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西部刮起“伟志”旋风


1996年,一个地地道道的私营服装企业一一陕西伟志集团有限公司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卷起了一连串的冲击波。

元月,伟志集团以年薪10万元和5万元向社会公开招聘副总和高级管理人员,一时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包括在硕士、博士、大学教授、国企厂长在内的3500多人卷入这场招贤潮。

4月,在秦巴腹地汉中市卧薪尝胆九年的伟志集团,带着公开都的项士、博士等高级管理人员,高举扩张大旗,将公司总部迁入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月,一大批伟志人背井离乡,浩浩荡荡从汉中开赴西安。拥有现代化精良设备,年产10万套高档西服的伟志西安西服厂,以及西裤公司、村衫公司、服饰公司、装潢公司等实体相继诞生。

10月,在军乐队雄壮的军乐声中,伟志集团评出的一批“孝子”连同他们孝做的父母被伟志集团接到西安观光旅游。

伟志从此几乎再没有断过新闻。它相继送走了四批优秀员工赴日本研修留学;它还送走包括一名炊事员在内的十名先进职工飞赴新、马、泰旅游观光;它在榆林、在汉中、在任何一地的招工都应者如潮;伟志产品出现了持续的供不应求局面,尽管职工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产量翻番,仍然满足不了提着现款排队等货的经销户;而为了申办一个伟志产品的专卖店,排长队者不得不层层找关系、走后门......

伟志集团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惟一进入全国服装行业收入、利税双百强的企业,也是被国家工商局认定的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

伟志奇迹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伟志现象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

“伟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人?


“伟志”的老板不是神。他是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

1956年农历正月初二,在汉中南郊离拜将坛不远的一条小巷里,一阵小生命稚嫩的啼哭声划破了寒冬之夜的静寂。这个小生命就是名震三秦的伟志集团总经理向炳伟。

汉中曾是一片历史垂青的热土,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的英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唱不衰。但是,小炳伟却从诞生起就静扎在饥饿线上。为了生存,他刚上小学就要拾肥、捡粪、打草喂猪。为了挣钱医治卧病在床的母亲,他还不得不去城里收泔水换取五厘钱。对他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上学读书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劳累与穷困之中,是知识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是知识给他的未来带来些许美好的幻想。但是“文公”的枪炮声彻底击碎了他的读书梦。1968年,小炳伟就读的小学在武斗潮中被迫停课。武斗人员的一把大火将他家仅有的三间草房变成了四面焦黑的土墙和一堆木灰。那一年,小炳伟只有12岁,正读小学四年级。站在已成废墟的家园旁,他无声地哭了。小炳伟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校园。

笼罩在小炳伟头上的,除了饥寒,还有暴戾。1968年12月,躺在寒风薄衾中终日咳喘的母亲终于没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她带着对儿女无限的牵挂和深深的无奈,在病痛、饥饿、寒冷中驾风西去。母亲过世后,父亲脾气越来越暴躁,对小炳伟稍不顺眼就拳脚相加。16岁那年,父亲一时火起,竟将一条井绳扔到小炳伟面前说:“你上吊去吧!”小炳伟一面舔拭着丧母辍学的重创,一面又不得不隐忍着父亲暴戾的孤苦。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深刻地感受亲人相处却又不能相通的切肤之痛。

1972年,向炳伟反叛了父亲至高的权威。他坚决地走出家庭,到建筑队当了一名提土和灰搬砖的小工。他生性善良,性格内向,干活卖力,動于思考,因此,很快练就了一手好活计。1975年,他又一头扎进了钻研炉灶膛的技术中。他在自家灶上试验,修了拆,拆了修,用了一年时间,试验近百次,终于造出独特的“马蹄回风灶”。这种不用拉风箱而火力又大又干净的“马蹄回风灶”使向炳伟的名气一时传遍方圆十里,成为乡亲们争相聘请的能人。向炳伟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觉,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点。他感到欣慰、兴奋,他开始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但是,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由于长期弯腰,负荷累,1980年,向炳伟经拍片确诊为“腰肌劳损”。这就意味着,向炳伟又得永远告别他的赖以生存的泥瓦生涯。

从16岁开始寻找的这个试图推翻贫穷的支点,忽然间灰飞烟灭。24岁的向炳伟再一次被命运抛弃在人生的荒漠之中。

向炳伟开始面临着最严峻的生存危机。为了活下去,他变卖掉自己身上惟一可变卖的一块蝴蝶牌手表,买来一台断脚的旧缝纫机,奔赴南郑县湘水寺小镇拜师学习缝纫,准备以裁缝为生。缝纫技术远非泥瓦工那么易于掌握。操惯瓦刀的手在缝纫机面前显得那么笨拙。有时为了给裤子装兜,他装了拆,拆了装,却怎么也装不好,使得师傅无可奈何,唉声叹气。向炳伟心中不时涌起对学艺,对人生的阵阵苍凉。一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跑到湘水寺小镇旁的山岭上,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广阔,为什么我的路却这么狭窄?再学不会裁缝,我怎样养活父亲、妹妹和自己?”

