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 | 涉 江

创意写作指南 2020-12-03

涉 江

李娟

【名家评介】

朱天文:我在台北,我读到了李娟,真不可思议我同时就在李娟那唯一无二的新疆。


梁文道:这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


陈村: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的。


刘亮程: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有感悟的人们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文学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地与真实背道而驰。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舒飞廉:她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


李娟散文 | 涉 江


东方蒙蒙发白时,四峰骆驼背上的包打好了。我们的家,全都收拢在这四峰骆驼背上了。骆驼一个连着一个,站在微明的天光里,冷冷清清。

启程了,一开始驼队行进得很慢很慢,羊群更慢。班班和怀特班前前后后地跑着,只有它们俩是喜悦的。在北面山谷口开阔的空地上,驼队和羊群分开了。我、妈妈和斯马胡力随着驼队往北走,卡西一个人赶着羊群从东面绕过去。羊群可以过吊桥,但驼队只能涉水蹚过额尔齐斯河。

看着身着金黄色棉衣的卡西孤独地越走越远,却永远不会消失似的,那么倔强。很久以后再回头张望,那一点金黄色仍然不灭,在荒莽遥远的山体间缓缓远去。

我们抵达了额尔齐斯河南岸,斯马胡力选了一处水流平缓的地方下水,策马奔向河中心,一路上马蹄踩破浮冰,溅起老高的水花。但他还没到河中心就折了回来,大声喊着:“可以!这里就可以了!”

这条最终汇入北冰洋的蓝绿色大河从东至西横亘在眼前,寒气逼人,一川碧玉,可我们都深知它挟天裹地的力量。上下游巨大的落差造成水流湍急,冲击力很大。

妈妈把骆驼之间连接的缰绳又整理了一遍,然后她牵着骆驼缓缓下水,跟在斯马胡力后面向对岸泅去。

斯马胡力在河水的轰鸣声中扭头冲我大喊:“你自己一个人敢过来吗?”我赶紧连说了好几个“不”。他又大喊:“那等着吧!”于是头也不回地去了。

这边的世界只剩我一人了。天完全亮了。

不,和我在一起留在岸这边的还有怀特班。妈妈他们下水的时候,老狗班班毫不犹豫地也跳下冰层,跟在驼队后面,在浪花中缓慢游动,只冒出一个头来。而怀特班是一般的土狗,不是牧羊犬,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况且还不到一岁。它吓坏了,悲鸣着,几次跳下激流,又吓得赶紧跃上岸,一个劲地冲水里的班班吠叫呼喊。

但它一回头,看到我还停留在岸这边,赶紧靠拢过來,绕着我呜咽,似乎我成了它唯一的安慰,唯一的保护人。后来它不叫了,卧在我旁边,紧紧守着我,还以为虽然离开了大家,好歹守住了我。

班班还在河中央艰难地向前,努力稳住身体不让水冲走,但离妈妈他们越来越远了。我以为它力气用尽,渐渐被河水冲走了,心提到嗓子眼,忍不住大喊起来:“班班!班班!”终于,它游到了河岸边的浅水处,一下子加快了速度,很快就蹿上了河岸,激动地向妈妈奔去。

这时斯马胡力骑着马下水返回,向我而来。

很久后,斯马胡力靠拢了,他接过我的缰绳,试着领我往前走,浅水的晃动令人突然产生眩晕感,我吓坏了。斯马胡力大笑起来,安慰我不要怕,但我怎么可能不怕,水浅的地方都这么吓人,待会儿到激流深处,肯定会坐不稳掉下去的。我死活不肯往前再走一步了,斯马胡力只好牵着我回到岸上,他上了我的马,骑在我的马鞍后面,抱着我继续前进,一手挽着我的缰绳,一手牵着自己的空马。这下我安心多了。

只是我还在担心怀特班,回头看时,它绝望地在岸边来回走动,几次伸出爪子试探着,想下水,又退了回去。没有希望了。直到我们真的走远了,我又大喊了一声它的名字。它这才猛地冲进水里,拼命向我们游来,我努力地扭头往后看,可惜它没游多远,又一次打了退堂鼓,连滚带爬回到岸上。

可能不是它笨,是它了解自己的极限。它和班班是不一样的体质,逞强只会让它丧命。这可怕的寒冷的大河啊。它不愿意死去,又不愿意离开我们。没有希望了。

没有家的狗多可怜啊,没有家就成了野狗,从此之后它怎么生活呢?刚才它要是跟着卡西的羊群从吊桥那边过来该多好啊!

