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来源||王伟功推荐

作者||李泉林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耸立在历史的面前

——访上甘岭大战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

文/李泉林


时光往往非常无情,当年曾怎样叱咤风云威武一世的人物,过上几十年,便也都销声匿迹不为人知了。对于张信元,如果不是一次极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与他相熟的高级公路管理局的王伟功先生,我甚至不会知道他的名姓,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对其一无所知,而他就是上甘岭大战前沿阵地135团的总指挥。

那部上演了几十年的影片《上甘岭》,曾经令多少包括我在内的观众为之动容为之流泪,而当时的艰难困苦的情景,我们也只能通过影片体味一二。它对于刚过而立之秋的我来说,毕竟相当的遥远而又隔膜了。孰能料到,时过44年,1996年元月30日,我居然坐在了那部令我灵魂为之震颤的电影所反映的人类战争史上极为残酷而激烈的大战前沿部队135团团长张信元的对面。

在西安南郊兴善寺西街的兰州军区干休所里,我见到的张老与我想象的不差分毫,他方形脸庞,高大身材,像一座巍峨凝重的山,张信元于1922年生于河北省井陉县,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井径县原属于山西省平定县,这让他成了兼跨两省的将军。我面前的张老,戴一顶条绒小礼帽,罩一件灰色夹克,皮肤青黑,已无了少年时的清瘦英俊,唯有那身经二百多次战斗的硬朗魁梧的老将的体魄依然昭昭。


我们的谈话很自然地切入到上甘岭大战之中去。那时候的张信元只有30岁,却硬硬梆梆地成了秦基伟手下135团的一名团长。


1952年10月14日打响的上甘岭大战,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敌军两个师以东西夹攻之势向我军疯狂进攻,我军只有一个团,准确地说是6个连的兵力在坚守着阵地。敌人占据着南部东西两侧的制高点,而且上有飞机,下有坦克大炮。敌人进攻的是王圣山,王圣山指挥部里运筹帷幄的便是30岁的团长兼党委书记张信元。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那场战斗十分残酷,敌军地上和天上的火力严密封锁着我军运输通道,水进不来,粮运不去,连报话器要用的几节电池都要用5个战士的生命去传递。没有水,便不想吃压缩饼干,每吃一块压缩饼干都要连长下命令,把一块压缩饼干当一座敌人堡垒去攻克。没有水,就互相喝尿,可怜的战士,往往为别人喝了自己的尿而自己喝不上别人的尿相互埋怨,可没有水哪有尿呢?一位通讯员在炮弹坑里拣到2颗苹果,他命根子似地将它握在手心。可当他将苹果放在嘴里时,一切动作却停止了,年轻的小战士抱着两颗欲吃不能的苹果伤心地哭了。当他擦干眼泪之后他已经像消灭敌人一样,将吃苹果的念头,一刀戳死。他飞也似地跑回连部,将苹果交给连长。于是,一颗苹果分给话务员,话务员只小心地啃了一点又传给伤病员。另一颗苹果在战士们中间传着,小小的一个苹果,传到最后,啃到最后,居然还有大半。连长冲他们吼:啃呀,都给我啃呀!大家谁也没有吭声,但每一个人的双眼都湿了……上甘岭大战的艰苦远非我这支粗笨的笔所能写透,亦远非这篇小文所能述尽。

指挥部里,张信元打着手电筒察看着地图。蜡烛已无法点亮,敌人的炮弹一颗接一颗在头顶落下,桌上的蜡烛象跳舞一样一次次地震灭。张信元在团部会上说,死也要死在王圣山下,离开王圣山我的脑袋就不要了。这个豪言壮语显示了这位年轻团长多大的决心。可以这么说,张信元和他的135团是以生命来坚守阵地的。这绝非妄言。为大家所熟知的英雄黄继光,就是张信元部下6连的班长。这个新来的四川籍的尚有孩子气的小战士,就是在10月19日这天,用自己青春的胸口堵住敌人的枪眼。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张信元似乎对9连的印象更深。在指挥部的电话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听到9连副指导员秦更戊的呐喊,敌人的第七次冲锋又开始了!团长怎么办?张信元所能给他的只有两个铁铮铮的字眼:顶住!