那一天,向炳伟一个人静静地在小镇的山岭上坐了一个下午。他伤心到了极点,他想了许多许多,山岭上的清风后来吹醒了他的头脑。他站起来,自己对自己说:“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后来他就向缝纫铺走去了。

向炳伟就这样踏上了后来给予他辉煌人生的“伟志”之路。向炳伟后来把所有的苦楚和伤痛都深藏心底,收声敛性地磨砺着自己的毅力和韧性,以更大的克制和忍耐发奋地学习。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把白天的每一分钟都用在缝纫技术的学习上,学会了修补再学成衣,学会制作裤子再学制作村衣,学会了中山装再学西服。学修补时他每次只收五分钱到一角钱。冬夜的寒风呼啸吹过,他在钴研;仲夏的热浪扑面袭来,他仍在钻研。在反反复复的琢磨中,他终于发明了一套“向氏裁剪公式”中有关裤子的数据,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好裁缝。慕名找他做衣服的开始排起了长队。

1987年4月7日,向炳伟凭着5000元的贷款和7名工人,在汉中市建国路挂起了“汉中市伟志西服厂”的牌子。他开始向命运挑战了。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伟志”的奇迹怎样产生的?

1997年3月1日,陕北榆林。清风徐徐,阳光灿烂。向炳伟抵达玉林商贸公司考察。上午11时,向炳伟一行到达榆林八一商场。刚到门口,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榆林公司二十多名员工迎面“哗”地打出一面横幅,白横幅上书六个红色大字:“向总我们爱您!”红字四周,另有二十多名员工不同的祝福话语。向炳伟生性内向,一时无语,他激动地扑上去和自己的员工一一紧紧拥抱。这一天是向炳伟41岁生日。晚上,在员工们自发地给向炳伟举行的生日晚会上,员工们送给向炳伟一包用红布包裹着的陕北黄土,并献上一首由陕北民歌《手拉手》改编的祝福歌《哥哥你是羊群的头》。吹蜡烛时,公司两位美丽的少女当着众人的面,一左一右,深情地送给向炳伟两个亲吻。这一晚,向炳伟流下了幸福激动的泪水。向炳伟后来在他的日记里曾经感叹,自己给员工的爱太少,而得到的爱太多。

1997年4月11日,伟志的新闻科长杜彦林向记者深情地唱起了这首歌:

“哥哥你是羊群的头,

妹妹我一心跟你走。

千群头,跟你走,

山坡坡上拉手手。”

......

杜彦林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情景,向炳伟年年都要遇到。向炳伟过39岁生日时,生产车间的395名员工自愿凑集30元,在汉中电视台为向炳伟点播生日歌曲,宝鸡分公司经理马平安凌晨2点多驱车赶回汉中,与向炳伟紧紧拥抱,当时,晚会现场曾长达半小时鸦雀无声......

今天,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愿意为老板献上笑脸和媚眼、甚至甘愿把老板唤爹叫娘的人,但是,你很难找到伟志的老板和员工这样一种发自内心,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员工们对向炳伟的敬爱之情不是偶然的。向炳伟办公室的几任秘书,用许许多多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向记者证明向炳伟在生活中所时时给予他人的无私之爱:他曾在汉中市南湖公园,把一张50元钞票送给一位正在风雨中捡易拉罐的老人;他曾在大雪天翻越秦岭途中命令司机倒回去数十里山路,寻找那位被司机拒绝捎脚(而且是因车上人已坐满)的陌路人;他曾亲自驾车将因加班而回家太晚的员工一个个送回家去;为了员工生日和节日愉快,无论资金多么紧张,他多年坚持给每位员工题写生祝福,赠送生日礼物;曾为一位因肝病而去世的员工连看病带办丧事,共计花费400元,事后有关钱的事只字不再对家属提起;他坚决地谢绝别人要他换辆小车的请求,却用巨资为厂部和年间工人全部装空调,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免费洗澡…从5分钱一个补丁起步,从5000元贷款的小裁缝铺起家,发展到今天拥有1700多名员工,拥有3条进口生产线年产量50万套西服,年收入过亿元的大集团,且产品列入省级名牌,企业成为西北私营服装老大,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奇迹。了解伟志的人都说,伟志能有今天,首先应归功于向炳伟善良、诚实、高尚的人格和对社会对他人无私的爱,归功于向炳伟营造的充满亲情的伟志家园文化氛围,以及这种家园亲情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对伟志员工的凝聚力。

