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风采|走在新技术风口浪尖上的老铁道兵:申平久战友

作者: 杨正邦

铁兵风采|走在新技术风口浪尖上的老铁道兵:申平久战友

申平久战友是贵州省金沙县人,1969年冬,从贵州省盘县特区(今盘州市)粮食局应征入伍。在原铁道兵第八师三十九团机械连发电班服役。


申平久战友从小失去父母。1959年,进贵阳福利院,1965年参加工作,1966年调盘县特区粮食局。因工作勤奋,被提为粮站负责人。虽生活环境不错,但他念念不忘党恩、国恩。为了报党恩,报国恩,他认为,只有当兵才是最好的报答。所以,他积极报名参军,当了铁道兵。来到川陕边区的镇巴县大巴山区参加襄渝铁路建设。


新训结束,老申被分到机械连发电班。发电班的工作是一个知识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种。但老申只在福利院学过一点儿粗浅的文化,满足不了现实工作的需要。为了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他除了向老同志学习,向技术员请教外,还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许多有关电工的书来学习。学电工学的基本原理、电路图、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故障及排除,等等。读不懂的地方,他就问老同志和技术员。在老同志的带领,技术员的帮助和他本人的不懈努力下,老申很快就能独立上岗了。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除了掌握常规的技术操作外,他还能独立地排除故障,工作非常出色。每次技术考核,他都名列全连第一。入伍不到半年,他就光荣地加入共青团组织,还被选为团支部的宣传委员。


在发电班,技术员有一道禁令:“任何人未经允许,一律不准擅自打开配电盘和动盘内的仪表!”机灵的老申好奇心特别强,总想看看里边到底有什么神秘的。他总不相信,自己拿不下里面的技术。为了探个究竟,一次单独值班时,他悄悄地打开了配电盘,并详细地绘制了盘内的电路图。从此,他对配电盘有所了解,为往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老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电工技术,很快就成了连里的一名技术骨干。他的工作受到了机械连和他驻勤的工地的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从军五年,老申先后在陕南和冀北参加过襄渝铁路和沙通铁路的建设。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975年退伍后,申平久战友被分配到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的贵阳第六砂轮厂工作。在工厂工作期间,老申不忘发扬铁道兵部队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勤学好问。不久,他被厂里抽调到厂办职工大学脱产学习三年。老申非常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期间,他刻苦攻读电工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凡是开设的科目,他都做到学懂弄通,不懂就问。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各门课程的考核。学习一结束,就被调到厂技术改造办公室工作。


老申把在铁道兵部队练就的军人作风和献身精神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他是个机电技术能手。退伍回地方后,他仍继续努力学习机电技术,一直走在机电新技术的风口浪尖上,是工厂技术革新的领军人。


由于技术过硬,成绩突出,他从一位普通的工人先后被晋升为机电技师和高级技师职称。


1981年,他参加了厂里的技术攻关组,并参与了该厂与沈阳液压机厂共同开发的全国首台1800吨液压机自动控制项目,负责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该项目曾荣获国家机电部(一机部)一等科技进步奖。


根据我国人造金刚石生产的需要,1987年,国家机械委(国家体制改革后原一机部并入机械委)和厂里决定,引进全国首条高品质人造金刚石生产线(西德5000吨全自动热压机生产线)。为了掌握全套设备的操作和运作,老申被厂里和国家机械委派往西德培训两个月。后来,他成了该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

铁兵风采|走在新技术风口浪尖上的老铁道兵:申平久战友

1992年,老申被调广东惠州人造金刚石制品厂,即HDT实业公司任技术科长,2008年退休。现随儿子居广州番禺。


申平久战友为人的原则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为党为民多做事。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力,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报党恩,报国恩的初衷。


申平久战友是个爱学习的兴趣广泛的人。凡遇到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人,他都爱与他们交朋友;爱与他们交谈;爱向他们学习;爱问他们问题。弄不清楚的问题,他总是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不仅爱钻研技术,也爱学习语言文化,不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交际艺术。他的写作能力、硬笔书法都很优秀。


老申入伍前就学了太极拳。在部队也坚持练,回地方后仍坚持不断地练习。由于坚持练拳,他保持了一个健壮的体魄。七十多岁了,看起来还像个五十来岁的人。常常独自一人天南地北地旅游观光,游山玩水。


我与申平久战友虽都在八师,但各在一个团。我们是因病在开江164野战医院住院时认识的。他这人很健谈,给我讲了他入伍前后的许多故事。他说没有党和政府,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他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来报答祖国,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和培养。


1972年冬,我与申平久战友在医院分别后不久,我就退伍回乡了,老申随部队转战河北沙通线。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后来,由于各忙各的工作及生计,有一段时间,联系中断了。2013年7月18日,我惊喜地接到申平久战友从贵阳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一家人已定居广州多年。儿子和儿媳都是研究生毕业。儿子就职于广州的一家公司,儿媳在暨南大学任教。他刚从广州回到贵阳不久,打算走走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我叫他第二天(7月19日)从贵阳乘火车到凯里,我去凯里等他。


分别40多年后的老战友,都已不再是当年的小伙子,而变成白发老头了,几乎相见不相识。见面时,我们又高兴,又激动。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我们从部队聊到地方;聊婚姻家庭;聊养儿育女;……。


7月20、21、22日。我俩先后游览了中国漂流城施秉、登施秉云台山、游镇远古城和镇远青龙洞等景点。7月22日,我们共进午餐后,即在镇远客车站话别了。至今,一直保持电话联系。


(作者原铁道兵八师)

铁兵风采|走在新技术风口浪尖上的老铁道兵:申平久战友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校对:张润洲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铁道兵   镇远   凯里   战友   盘县特区   配电盘   贵阳   风口浪尖   老同志   机电   厂里   技术员   美文   新技术   部队   风采   机械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