我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快要涉到河心了。河中央的风猛于两岸,更凉于其他地方。我把两条腿抬得高高的放在马背上,但裤子还是湿了一大片。我们正在最危险的河中央,由于心怀对怀特班的悲伤,而冲淡了此刻的惧意。

突然看清对岸广阔的风景,一动不动,深深地静止着。

过了河,斯马胡力又检查了一遍驼队,妈妈还在冲着对岸呼唤着怀特班,一遍又一遍,喊了许久。我们再次整装启程后,沿着河岸向西走了许久。在河的对岸,怀特班也在往西跑,不时停下来隔江遥望、吠叫。它还以为自己仍然是和我们在一起的。直到我们在岔路口拐弯向北,才和它永远地分离。我不敢回头看了。这时候,风又猛烈起来,冰冷的太阳高高升起。



Ad

羊道三部曲(套装全3册)

作者:李娟

当当

Purchase


《羊道三部曲》珍藏版是作者最有信心,也最渴望重新呈现给大家的作品。是国内唯一一部描摹“最后的荒野主人”哈萨克民族择水草而居,四季转场的非虚构笔记,也是一部哈萨克民族的时代挽歌。


作者以质朴而又充满灵性的笔触,讲述了跟随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地区游牧生活的日子。羊道,是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作者讲述的是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也讲述了“最后的荒野主人”哈萨克牧民那些与世人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春牧场》是李娟《羊道三部曲》的第一卷,主要讲述了一家人在吉尔阿图和塔门尔图春牧场之间辗转迁徙、以及与牧人们相处共同生活的故事。


《前山夏牧场》是李娟《羊道三部曲》的第二卷,主要讲述了一家人在前山夏牧场冬库尔的游牧生活。包括烤馕、赶牛、挤牛奶、做酸奶、参加舞会等等生活内容。以及离开冬库尔前往吾塞的迁徙过程。“生活总是在到来与离开之中,总是只是经过。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欢乐和痛苦。”


《深山夏牧场》是李娟《羊道三部曲》的第三卷,主要讲述了一家人在深山夏牧场吾塞的游牧生活。包括天气,大雨、云朵、夕阳、黄昏,包括具体的劳动,数羊、赶牛,以及拜客、聚会等等的社交生活。作者在所有的描述中,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所见所得,接纳自己,与生活握手言和。


【编辑说】


⦁非虚构写作的杰出典范。灵性的抒情,充满了诗的韵味。李娟以充满灵性的白描手法,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飞于山河之上,隐于草芥之中”,她的文字被惊为天人。


⦁文化人类学的优美“深描”(thick description)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描述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学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


⦁入选哈佛大学“中国文化创新领袖”项目,哈佛大学精选5位中国作家之一,作为“书写当代中国”的代表。李娟已经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作品被广泛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繁体中文等多种文字,在很多国家出版发行。


⦁边缘才是阐释世界的地方。阅读远在世界边缘的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领略他们深深根植大地、与自然紧密相依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艰辛、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的自然和他们的乐观,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阅读的人,发现纯洁、坚强和乐观的力量,成为更真实的自己。李娟的作品,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媒体/名人评论】


⦁羊道是飞于山河之上和隐于草芥之中的文字,李娟在此证明她的宽广绵长。她以未经损伤的完美钝感在羊道中确立了齐物论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新鲜庞大,人间小事同于世界大战。阅读这个世界,让人纠结于心智上的优越与羞惭。——李敬泽


⦁李娟的文字,是一种很直白的文字,并不喜欢用太多很华美的一些词语,去描绘事件的那种文字……让我觉得惊为天人。——梁文道


⦁李娟写这些,就象林风眠评论苏东坡的话:“不是想表现自己,超过别人,而只是自己的欢喜随意而至。”通篇的白描非常真实,但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柴静


⦁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王安忆


李娟散文 | 涉 江


作者简介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后来这段经历成为早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后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普通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迄今出版作品有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等。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

曾获2006年第二届天山文艺奖,2009年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0年第九届上海文学奖、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曾参加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新领袖”项目,受哈佛大学邀请,以“书写当代中国”为题进行演讲。

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开设专栏。2003年1月,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与《羊道》系列散文。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前山   阿勒泰   怀特   哈萨克   羊道   哈佛大学   散文   散文集   羊群   新疆   牧场   骆驼   美文   真实   妈妈   文字   李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