没有伟志过硬的质量和服务,自然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而没有向炳伟善良、诚实的人格,也绝不会有伟志产品这样优良的质量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是统一的。

向炳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票性,即凡自己做的事,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件事,也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1972年,他被安排在市委党校修厕所,修下面的粪坑时,别的师傅认为这里反正看不见,抹浆时很粗糙。向炳伟却爬到下面细致认真地把浆抹得光光滑滑、平平整整。同样是制作西服,向炳伟在质量问题上简直把他的禀性发挥到了极致。别的产品缝制胸前大扣只用三五股线伟志则坚持要用16股,且必须通过25公斤的承重试验。拉链要进行上千次拉合试验,别人一套西服经过60道工序检验,伟志则必须经过126道工序的严格检验。而一个衣钩缝几道线,吃针应该多深,打结应达到什么效果,等等等等,绝对执行国际标准,一丝不苟。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1992年,向炳伟从香港考察归来,观念大变,大胆地提出一个公开承诺:“不满意便退钱。”这样的承诺今天已被别人用滥了。但当时,伟志却是实实在在的全国首家承诺。当时所以敢于公开承诺,向炳伟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伟志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进口生产线,检验严格,质量绝对过硬;第二,伟志要想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服务上与国际接轨,真正以优良的质量服务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承诺的黑字铜匾制出后,招致管理层的激烈反对,面对人们善意的反对,向炳伟耐心解释。他说:“我们要相信我们的产品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换个角度替消费者着想。”8月份,承诺正式推出,立刻像一枚重型炸弹扔到了市场。一时,退钱卷起不小的浪潮。因为这个承诺当时没有任何概念限定。既包括伟志的系列服装产品,也包括伟志经销的商品;包括“虎豹”皮衣,也包括上海皮鞋;既包括因产品质量原因退货,也包括消者兴趣转移退货,而且未规定任何退换时间,因此,一些痞子式的人物仅仅为了享受,穿几个星期退一件,再穿再退,再退再买。还有为验证承诺和朋友打赌而将穿过五年的西服也拿来退钱的,在这个骚动的秋季,怀有各种心态要求退钱的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但是,怀有不良心态的大量退货者也使伟志经历了一场生死的严峻考验。面对各地反馈的不良信息,望着成捆成堆的退货,除了向炳伟,所有的人都沉不住气了,所有的人都为向炳伟捏了把汗。

汉中市一位小伙子在几个人连退三次后,逢人就说:“向炳伟是个傻子。”也有人认为向炳伟简直是疯了。向炳伟属于那种关键时刻才能体现其沉稳、刚毅秉性的英雄。面对接连不断的请示,向炳伟反而更加坚定。他一边坚决地对经营部门下令:“谁不执行退货承诺,就处罚谁!”一边耐心地做员工的工作。他说:“我们要相信大多数消费者的素质,恶意退货最终只能是少数。大不了破产,我跳楼!”“即使做一个失败者,我们也要用行动扭转人们对承诺的看法,用行动打消顾客的后顾之忧。”为了保证承诺兑现,向炳伟还专门设立了监督处罚部门,设立了投诉电话,并设专人负责收集、登记、通报投诉情况,毫不留情地处罚了拒执行承诺者,坚定地顶住了反对承诺的压力。向炳伟最终胜利了。

半年以后,恶意退货者渐渐减少,退货恢复正常。向炳伟的判断被事实证实。为了这句承诺,伟志当年直接间接损失近三十万元。但是,这个承诺在市场上发放出强大的磁力,伟志也因此名声大振,市场销量迅速上升。现在,提起伟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满意便退钱”这句承诺。它已经成为伟志实力和质量的象征。伟志也以在全国首家提出“不满意便退钱”的卓越信誉被中国社会经济调研中心评为“全国公众信誉良好企业”,同时作为全国惟一一家服装企业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最高奖一一保护消费者杯。难能可贵的是,向炳伟并没有停留在“不满意便退钱”上,在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向炳伟又在1995年推出方便消费者的举措:“你穿我洗我烫”。凡新购伟志西服者,均可享受伟志专卖店三次免费洗烫。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终于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使伟志产品牢牢地站稳了西北西南市场。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老实人能否成为大老板?