今天的人们不会知道,当年战士是怎样击退敌人一个又一个冲击波的,因为如今大家都生活在和平之中。9连英勇而无畏的战士,他们每人浑身捆满了手榴弹,手里抱着爆破筒,当一次冲击波卷来,就有一个战士冲进敌人堆中,与敌人同归于尽。一次又一次冲击波就是这样击退的。当张信元听到秦更戊最后一次呼叫时,他清楚地知道9连就剩他一个了。时过不久,一阵轰响从话筒传来,张信元闭上了眼睛……


提及上甘岭大战,张老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浑浊的目光像通上了电,熠熠闪亮着。在一部军事书里这样写着:“第135团团长张信元是一位坚定、沉着的指挥员。上甘岭战斗的头一天,面对敌人300多门大炮和大量坦克、飞机配合的7个营兵力连续猛攻,他以仅有的十几门山炮支援,率领3000多名壮士英勇奋战,抗住敌人十分疯狂的头一个冲击波,并取得歼敌1500余人的胜利。自那时起,他一直在一线指挥……由于他的坚定沉着指挥有方,上级给他记了二等功。1953年6月25日,15军又派他率英模代表团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7周年庆典,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那场持续了43天的拉锯战似乎已成了昨天的历史,但它在中国军人的战争史上是一座丰碑,站在这座丰碑旁的见证人,就是我面前的张信元老人。

坐在这位一辈子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共和国的功臣面前,从未听过炮声感受过硝烟的我,仿佛隐隐感到了英雄的气息。


1981年的时候,他59岁,从21军副军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离休到了兰州军区干休所颐养天年。


这里有分给他的上下两层的小楼,虽然简朴一些但他已经知足。楼房的上层儿子一家住着,下层为他和老伴的居室。


74岁的张信元老人身骨依旧硬朗。他风趣地说,他去年已跨过了门槛,阎王爷暂时不招见了。惟一遗憾的是他的哮喘病比较麻烦,害得老将军呼吸起来像拉风箱一样。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老军人的形象,也不影响他准时起定时睡按时吃,始终保持着一个军人的习惯。


张老虽然身退了,心却永远系着国家的安危。他一次次地告诫军部的新领导们,你们一定要带好兵,紧跟党中央,不敢出一点差错!


离休之后的张信元,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上下午的时光,都在欢快滚动的门球上度过。现在他是兰州军区干休所门球协会会长,球打得很棒,多少次比赛都稳操胜券,亦如他当年指挥参与的一场场战斗一样。

(原载 《西安晚报》1996年3月9日第1版)

续编↓↓↓


魂兮归来老英雄

文/李泉林


1996年元月,通过高等级公路管理局的王伟功先生,我认识并采写了上甘岭大战135团团长张信元同志。1996年3月9日,西安晚报周末专刊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披露了我写的张信元同志的事迹,至此,一个自1981年离休的共和国的老功臣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而在此之前的16年,他都在西安南郊的军区干休所里默默地生活着。1996年10月21日,王伟功先生在电话里沉痛地告诉我,说老人家因肺癌已于昨晨去世了。我僵僵地拿着话筒,木木地站在办公室里,不知该说些什么。


10个月之前,曾坐在我的对面豪情地指点那场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上甘岭大战的你,竟成为隔世之人。


呜呼,老英雄,你幽默地告诉我说,你刚过了门槛,阎王爷暂时不招见你了么?却怎么急急地就撒手人寰,把万千哀痛留给你的老伴、儿女和战友。


一个戎马生涯50载,身经大战200多次,负伤4次,立功20多次的老英雄,就这样悄然地去了;一颗璀璨的百战将星,就这样倏然殒落了。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遵你的遗嘱,丧事从简。简单的没有一只花圈、一条挽联、一帘挽幛,甚至于连一纸讣告也没有发出。你说,不要把公家的钱花在一个死者身上。你的儿女、战友和部下虽则依你而为了,却把永远的疚愧和不安埋在了心底。痛哉,老英雄,你半世英武叱咤疆场,到今日竞走得这般寂寞,也这般的清爽磊落。


