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政委亲历的老山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作者:李太忠

一个团政委亲历的老山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我是1985年8月被任命为181团政委的。1985年9月1日,我团就接到了赴老山参战的预先号令,在天水驻地经历了近四个月的“平转战”工作,于1985年12月底开赴云南省砚山县。在砚山县又经过四个月的临战训练,于1986年4月20日正式从67军手里接替了八里河东山的防御作战任务。全团坚守在22个阵地,188个哨位上,防御正面5.6公里。两个步兵营在一线展开,一个步兵营为团预备队。作战一年来,全团共抗击了越军大大小小的进攻322次,阵地上共落下越军的各种炮弹一万五千余发,其中还有29枚苏制萨格尔导弹。我团仅以牺牲10个人的代价守住了阵地。战后,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参战部队团级单位荣立的最高战功。并涌现出了被成都军区命名的“坚守英雄连”2连,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战斗英雄“牛先民”。还涌现出了一等功单位12个,一等功臣79人,二等功臣140多人,三等功臣500余人。为红军团增了光,为“金刚钻”团战旗谱写了新的辉煌。 

回顾一年多的作战经历,我们团的战时政治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针对性。

针对性要解决的是“有的放矢”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切忌跟风和照抄照搬。一年半的作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平转战”阶段;“战斗中”阶段;“战转平”阶段;“平转战”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怕死问题,“战斗中”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怕苦问题,“战转平”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怕亏问题。  

1. 为什么“平转战”阶段解决的是怕死问题呢?

因为我军毕竟几十年不打仗了,突然接到参战命令,生死问题立刻上升成为全团的倾向性思想问题。有的战士开始装病住院,企图以住院来躲避参战,有的开始动用关系活动调走,我团后勤处有一名干部是干部子弟,被上级机关调走后,在全团引起了很恶劣的影响,为了解决怕死的问题,我们在全团开展了以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这就是“唱响一支歌,喊响一个口号,开展一个活动,做出一个决定”。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昨天的记录,是今天的老师和明天的向导。

所谓唱响一支歌,就是唱响“金刚钻之歌”。181团在此之前没有团歌,我们就号召全团官兵为金刚钻团写团歌。然后以连为单位集中大家意见,形成各个连写的团歌,在各个连的基础上,各营再形成各营的团歌,在四个营加直属队的基础上,政治处吸收各大单位精华,形成全团认可的“金刚钻”之歌,经团党委审阅后,我们派当时政治处主任杨忠敏同志,到兰州大学找了个音乐系教授,为金刚钻之歌谱了曲。杨主任回团后,全团教唱“金刚钻”之歌。这首歌分两段,一段写的是红军团的历史,一段写的是对红军团未来的要求和期望。大家在歌声中受到鼓舞。写歌的过程就是自发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那段时间团史馆最红火,每天人流络绎不绝,起到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效果。  

所谓喊响一个口号,也和唱响一支歌一样,我们在全团要征集一个口号,这个口号既是对181团历史的总结,又是对181团未来作战的要求和期望,必须符合这两条,经过层层筛选,我们最终选取了三营提出的口号,三营党委提出这个口号是九连的连魂,这就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大家一致同意把“三个没有”作为金刚钻团的团魂在老山作战中发扬光大。到老山地区以后,三个没有叫得很响,47集团军党委还把“三个没有”写进了给军委总部的作战总结中,“我们这批轮战连队,发扬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老山精神”,金刚钻精神又升华为老山精神,可见当时影响之大。(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说:“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所谓开展一个活动,就是“续写英雄谱”活动。181团是个红军团,历史上战功卓绝英雄辈出,曾涌现过“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正昌、魏尚友。中央军委授予“爱兵模范”荣誉称号的党翻身,被兰州军区授予“爱兵连长”荣誉称号的高信杰等个人,单位中有“勇猛无畏连”红一连,“坚守英雄连”红二连,“模范党支部”红三连,“勇猛迅速连”红七连,“军政全胜连”八连,“战斗模范连”红九连,“赵庆余英雄排”“吴克斌英雄排”“益林战功班”等等。我们把这些单位和个人的英雄事迹印成小册子发到各连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所谓作出一个决定,就是在对越作战结束后,我们要在团史馆专门设置一个对越作战荣誉室,要让对越作战的英雄单位和个人永垂青史,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各单位从接到预先号令开始,都要注意搜集和作战有关的各种资料,要分工专人负责,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完成好。  

通过“四个一”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团士气,全团出现了“三个明显转变”和“三个热潮”。战士由怕打仗转变为怕打不上仗,干部由担心自己的生死安危问题转变为担心上战场后能否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家属由哭哭啼啼拉后腿转变为能热情的支持亲人上前线。第三个转变最难,但我们做得最好,我们对来自友军的经验反其道而用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三个转变过后,全团迅速掀起了三个热潮,即训练热,求战热,拥军支前热(驻地和家属们的支前)。  

2. 为什么“战斗中”阶段解决的是怕苦问题呢?(略)

3. 为什么“战转平”阶段解决的是怕亏问题呢?(略)

