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文|科夫 编辑|秦岭君

天津省亲

2005年十一月五日,津门一座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大型文艺演出娱乐场所——天津中国大戏院后台,两位工作人员在黑板上书迎词“热烈欢迎郭德纲先生来我剧院演出”,其一人曰:“郭德纲者何?”其一曰:“不知也。”

这是刚成为德云班主才两年的郭德纲第一次回到天津老家开相声专场。由于德云社在北京虽然博得小名,但是在天津并不多么受人待见。从选剧场到办理演出手续,到主管部门、文化部门申报登记,颇费了一番周折。这甚至让郭德纲萌生退意,打算放弃这次演出。

原定的演出计划,是德云社演员和北京的一些观众,在演出当天中午一点在天桥乐茶园集合,然后坐大巴车一起赶往天津。可是由于天降大雾,交通受阻。郭德纲感觉到事态紧急,焦急地等待从北京过来的德云社演员们。

晚上六点,郭德纲和妻子王惠、经纪人王海以及三个朋友走进了剧场。而这时北京的德云社演员们才刚上火车,他们要到七点零五分到达天津,演出则是在七点十五分开始,很显然,十分钟的时间,他们是不可能赶到剧场的。但是按照和剧院提前签订的合同,到点就开灯启幕。不由分说。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郭德纲后来回忆说,若置于今,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这样。

这之前,他们寻遍了天津的大小演出场所,都不合适。要不租金太贵,一场下来光租金4、5万元,要吗剧场太小又感觉档次不够。最后他们还是咬牙敲定了中国大戏院。

而这个时候,在后台除了郭德纲之外,还有一位演员,名叫高峰,就是后来成为德云社总教习的高老板。

眼看着七点一刻马上到了,郭德纲对高峰说:“你穿上大褂上场吧,咱俩凑合头一场。”

高峰说:“我不会啊。”

郭德纲说:“不要紧的,有我呢。”

主持人报完幕。郭德纲拉着高峰上台,开始说节目单上的第一个节目《西征梦》。当天头一场的演出,郭德纲整个人不在状态。据他后来回忆,当时他心里想的是,这个节目演完了,如果人还没到,就再唱个太平歌词,再没到,就来一个单口,总之不能把第一次的省亲专场弄砸了。

说到一半的时候,郭德纲往右边上场门一看,于谦已经换好衣服站在那里朝他招手了,这让他心里有了底,也才真正开始进入状态。

那天晚上,观众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很多观众是从外地特意赶来的,由于大雾,甚至有的人是骑着自行车到天津看演出。演员们也憋足了力气,一直演到十一点半,整场演出大获成功。

这让郭德纲很感动。

而最让郭德纲感动的,是“少马爷”马志明的到场。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马志明不仅现身捧场,还登台表扬了郭德纲一番,“当年天津艺术团没有留下郭德纲是一大遗憾,现在他郭德纲一个人能顶天津艺术团,就连我自己也要向他学习”。言语中极尽一位前辈对后辈的鼓励之情,令郭德纲感动非凡。

“家和传承”

15年后的2020年,德云社联合天津卫视搞了一台相声春晚,在春晚上,郭德纲邀请了几位相声界硕果仅存的老前辈登台演出,其中并没有马志明。网友在猜测马志明和郭德纲是不是闹翻了。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近日,2021年天津卫视德云社相声春晚在津完成录制。郭德纲邀请了相声界的几位活化石。他们就是马志明、田立禾、杨少华、魏文亮、石富宽。一起共话“家和传承”。

随后,社交媒体一段马志明说郭德纲算是马家相声传人的短视频火爆网络并引发热议。有人痛批少马爷是人穷志短晚节不保,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少马爷是高风亮节,具有老艺术家应该有的博大胸怀。

不和传闻的谣言不攻自破。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何为传承?

在接受采访时,马志明说:“郭德纲在相声传承上用心了。他不是我们家的徒弟,但我认为他应该算是我们家的传承人。”

马志明说:“传承不一定非是徒弟!不是说拜了谁我就大辈,辈没有用,辈是一种封建仪式。我很赞成师生,不赞成师徒,我认为这种传承是好的,马家没有人了,就认为马氏相声就绝了,也绝不了,传承的是精神,传的是段子和技巧,传的是接地气和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

当郭德纲听到少马爷这么说,感动得眼含热泪无限感慨。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何为“马氏相声”?

