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民国时的先生们,不擅评职称,更擅长个性教学; 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更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回中国致用; 热心时政,更能为国家担当。


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 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 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


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教育,国族之命脉。

先生,教育之魂魄。


百年国史,宠辱与共,

悲欢离合,业有镜鉴。

民国先生开一代风气之先,

不坠青云之志,

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自由,

仍不失为时代之榜样,

灵魂之灯塔。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蔡元培】

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

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有专长都能拉到他的大学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来代替宗教,他还能“大学者编小课本”。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胡适】

美儒雅之河,静水流深

相比较鲁迅,我更喜欢胡适温文尔雅、待人和善,他甚至能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曾写信劝说周氏兄弟:“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我深深地感觉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着他们朝向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这是最可惋惜的。”他对白话文和白话诗的坚持,无论多少人在骂,他照样去做,用理性的、温和的方式开出一条天地相通的大道。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马相伯】

为叫醒中国,自称是“叫了一百年的狗”

在他百岁时,上海时尚杂志《良友》登出他的肖像,国共领袖同声道贺,而他梦里不知身是客,喊着杀敌,客死异乡。他的百年人生平行着中国的百年屈辱抗争,寿高则多辱,而他倾囊于一个复旦,抬升着东方的希望。如果我们今天还能听到老人嘶唳的吠叫,一是后辈敏感的心,二是国情使然。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张伯苓】

津门一户南开,进出多少荣辱

先生影像憨态可掬,却是行走江湖的侠士。当年左翼愤青指责他建校募集的是官僚乡绅的臭钱,老先生讷讷地说:我就是个挑粪工,用粪土培育你们鲜花啊。先生一生只做南开一件事。蒋介石敬重他,抗战最艰难时依然资助办学,败退台湾时留下飞机待他南渡。蒋临终那天还问儿子蒋经国伯苓先生百年纪念会的筹备情况。后来,被弟子留下来的先生最后连南开的校门都进不了。那些愤青开始把粪桶泼向一生向善兴学的老人。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梅贻琦】

联大八年寒梅,清华一径新竹

先生瘦得风骨,默得儒雅,至今回望西南联大的旗帜犹显妖娆。去国赴美后,他一直紧攥着“庚子赔款”的钱袋子,甘于自我拮据。实际上,即便当年执掌西南联大,太太为了补贴家用也要做饼去卖。1955年,梅贻琦回到台湾新竹筹措清华大学复校,上面催着要快要大,但他坚持先从研究所一步步办起,蒋介石也只能认同。许多年后,印证了先生的对。今天的台湾清华,规模不及台大的一半,排名却在台大之前,更无需比照对岸硕大无比的胞校。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竺可桢】

时事风云难测,守拙浙大气象

先生是气象学者,1936年危难之际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是一次意外拐弯,却拐出一片风景。他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貌似苦行僧,眼镜后面的光泽“温厚光辉”。1949年后他对来访的新政权代表有过一番肺腑的赞许和提醒。他谨言慎行,行政职位一路上行,却终究无法挽回当过远征军的儿子死于非命,他能预测天上的风云却弄不懂天下的政治风云。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晏阳初】

平民教育,用花的念想培土

先生早年欧洲办报欲教育贫瘠的华工,却在收到一位华工的信款后发现被华工教育了。他把一家人从很洋搬到很土,没有咖啡了,就把包谷面弄糊了替代。抗战初他辅政湖南,先把冗官裁了一多半,民主选举出一堆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促动湖南成为抗日中坚。即使最后大陆没有了他的平民教育空间,他去非洲、东南亚一样守护花的念想,让联合国也为这个几无国籍的人致以人类的敬礼。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陶行知】

知行彳亍,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先生做事就是四个字:身体力行。他不畏官不怕穷不惧难,他喜欢孩子喜欢顺口溜喜欢学校,他知道学校能消灭监狱,知识能抗衡独裁,行动能打破专制。而他还能用知和行造字,再把这个字身体力行地用到自己身上。而今遍及全国的行知学校和育才学校究竟怎样,先生可知否?后生如何行?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梁漱溟】

人生辩论会,诤言独高远

一百年前的北平,四位志趣相投的少年,把盏理想后立意:以后不互称大哥二哥,各以短处总结一字相呼,以资警惕。梁姓同学得名“傲”,演绎了独具风格的一生,尤其他与最高领袖的一次公开辩论,更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先生很早就做乡村建设实验,发动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争取自身的利益,倡导“伦理本分,职业分途”,没有势不两立的阶级,融汇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优点。时光是终裁法官,以细节和大节,印证了他傲得正。


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 ”


【陈寅恪】

学问是命的另一面,撑着独立自由

先生治学,如暗夜秉烛,他也是暗夜一烛。喧嚣白昼之后的盲者,午夜抚史,端坐旧藤椅,目光如炬,洞彻史实和现实。他的好友王国维自杀时他仿佛也死过一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直活下来,他以德式研究的缜密穷究东方文化的博大沉雄,纸中夹着故国百万雄兵。先生远去,却在《柳如是别传》中留下影子,那个反清复明的风尘女子便是风云女子。彪炳千秋的不是威权,是威权下弱弱的不屈、默默的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胡适   新竹   南开   学贯中西   威权   风骨   联大   华工   后辈   台湾   美文   人格   民国时期   风云   自由   学校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