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痰的千古名方

讲一则医案。

医案的主人是首届国医大师何任,何老先生。

话说有这么一位男子,四十多岁,老是咳喘,咳痰,胸口呢又憋闷闷的,好像全是痰一样,不能平躺,一躺下来咳得更厉害。同时他感觉啊双腿乏力,发凉,有点儿像泡在冷水里。

看过不少大夫,吃过很多药,效果差强人意。

这人没办法了,千里迢迢找到何老。

何老见他舌苔白腻,脉滑,再加上一番仔细询问,心里就明白了七七八八。

一个治痰的千古名方

于是开了一方。

这人回去只喝了两剂,就不怎么咳了,痰也少了,胸口的憋闷感也减轻了,更重要的是能平躺着休息了。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很好奇,何老开的是什么方子呢?

其实就是苏子降气汤,也是一张古方,出自宋代官方医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先把这个方子写下来,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各七点五g,炙甘草六g,前胡、厚朴各三g,当归、肉桂各四点五g,橘红四点五g。


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让我们再回到医案中去。

胸口憋闷,咳喘、咳痰,因为胸膈里头有实邪,这里的实邪主要指痰。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空瓶子,灌了半瓶水进去,这瓶子立着的时候还好,一旦横过来,水是不是就要向瓶口流去?所以不能平躺,一躺下咳喘咳痰就会加重。


这叫上实。

双腿乏力、发凉,肾阳不足,导致下面空了,没有能量了。

这叫下虚。

另外,大家可以想一下,肾阳除了让人感到温暖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蒸腾气化,对吧,肾阳在下面,就像灶火煮饭一样可以从下往上蒸腾,肾阳不足,没有办法把水湿气化掉,胸膈里的痰湿也会越聚越多。

两者一结合,刚好和苏子降气汤的适应症对上了。


一个治痰的千古名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苏子降气汤“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疗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这段话比较长,概括一下,就是上实下虚,肾阳不足,痰湿壅盛。


苏子降气汤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半夏、橘红、前胡、苏子、炙甘草、厚朴,解决上实的问题。

痰湿留在胸中,导致咳喘、咳痰,中医的治法是先把痰湿化开,化开以后再从上往下给它导出去。

半夏和橘红负责把痰湿化开。

橘红,就是把陈皮里面的白色部分拿掉,剩下的叫橘红。橘红化痰的作用特别突出。

半夏和橘红组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半的二陈汤,二陈汤是干啥的?燥湿化痰。

一个治痰的千古名方

苏子、厚朴负责降气。痰随气降,气往下走了,痰也跟着往下走。

前胡降气化痰,还能止咳,前胡可以把咳嗽止住,把气顺下去,把痰化掉。

炙甘草顾护脾胃,脾为生痰之源嘛。


第二部分,肉桂、当归,解决下虚的问题。

肉桂温肾助阳,肉桂把命门火点燃,可以暖下焦之寒,改善乏力、怕冷的现象。同时这个火又能自下往上蒸腾,从下焦命门直达心脾,这样一来,可以把胸膈里的痰湿气化掉。

当归是个小跟班,帮助肉桂增加温补下虚的功效。

同时当归还能止咳。

一个治痰的千古名方

好多人都知道当归可以补血活血,但不知道它还能止咳。

《神农本草经》里说:“当归主咳逆上气。”

《本草从新》里说:“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

再一个,当归因为很滋润,可以给肠道点润滑油,这样导下来的痰湿可以通过大便排出去。


治痰的方子我们讲过很多,苏子降气汤有什么特点呢?

四个字,降气化痰。

通过降气来把体内的痰湿导出去,前面提到二陈汤,二陈汤虽然化痰,但是降气的作用不够。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有了压力就有了郁气、怒气、怨气,这些气会抱成团堵在经络里。苏子降气汤让气机运行起来,痰会走得快一些。这是第一点。


第二,它还多了温阳的作用。这也是苏子降气汤的独特之处。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这张方子呢?


还是这三个关键点,上实下虚,肾阳不足,痰湿壅盛。


上面呢痰湿很重,表现为咳痰、咳喘、喉咙不清爽、头晕、胸闷;下面呢肾阳不足,表现为双腿乏力、疼痛、怕冷、浮肿。

大家只要把这三个关键点抓住了,苏子降气汤这张方子你就用活了。


PS: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的各类疗法、药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上述情况还请找专业大夫进行辨证治疗。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咳喘   惠民   本草   咳痰   苏子   厚朴   半夏   橘红   方子   肉桂   憋闷   当归   甘草   乏力   美文   千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