熟悉相声的朋友都知道,相声界有三大家族:马家、侯家、常家。马氏相声原来叫做“马派相声”。《相声大词典》收录的词条也是“马派相声”。天津“马派相声”已有五代人。那为何又叫“马氏相声”呢?

马氏相声是马志明首先叫起来的。在《我的父亲马三立逝世十周年祭》一文中,马志明写道:“因我父亲而形成的马氏相声,就像荒原的野草,深深地扎根于观众这方沃土之中。虽然孱弱,但一遇春风就会繁荣兴旺起来,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马氏相声有什么特点呢?

马派相声追根溯源要从马三立的父亲、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讲起,他的相声中不光有日常百家的段子,内容也更具文化韵味。而到了马三立,马派相声的特征已经成型,通俗易懂,俗不伤雅。他的相声开始多倾向于民俗和自然,作品来源于街坊四邻的家长里短,和市井文化,相声开始变得更加通俗亲民。接地气是马氏相声的一大特点。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马氏相声的第二大特点是以说为主,节奏慢。以说为主,就意味着柳活少。节奏慢是因为马氏相声讲究铺平垫稳。铺类似于拉家常;垫,除了正活前的垫话外,得在抖包袱前垫上一两句,让包袱更响。

从郭德纲早期的相声来看,其实他的风格跟马派相声就有很多的相似性。这种风格与马派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马志明会说,郭德纲虽然不是马家的人,但是他的相声确实有马氏相声的精神。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无人不宗马”

相声界三大家族马家、侯家、常家。常家的队伍最大,侯家大家最少,马氏相声的文哏与贯口在整个中国相声界无人可与之比肩。提到相声的家学渊源,相声界谁也无法和少马爷相比。马志明的曾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老艺人,祖父马德禄,相声“八德”之一、伯父马桂元、父亲马三立这爷仨在相声史上的地位不需多言。所以才有相声世家马氏相声的第四代传人之一马志明今天的地位。马季说“马三立就相声,相声就是马三立,无人不宗马”,少马爷作为马氏相声的最后一位嫡系传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相声和戏曲。20世纪80年代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传统相声功底深厚,深得马派相声真邃,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

天津相声界有句话:“无人不宗马”。马氏相声基本上就是津味相声的代名词,影响了天津绝大部分相声艺人,成就了京城、津门的相声大碗。

少马爷力挺郭德纲“上位”史

扶郭德纲“上位”

郭德纲是天津人,每次天津都要拜访的曲艺名家当中,就包括马志明。在郭德纲眼里,马志明是当今最会说相声的演员之一,而马志明对郭德纲这个相对年轻的演员,也比较看重。

从相声门派上说,侯马两家有剪不断的缘分,马志明是侯宝林先生带拉师弟,郭德纲当年又拜师侯耀文归于侯门,所以说郭德纲与马氏相声“沾亲”带故。此外很多资深“纲丝”也知道,郭德纲早期的许多作品,对于“马家相声人”的作品,有很多借鉴之处,所以从艺术传承的角度上来来看,老郭绝对是马氏相声传承人。

“德云四老”之一的张文顺曾有一段对于郭德纲的评价:说句欺祖的话,他是空前的,甚至是绝后的。我不是捧他。张寿臣张先生不能唱,宝字辈儿的侯宝林主要是柳活儿,‘说’上不行,刘宝瑞刘先生是一句唱不了,马三立也不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小蘑菇,但是哑嗓,也不全面,高德明以平哏为主,苏文茂也不能唱——你看这些大家,哪个能跟他比?他的说学逗唱很全面。像这么全面的人才,没出过,以后可能也不会有了.....

这些年郭德纲经营的德云社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相声团体,其实说少马爷扶持郭德纲“上位”也不准确。因为今日的郭德纲已经不需要任何的上位,他自己就是一代宗师。不过,不能忘了,在他成长的路上,有这样一位老先生默默的支持。这就是老一辈相声艺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德。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主流非主流,只要能振兴相声,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少马爷此番言论,就是想达成相声界一家亲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上位   高风亮节   艺术团   大雾   天津   传人   美文   北京   中国   剧场   相声   艺人   观众   演员   演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