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文/王红灯

唐代中叶,经过安史之乱的殇变,强盛的大唐王朝开始转向衰落,大唐盛世开始逐步呈现社会混乱、藩镇割据、统治阶级剥削加重、边防虚弱等末世景象。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前后共历时九十载的开凿,世界上最大石刻佛像乐山大佛在四川乐山建成。是年,唐朝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李适(742~805)拜淮南节制检校左仆射、淮南节度使杜佑(735~812)为相,担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太清宫使。杜佑,字君卿,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以门荫入仕,拜相时已年近古稀。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心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从北第三坊为安仁坊,杜府即坐落在这里。杜佑拜相不久,他的第三个儿子杜从郁又喜得贵子,按辈分杜从郁的这个儿子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时人的习惯,这个小孩被称为“杜十三”。


“杜十三”,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号樊川居士,后世也称之为“杜樊川”。出身高门世家大族的杜牧,少负济世经邦之志,腹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随着祖父杜佑和父亲杜从郁在杜牧十余岁时相继去世,杜牧兄弟年少不懂持家,家道开始日渐中落。当时天下兵连祸结、民生苦痛,杜牧在读书之余,还刻苦研究孙子兵法,写过许多策论咨文,期望有朝一日能解救天下苍生于倒悬。至弱冠之年,杜牧已经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时,写出《阿房宫赋》等传之于世的名篇,一时名扬海内。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在东都洛阳应进士举,以第五名及第,同年还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和七年(833),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此后,杜牧又先后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为宣州团练判官,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累迁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春,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又名齐安郡,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一个“户不满两万,税钱才三万贯”(《杜牧全集》卷十五《黄州刺史谢上表》)的穷僻下等小州,管辖黄冈、黄陂、麻城三县。黄州治所先在南安城(今武汉市新洲区),唐文宗时期迁到故邾城(今黄冈市黄州区禹王城),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再迀到赤壁东南滨江之地(今黄州区青砖湖社区一带)。其时,烽火连年,官不安位,民不聊生,黄州远去长安二千五百多里(《题齐安城楼》诗云: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个地地道道的荒郡、废郡,州城简陋,人户稀微,到晚唐时更是被京官视为“鄙陋州郡”。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接到朝廷敕任后,杜牧从京畿道京兆府出发,沿京兆府至河北道东都洛阳的驿道东进,出潼关,过洛水,渡淮河,到达淮南道的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市),随即南下。一路上,杜牧晓行夜宿,连日驱驰,常与流离失所的饥民不期而遇。特别是南渡淮河后,春雨连绵,杜牧骑着马,形单影只,时觉景象凄切,常常思绪万千。放眼天下,虽然安史之乱过去快八十年了,但自此几十年来,国力渐衰,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政治浊乱,赋敛繁重,民生艰窘。而朝廷早已安于苟且,政治上不思振作,牛李党争等新的纠纷更是让风雨飘摇的朝政局势更趋谲诡。再思虑起自己出身名门,京兆杜氏数百年以来一直是高门世族,到本朝尤其煊赫,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祖父杜佑任三朝宰相、位极人臣,父亲杜从郁也官至驾部员外郎。而自己自幼文武双修,素怀大志,从26岁进士及第、制策登科开始起,十年幕府吏,两度做京官,才从从九品上的弘文馆校书郎熬到从六品上的比部员外郎。今岁,年已四十,空有满腔抱负和经世致用之学,却要出守远郡,而黄州乃下州,他的官衔品级虽为正四品下,但与此时已任淮南节度使、身居相位的从兄杜悰相比,更是霄壤之别。自己平生的志生,即削平藩镇、收复河湟、使民生安居、农业发展(本年诗作《郡斋独酌》云: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猴年马月才能有实现的舞台和机遇呢?既已“凡四年在京”,此番为何又由京官外放呢?论说,杜家与当朝宰相李德裕为世交,或许因为自己早年在所谓“牛党”领军人物牛僧孺帐下当过掌书记,“柄者”李德裕把自己当成宿敌牛党之人而予以排挤?或许自己为人倜傥,一向不拘小节,为李德裕所不容?或许自己不屑于钻营奔走,不肯苟合取容,致使入仕十五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一路上,杜牧心神郁结,感慨万端。

不几日,杜牧已进入黄州府麻城县地界。淮河南边的天气与位于秦岭以北的长安截然不同,淫雨霏霏,仿佛要把杜牧心中的愁绪彻底冲刷干净一样。眼看着离黄州只有两三天的路程,这一天,趁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偶尔停歇一会的间隙,杜牧又牵着马踏上了光黄驿道。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时近中午时分,杜牧来到离麻城县东南边界数里地的歧亭馆驿附近,顿觉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一路上,但见踏青的姑娘小伙穿行在不远处的阡陌上,一些乡民在田间地头的坟墓前扫墓祭祖,偶尔还碰到几个像自己一样匆匆赶路的羁旅行人,他们或愁容满面或酸楚落寞……此情此景,让孤身行路、春衫尽湿的杜牧更是愁肠百结,他这才记起,今天是清明节。想起这个本应给父母和祖先扫墓的重要春祭节日里,自己却孤身漂泊在异乡,杜牧感觉心境更加凄迷纷乱了,可料峭的春寒如何能驱散心头的愁绪呢?


“附近要是有一个酒家该多好!”


心里正这样思忖着时,一段悠扬的笛声从身后传来,他回首看去,只见一个约摸七八岁的牧童横坐在一头水牛背上,那洋洋盈耳的笛声正是从他唇边流出。杜牧看到小牧童骑着水牛走来,侧站在路旁,向小牧童拱手问道:“小郎哥,请问贵邑附近哪里有酒家啊?”牧童没有答话,举起右手,往驿道右前方指了指。杜牧朝牧童手指的方向眺去,烟雨朦胧中,约两三里远的地方,一杆旗杆上挑着一面小旗,旗上隐隐约约看到一个“酒”字。此时,心绪难静的杜牧连忙骑上马背,朝牧童遥指的酒家疾驰而去。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约摸两袋烟的功夫,杜牧就来到了酒家门口,酒家门匾上铭刻着“杏花村酒家”五个大字,村子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满了杏树,粉红色的、白色的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沁人的清香。此情此景,杜牧也无心欣赏,连忙拴好马匹,踱进店里。不一会,店小二端上了腊肉菜苔、清炒荆芥、永河皮子等几个本地特色菜,又抱过来一壶鹅黄酒。几杯鹅黄下肚,杜牧顿觉困意全消,愁绪也舒缓了许多,情不自禁地当众口占了一首绝句《清明》:

清时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终生著述颇丰,好诗也不胜枚举,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在晚唐诗人中与李商隐双峰并峙,时人并称“小李杜”,但这一首通俗自如的《清明》,千百年来却妇孺皆知,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吟诵,堪称千古佳作。

杜牧清明吟诗杏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杏花村   京兆   麻城   黄冈市   淮河   淮南   春雨   京官   藩镇   驿道   节度使   长安   牧童   愁绪   酒家   美文   清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