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1995年11月30日,是宋世雄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宋世雄走上了美国“名人堂颁奖宴会”的领奖台,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把“1995年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主持人奖”给了宋世雄。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奖,美国官方人士非常看重它。美国观众更加关注这个奖的评选,“吝啬”的美国人自1980年首届评选以来,只让一位日本人和一位英国人得过这个奖,其他的全由美国人垄断。直到1995年,宋世雄才成为第三位获奖的外国人。

美国总统克林顿专门写来了贺信,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到会致贺词,颁奖人则是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后因外事活动由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总董事长代替)。当宋世雄接过这个奖杯的时候,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手捧奖杯走回座位时,许多国际友人纷纷上前与他握手拥抱,要求他签名留念。

看着这热烈的场面,宋世雄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他认为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人的荣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妻子钟瑞,在宋世雄上台领奖的那一瞬间,激动得禁不住热泪盈眶。她盯着荧屏,对大洋彼岸的丈夫说:“世雄啊,你苦苦奋斗了三十六年,这个奖是你用半生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啊!”

宋世雄拿到这个最高奖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华语电视台诚恳地邀请他留下来,所付报酬之高令人惊诧。然而宋世雄丝毫不为所动,他巧妙地用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回答友人——即使世界给我珠宝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事后,宋世雄对记者说:“我们国家过去许多年戴着‘东亚病夫’的帽子,我国的体育在1984年以前奥运会上还是零的记录。这些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才有了体育转播解说。没有祖国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崛起,哪有我宋世雄的今天?”

有谁能想到,一上转播台就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的“宋铁嘴”,小时候曾被当成哑巴。

宋世雄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地方,父亲十六岁为维持生计就离开了老家。宋世雄清楚地记得,家里一年四季都吃高粱米粥,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有一次,宋世雄实在吃不下去了,就把高粱粥偷偷地倒进鸡窝里,然后对妈妈说,我没吃饱,想再吃点挂面。这是宋世雄第一次撒谎,心里难免发虚,他的不自然的表情被妈妈看出来了,立即把此事告诉了二叔。二叔二话没说,拿起一个木板就打他的手心。那一次,宋世雄的手都被打肿了。事后妈妈对他说:“你二叔打你时我不能护着你,打你是为了告诉你,做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妈妈的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宋世雄的心里。长大后,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宋世雄后来笑着对记者说:“那几大板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宋世雄长到五岁,还不会说话,上街买东西或表示个什么意思,只有用手比画。父母认为儿子是个哑巴,又焦急又忧虑,带着儿子跑了好几家医院,但是无论怎样检查,都没查出毛病,父母认为儿子的病无药可治,只有听天由命了。然而,令父母意想不到的是,儿子有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了!宋世雄开口喊出的第一个词是“妈妈”。母亲听到这个称呼,一把抱住儿子喜极而泣:“儿啊,你终于说话了,原来你不是个哑巴!”为什么这么晚才会说话,宋世雄至今觉得是个解不开的谜。后来,有人问宋世雄在体育转播时为什么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词儿,宋世雄开玩笑说:“那是因为我把五岁前要说的话全补上了!”

宋世雄是毛遂自荐干上体育转播的。宋世雄从小就喜欢体育,在学校一上体育课就异常兴奋,每天放学后也总是先打会儿球再回家。要说理想,宋世雄梦寐以求的是穿上海魂衫,当一名潇洒的海军。那时候,宋世雄压根儿也没想到过要当体育节目主持人,准确地说,他还不知道有这个职业。


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宋世雄对体育转播心生向往,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有一天,宋世雄正在操场上和同学们踢球,学校的大喇叭里忽然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现在我们将向大家转播北京足球队同八一足球队的比赛实况……

宋世雄听到这个精彩的解说,一下子愣住了,那个声音为他描绘出一个个激烈争夺的比赛场面,那个声音使他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他完全被那个声音征服了。事后,他通过老师打听到,那天向观众作解说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的张之。

后来,他又听别人说,在比赛现场解说,必须脑子灵,口才好,知识面广,因为体育比赛瞬息万变,事先无法写稿,全凭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宋世雄知道这些后,对张之更加崇拜了。从这时起,十四岁的宋世雄便发疯似地迷上了体育转播这一职业,一有空闲,就模仿张之的语调和语速,不长时间,竟把张之的许多大段解说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学校搞演出,其他同学的节目不是说就是唱,而宋世雄的节目却是“学张之”。

中国球迷的世界杯记忆,和改革开放“同龄”,始于1978年。那一年,宋世雄在香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用央视“借”来的国际广播卫星公共信号,让中国电视观众仿佛置身热情似火的阿根廷。纪念碑球场那漫天飘洒的纸屑,也构成了中国球迷的第一个世界杯记忆。

1978年,第11届世界杯在阿根廷举行。

三四名决赛是意大利对阵巴西,决赛是由阿根廷对阵荷兰,两场比赛分别在北京时间6月25日和6月26日进行。中央电视台对这两场比赛进行了卫星实况转播,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这也成为了世界杯通过电视的窗口进入中国球迷视野的开端。

当时担任解说的,正是宋世雄。

在70年代,第一次通过电视平台进行世界杯的转播和解说,背后的难度可想而知。据宋世雄回忆,当时央视派出了一个六人小组来完成这项任务:两位导演,两位工程技术人员,一位解说顾问,以及作为解说员的宋世雄。

当时两场比赛播出的形式还是录播,宋世雄也并不是像今天大家司空见惯地那样去现场进行解说。那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极为有限,宋世雄与解说顾问唐凤翔花了三天时间,通过剪报等各种方式尽可能地搜集资料,通过照片来辨认球员,力求解说能够做到准确、专业,让观众真正了解世界杯。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场世界杯的决赛——阿根廷纪念碑球场雪花般的纸片、宋世雄标志性的声音,“潘帕斯雄鹰”和“郁金香”的初见,构成了无数球迷对于世界杯最初的印象,影响至今。


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1994年美国世界杯。在这期间,转播变成了直播,比赛的场次也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球迷对世界杯有了更多的了解,马拉多纳、罗西、巴乔、阿尔贝蒂尼、荷兰三剑客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不变的,是宋世雄标志性的、富有激情的声音。


一代名嘴宋世雄,五岁前还是哑巴,曾婉拒国外高薪诱惑,毅然回国

20年里,宋世雄陪伴了至少两代中国球迷的成长,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瞬间。相信即使你是年轻的90后、00后球迷,对这个声音,也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宋世雄的解说已然成了中国球迷世界杯记忆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40年过去了,宋老师虽已头发斑白,但他声音依然饱满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哑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名嘴   阿根廷   荷兰   世界杯   美国   美文   中国   主持人   球迷   高薪   观众   儿子   声音   国外   妈妈   体育   国际   宋世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