1995年12月,向炳伟在西安与一位美籍华人企业家黄裕智先生相遇。他们没有谈生意。他们谈了社会的变迁,谈了个人的经历,又谈到许多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孝敬过着凄惨的生活时,两位自信刚强的中年汉子竟然同时哭泣起来......

几乎每一位与向炳伟接触的人都会被向炳伟的善良和诚实所动、所惊讶,向炳伟的善良诚实也曾使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在伟志集团内外,人们也常常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向炳伟这样善良、诚实的人适合做商人吗?能把事业做大吗?

这绝不是一个多余的话题。因为,向炳伟的善良诚实实在是太见了。因为善良诚实,他付出的也太多了

——1992年,正是企业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为给员工加薪,他一次砍掉20%的利润。

——为了真正兑现“不满意便退钱”的承诺,仅为顾客兴趣发生变化和恶意退钱一项,他就损失30多万元。

——1996年,按照伟志公开招聘时公布的人才价码,仅新増加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薪水开支一项,每年即达百万元之巨。在目前的市场秩序下,十万元聘贤、百万元聘帅的广告屡见不鲜,可真正又有多少不是广告行为而真正兑现了呢?但是,向炳伟不仅要兑现,而且要比照应聘人员给原有人员提薪。有人担心地提出,如果工薪支出过高,会否影响公司的发展速度?更有人善良地提出,干脆比照一些企业单纯广告行为的“百万聘帅”做法,把目标订高,最后一个也无法兑现。向炳伟击案而起,坚定地说:“即使九六年我们一分钱不赚,也要先留住人才!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一切!”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1994年,伟志一家上缴的税金,占了汉中市8000户个体私有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十分之一。而1987年至1994年,伟志上缴的税金总额则是利润总额的1.5倍。企业创业前8年,利润总额只有200多万元。对于伟志如此诚实的纳税行为,有人不解,有人暗中嘲笑,也有人讽刺挖苦,就连个别政府官员也在私下场合规劝:给自己多留一点。但是,向炳伟坚决地顶住了。不仅顶住了,向炳伟还带头交纳个人所得税,要求员工交纳个人所得税。“不愿纳税,请离开伟志。”

伟志产品的经销商,一位20出头的小姑娘,去年一年仅经销伟志西服即获利润20多万元,利润率达到30%左右,而伟志集团留给自己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申办伟志专卖店者之所以排起长队,也因为伟志把风险留给了自己。第一,伟志产品质量过硬,不愁销路;第二,因不满意退的货由伟志集团承专卖店高枕无忧。

现在看来,与那些靠坑蒙拐骗消费者、偷逃税费、弄虚作假等违法手段,短短几年就成“百万富翁”、“亿万高翁”的暴发户相比,向炳伟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商人。而且因为向炳伟的善良和诚实,似乎也使伟志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与许多曾名噪一时,最后又终因不法行为而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的企业比较,伟志是稳定的,健康的。对向炳伟来说,重要的是是否有利于国家。他从来没有把伟志看作是他自己的私人财产。伟志现在存在,所有的利润会用于扩大再生产。事实上给国家创造了财富。万一国家没收企业,财产还是国家的。这有什么不好?私营经济有它天然的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向炳伟认准了它。他心里十分清楚,伟志要生存、要发展,上靠不了天,下靠不了地,只有质量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顺客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有市场才是他们生存的天地。

伟志确实因为诚实经营而在原始积累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尽人意。中国的经济环境也确实给一些违法经营者提供了便利。但是,也正是诚实经营给伟志带来了过硬的质量和顾客的信赖。事实上,伟志也只有诚实经营才能把事业做大,包括伟志在内,任何一个企业,只有诚实经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可能使事业永存。

向炳伟究竟在追求什么?


