于明代,屡次被河水冲毁,直到一九三六年杨虎城与邵力子来韩城巡检,见桥破损严重拨款大修。现今桥下河水几近干涸,河道里丛簇的芦苇似乎还拉扯着遥远的记忆。古桥的石栏杆饱蘸岁月呈浅褐色,桥面上硕大的石板被镶嵌的铁锔子拉拽着,踩踏磨损的痕迹历历在目。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再往前就是石条铺就的司马古道。自西晋建祠墓以来,有无数的参拜者攀登而来,如今的古道已塌陷沉降成u形,风蚀水浸条石斑驳凹凸不平,有的岩石层理已经翘起,走在其上亦步亦趋。古道约呈三十多度的陡坡,部分u道用青砖铺砌,窄面朝上横向铺墁,即使雨雪天也可以防滑。

抬头望去,跨卧在两座砖垛上‘高山仰止’的小巧牌楼悬在上方。砖跺层层收紧座稳坚固,牌楼似插其上,两根支柱均有斜木咬榫支撑,古老的青砖已成灰黄色,历代修茸的白色灰缝深浅不一。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继续上攀。U行道变成了台阶,又一座不大的门楼耸立在前面,奇特的是门柱两侧的前面出现少见的短山墙,并且呈张开状,像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门楣上悬着白底黑字‘史笔昭世’四个大字。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坡度更陡,砖阶变成了石条,台阶两侧悬空,出现了防护的围墙。拾阶而上,一座小城堡式样的建筑迎面出现,有墙有跺,门楣宽泛上有瓦檐,正中‘山河之阳’镌刻其上,整座门楼精干又不失大气,小巧亦不失威严。山势越来越陡峭,顺着台阶中线望去,更高的一座城堡平台就在前面。‘太史祠’牌匾肃穆地悬挂在前面的山门中央,条石台阶已经仰到四十度左右,小城堡门楼两侧龙头样的排水口突兀出围墙,进得门楼亦到山巅,先贤司马迁的祠墓到了。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此颠于梁山东麓,环顾望去四野来朝,东面黄河南泄,西侧巍巍梁山,北观芝水长流,南眺古魏长城,山环水抱灵秀万千,气吞山河大气磅礴。回转身来静气平神,先贤端坐庙堂享受世人瞻仰,向着祠堂内供奉的司马迁圣像深深地虔诚地鞠上一躬。先哲乃千古奇人史家绝唱,如果说祠堂‘文史祖宗’‘史圣千秋’‘君子万年’的匾额熠熠生辉,那么千年以上古道沧桑信众朝拜的脚印更是一座无字的丰碑。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祠堂前竖立着历朝历代的颂文碑刻,官吏百姓修葺祠墓的功德碑,可能是善举不扬,有的石碑已经成为了祠堂的基座,隐约露出的字迹模糊难辨。中国近代文学泰斗郭沫若先生的碑文或许能代表一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鲁迅则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纵观华夏历史,西汉‘两司马’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划时代的标记。不同的是,司马相如写的是歌颂帝王的词赋,还有与卓文君私奔潦倒后卖酒的风流佳话,而司马迁则以其坎坷悲壮的人生写出了开天辟地的《史记》。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转过祠堂,上方便是司马迁圣贤的墓地。据碑文记载:自西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修墓建祠始,宋、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墓冢为蒙古包形状,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修建,最奇异的是,墓顶有一株古柏分叉五只,树形怪异,人称‘五子登科’柏。墓冢四周嵌以砖雕花卉八卦图案,人称八卦墓,象征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终极探索。

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过的司马迁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对司马迁的尊崇可见一斑。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就是汉武帝时的太史官司马谈。司马迁从小耳闻目染接受这样的氛围,他自幼诵古文,博览群书,父亲有意识培养他外出游历增长见识。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这样描述自己:“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勤于好问,体恤民情,问史究俗,亲历史源地,为他以后写《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在临终前叮嘱司马迁:“余死,汝必为太史。”以后司马迁如愿子承父业做了太史令,正在他准备着手写《史记》的时候,直谏中无意卷入了“李陵事件”这一宫廷政治角斗被收监问斩。按当时的刑律他可以花钱免灾,但他拿不出钱,为了自己的理想,只能受了极其残酷的宫刑。之后司马迁也消沉苟且了一阵子,自认无脸见人,但使命感让他痛定思痛决心学习前贤。壮志未酬让他想起了:周文王困羑里,写出了《周易》;孔夫子周游列国困陈蔡,编出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出了《离骚》;尤其是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出了《孙膑兵法》。于是,他专心写书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在史海中畅游,与历史人物对话,对劳苦大众表示同情,他在孜孜不倦的写着……

诚心感动天地,他终于等来了汉武帝的改元特赦,被官封中书令。但这一切都已经被他看淡了,投入到更加专心致志的写作当中,天降大任于斯,终有一天,他那如椽巨笔完成了《史记》的创作,炎黄之福华夏之幸,天书诞生了。

沿着台阶徐下,瞻仰之心未平,古道仍是古道,回眸史之大雄。

天降大任司马迁,如椽巨笔写华夏

远方,芝川蜿蜒,一处施工场所正在扩建新的司马迁祠墓园区;聆听,秦腔高亢,古道起始处一座戏台正在演绎着三秦大地的过往;惜别,读史慰今,亲临其境再对广场上历史巨匠的塑像鞠上三躬。

司马迁先生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华夏   司马相如   先贤   韩城   史记   梁山   天书   司马   门楼   牌楼   祠堂   汉武帝   大任   古道   美文   台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