大家都太了解你了,你一生不愿沾公家半点光。你的孙子发高烧,你儿子情急之下假借你的名义问所里要了辆车到医院。你知道后,立马逼着儿子送去了汽油费。你的女儿在给你取药时,顺便给自己开了几片消炎药。你为这几片消炎药大动肝火,你说你爸一辈子没沾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你这样做是在打你爸的脸。吓的女儿赶紧跑到医卫所补交了药费。就在你病危的那几天,医院决定给你用进口药。你获悉之后坚决拒服。你说不要再让组织花这么多冤枉钱了,你说给你用药和给死人用药没什么两样。就这样为了拒服高价药,你与医生斗争,与家人斗争,整的医生只好偷偷把药掺进你的饭里。而在我采访的过程中,你极其忧虑说得最多的竟然是我们社会的腐败现象。如今,你已为蓬莱仙客,面对现实中挖出的一个一个贪污受贿的大蛀虫,我手中的笔,将怎样彰扬你半世嘉风,一生美德!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归来兮,老英雄!干休所里,你亲手建的宽敞明亮的门球场地上,当大家伙挥棒比赛时,到哪里去寻找你这位头戴一顶礼帽身罩一件灰布夹克的门球迷呵!1981年你离休到这里,虽年事已达耄耋,却壮心勇比当年。你从来没有求过组织和别人,你一生中第一个求的人竟是你的搞设计的儿子。你说所里老干部活动单调,帮个忙设计个门球场地吧。费用尽量压低,不够了你们贴一些进去。而今睹物思人,叹日月以无情,哀老英雄音容之不再,呜呼痛哉!


你遗嘱来者:将你的骨灰搬回你的老家河北省井陉县南寺村。那是一方生你养你让你日夜思念的热土。1984年得知家乡居然还点着油灯,你这位战场宿将变得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你一面写信给当地政府,一面将自己省吃俭用积存的5000元人民币寄给家乡。在你的感召下,井陉县政府经多方努力,终于在1985年给南寺村通上了电。吃水不忘掘井人呵,你家乡的父老乡亲提起此事,无人不说是老将军给家乡带来了光明。如今,当你的乡亲们在明灿灿的电灯下谈天说地用餐学习的时候,谁又能忘了你的恩惠?每念及此,无处寻觅老英雄踪影,父老乡们将怎样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归来兮,老英雄。有一个叫焦慧明的孤儿赶回来见不到你的面,正跪在你的灵前呼天号地。他在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继父又不愿收养他。两岁的孩子将要成为弃儿。事情传到你的耳朵,你这位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硬汉子的柔肠涌动了。你说孩子没人管我来管。打这以后,你每月按时寄去生活费和衣物,从小学一直供给到中专毕业,10年多你花去了8000多元。如今,孤儿已成国家有用之才,已长成伟岸的汉子。为感激你的抚养之恩,他硬是要改焦姓张。他就是你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亲孙子了。可他却没有来得及和你见上最后一面。你这个不是亲爷爷胜似亲爷爷的老人,让张慧明到何处去报答你的恩德!


访原21军副军长、上甘岭大战时的团长张信元


你是个功勋卓著的前辈,却很少听到你谈及过去的战绩和显赫。你给孩子们讲过黄继光的故事,讲过你的团里许许多多英雄的故事,但却独独没有讲到你自己。你把过去的一切就像你的三等甲级残疾证一样深锁在你的箱底,从来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和补偿。在干休所里,你沉寂了10多年。10多年之后,当社会刚刚关注到你,许多药厂医院看了你的事迹报道纷纷送来药物和方剂,当各方面领导给予热情关怀,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推出你的时候,你却疾疾地走了。


安息吧,老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你在战争年代的功劳和和平时代的德范。尽管你不接受任何吊唁,你的老领导张震、秦基伟、张爱萍、王克、傅全有等还是发来了唁电。而今,老英雄英灵已驾鹤西游,音容难再,枉自嗟讶,不禁泪泣,千言万语,难吐情怀!


张信元老英雄千古!

(原载《西安晚报》1996年11月30日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上甘岭   井陉县   兰州军区   团长   压缩饼干   门球   军长   公家   连长   战时   冲击波   美文   战士   敌人   当年   大战   苹果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