在别人看来,向炳伟早就成了富翁。他的名字连同伟志西服和“不满意便退钱”一起给浑浊的商海注入了一股清流;他的对富连同他获得财富的方式也在到处被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如果你要问他四十年来最幸福的时刻,他会认真地告诉你何叔的故事。那一年,家里房子被烧后,是法镇的何叔送给他们搭草房用的稻草,并把他送了很长一段路。那年冬天很冷,前面有条小河,何叔脱下鞋,扛着麦草走过去,然后又回来背着他。何叔踩着一尺多深的河水一步ー一步渡过河去。二十多年后,向炳伟又去了法镇,那条河激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他脱掉鞋沫走下河去,那也是飄雪的冬天,他蹒跚地走着,一步一停,河水刺骨的寒冷让他回想起当年趴在何叔背上的融融暖意。

他还会向您讲起钟秀玲老太太。六八年的冬天,母亲奄奄息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是钟姑带来一个医用盐水瓶,灌上热水,放在母亲的破被子里。这个当时惟一的取暖用具曾温暖过临终前的母亲,也温噯过向炳伟一颗稚嫩的心。在他后来成长的岁月里,这位善良的老人也一直以慈母心怀引导他教诚他。八一年秋天钟姑去世时,这个面对饥寒交迫的生存苦扼从不掉泪的小伙子禁不住放声痛哭。

没有这种经历一一这种曾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拼死搏、在贫困的黑洞中跌打滚爬的人,很难感受到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丝温暖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毫无疑问,命运提供给向炳伟的生存环境是贫瘠的,甚至是残酯的。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用自已质朴的眼睛和心灵,观察和判断着人世间的真假善恶,并且从中准确地汲取了滋养他灵魂的养分。从受人善待的感激中学会了去善待别人,从遭受暴戾的痛楚中去反叛暴戾,从给予他人幸福到得到回报后感受到幸福,使他的心灵和境界一次次地得到净化和升华,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刚毅、温和、沉稳的性格特征和成就事业最具影响力的品质和人格。

1992年,在经历了从打补丁到现代化流水线的十余年创业后,他把自己从生活、创业中凝炼出来的人生感悟“使别人幸福的人,自己也最幸福”当作人生格言横挂在办公室,不管来此的人以怎样的不屑、惊叹褒贬来谈论它,向炳伟始终报以谦和的微笑,这是浸在他骨子里的生存哲理,直始至终也是他做人做事的行为指南。

1995年10月,向炳伟把自己和伟志的发展经验浓缩成“善诚智勤”四字,作为伟志的企业理念。他和所有的伟志人都认同这一点:向炳伟能有今天靠的是这四个字,伟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还必须要靠这四个字。这是企业的财富,也是企业的灵魂。实际上,向炳伟对伟志的经营管理已经超越了企业管理的范璃,在这里,融入了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朴素的哲学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不过是企业家思想的载体。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伟志从生产第一批产品起,就是以踏踏实实劳动,友善诚信的服务问心无愧地获取每一分钱的财富。伟志的老板与员工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劳资关系,伟志其实是向炳伟及其追随者实现其“大同”理想的一个优秀载体。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他的话说就是“挣全球人的钱,又能为全球人造福。”向炳伟追求的早已不是钱的问题了,而是宏大的社会责任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向炳伟,引爆“伟志”旋风

向炳伟不是圣人,他也需要钱,十九年前,只要有五十元钱,他就有可能救自己母亲的一命。也正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才迫使他过早地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现在,他已成为千万元资产的拥有者,去过美国,到过日本,亲身感受到物质文明对一个国家精文明不可缺少的造就作用。面对巨额财富,他却依然坐着桑塔纳小车。他从来不认为企业的这些财富是他个人的。在他看来,谁的资本和谁来经营这些资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报着什么样的目的去经营?经营的过程是否对国家有利、对民族有利、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这个被过多铜臭气息熏染的社会输送爱的芳香,用爱铸就企业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谈到个人财富,向炳伟自信地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像过去一样贫穷,只要有“善诚智勤”这四个字,我依然可以东山再起。

现在,伟志已经完全地完成了它的原始积累过程,并品首阔步地迈入二次创业的扩张之路。伟志的企业理念和产品信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土所接受、认同和赞许。伟志产品专卖店已经遍布西部各县、市,随着信誉的不断扩大,伟志产品市场正沿着宝成、襄渝铁路沿线稳步向全国推进。伟志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局面已经形成。面对正在大踏步前进的伟志,向炳伟以胸怀全球的气魄提出,在2000年前,使企业的年收入达到20亿元,把企业改组成股份制上市公司,并造就出1000名伟志集团的经理人オ。“伟志集团的最终产品就是人才!”

(本文来源于:《追梦英雄》,马川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汉中市   陕北   榆林   汉中   退钱   西服   美文   旋风   诚实   善良   消费者   员工   财富   质量   集团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