一个团政委亲历的老山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二是及时性。 

及时性主要解决的是“思想工作不过夜问题”。战时政治工作要快,要及时,要有见微知著、先知先觉的能力;不能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不知不觉;更不能见事迟、反应慢、后知后觉,部队出了问题才大吃一惊(在临战训练阶段的教训)。及时行乐思想的蔓延。为了解决及时性,我们在部队中进行了“三感”教育和谈心活动。集中的政治教育可以解决倾向性思想问题,谈心活动才能有效地解决个别人的思想问题。尤其是部队上了阵地以后高度分散,无法开展集中的政治教育,只有靠强有力的经常性思想工作来保证。而谈心活动既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又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我们向全团发出了“十必谈”的谈心要求。

一是有了成绩时必谈。(响鼓还要重锤敲)

二是遇到挫折时必谈。(破罐子破摔)

三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必谈。

四是战士身体有病时必谈。

五是夫妻离婚、未婚妻“吹灯”时必谈

六是受了批评或处分时必谈。

七是战士出差住院离队和归队时必谈。

八是官兵关系、兵兵关系、上下关系紧张时必谈。

九是与地方人员交往过多、花钱大手大脚时必谈。

十是官兵家庭发生涉法问题时必谈。不但要谈,还要会谈。

要把谈心变成拉家常;要把谈心变成交朋友;要把谈心变成解疙瘩;要把谈心变成教方法;要把谈心变成听意见;要把谈心变成鼓干劲。

三是群众性。

群众性主要解决的是“大家来做”问题,也就是战时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四个百分之百”。战时政治工作一定要落实在百之百的人头上;一定要落实在百分之百的时间里;一定要落实在百分之百的工作中;一定要发动百分之百的人都来做战时政治工作。

“四个百分之百”体现的是党的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参与战时政治工作的“桥”和“船”。在“四个百分之百”中,发动百分之百的人都来做战时政治工作尤其重要。

首先,大家来做就能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主导作用。其次,大家来做还要充分发挥军事干部做好战时政治工作的优势。我们在砚山临战训练阶段,用3个月时间,组织军政干部换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大家来做还要充分发挥后勤干部、技术干部参与战时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再有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班长们的“小指导员”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帜;一个党小组就是一道防线;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①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的标志是:在危险面前不能贪生怕死,在困难面前不能无所作为,在任务面前不能拈轻怕重,在诱惑面前不能同流合污,在名利面前不能争先恐后。  

②一个党小组就是一道防线。防线的标志是:不让党员掉队,不让群众后进,不让培养对象失察,不让支部决议落空。党小组长是排长的指导员。  

③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堡垒的标志是:能管住管好干部,特别是能管住管好主官;能管住管好士官,特别是能管住管好兵龄长、党龄长的士官党员;能管住管好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充分发挥两个群众组织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能管住管好本单位的倾向性问题和个别后进同志,不能让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

四是示范性。

示范性主要解决的是典型引导问题。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批典型就能形成一种风气,平时政治工作是这样,战时政治工作更是这样。我们在老山作战期间,总结和宣扬了一大批典型,他们在引导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密切官兵关系,无私奉献,准确对待名利等方面堪称全团官兵的楷模。在全团影响比较大的个人典型有五个:

一是“老山战场上的李向阳”——蒋宗瑞(事迹略)

二是“金刚勇士”——牛先民(事迹略)

三是“战地模范指导员”——李卿君(靠“四力”带兵的经验)

四是“宁为奉献死,不为索取生”的罗军(事迹略)

五是“标兵连长”安定文。

除了大肆宣扬以上五个典型外,我们还在全团宣扬了“团长特使”邹春宁;“军医标兵”任广オ;“好排长”施宏太;“技术革新能手炮连志愿兵张振能;“优秀班长”黄晓成;“勇闯生死线上的好司机”李多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胜利之师,文明之师,进步之师的建设。

五是有效性

有效性是战时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在,目标所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四性”都是为有效性服务的,没有效果的战时政治工作,针对性,及时性,群众性,示范性再强,也只能沦为形式主义。所以“五性”中的根本衡量标准是有效性问题,难点也是有效性问题,效果才是检验战时政治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战时政治工作效果主要体现在实现师党委提出的“胜利之师,文明之师,进步之师”作战指导思想上。

1、实现了胜利之师的作战目标。

不但仗打得好,而且伤亡小,较好地实现了军委“小代价’大战果”的作战目标。(多扛旗子,少带盒子)  

2、实现了文明之师的作战目标。  

我团在整个作战期间,没有发生过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反而在军民共建方面总结了经验。我们援建的豆支店中学,受到各级好评。  

3、实现了进步之师的作战目标。

我们提出了“战中抓建”的指导思想,并总结出了“定向达标”的抓基层经验,被师里推广,被云南前指转发。部队撤回天水营区后不但没有散掉垮掉,反而更加正规有序。进步之师的最大标志是对人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对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成效显著。全团参战三百多名干部无人受处分;火线提干44名排长,大多发展到团一级干部,有两名已进步到师一级职务(黄晓成,牛先民);参战的营以下干部中,现在已经产生了6个军职干部(4名将军,2名技术副军),还产生了二十多个大校(三分之二为正师,三分之一为副师)。为团队保留了一批火种。“三个之师”的作战目标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到确实很难,“灿烂的战时政治工作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胜利之师,文明之师,进步之师之果”。

(此文系作者受邀为某集团军政工干部培训时的授课提纲,有删节)

一个团政委亲历的老山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 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曾任21军181团政委,61师副政委,55师政委,61师政委,2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青海省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政委   政治工作   党支部   金刚钻   作战   战时   官兵   美文   口号   部队   阶段   干部   效果   思想   单位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