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始建于北魏,最初修建是奉献给周武王和邑姜的次子唐叔虞。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封次子叔虞于唐,因有晋水,唐更名为晋国。叔虞死后,后人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君主,在晋水源头建祠立设。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唐叔虞像

到了北宋,宋皇帝要追封叔虞为“汾东王”,在古代,母凭子贵,妻以夫荣,因而加封其母邑姜为“广惠显灵昭济圣母”,并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

圣母殿建造之后,祠区建筑布局逐步以圣母殿为主体,周围建筑次第建成,原本居于中心位的唐叔虞祠便退到左侧位置。

女性之神占据主位,这是很特殊的,这不仅是因为母以子贵,统治者需要提倡女德懿范,更是因为晋祠直接修建在三处泉眼之上,那里是晋水源头,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将圣母奉为晋水女神,天旱时前来祭祀,圣母对于当地农业来说意义重大。

当时的圣母崇拜已居于负责河流灌溉资源的雨神和送子娘娘之上,这种崇拜逐渐超越了自己的儿子,便有了如今居于中心位的圣母殿,叔虞祠只能退居次要位置。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俯瞰图

圣母殿中,除居于礼拜焦点的圣母外,有四十二尊侍从像,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是后来增补的,其余都是宋代初期原塑,艺术价值极高,因此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圣母及侍从像

彩色圣母像高2.28米,头戴凤冠,面部庄严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面,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垂在腿上,手指隐在袖子当中,身上的蟒袍自然垂下,完美诠释出皇后的仪容和风采。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圣母像

四十二尊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她们环绕在圣母周围,有的捧饮食,有的侍起居,有的负责演艺,有的持文房,这些侍从都是遵从北宋社会的宫廷“六尚制”(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而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职场一般,岗位不同,各司其职。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侍女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侍女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侍女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晋祠圣母殿侍女

侍女们的身材尺寸和真人差不多大小,随她们年龄的长幼(16岁-40岁不等),表现出不同的气质风度。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显露出主人不同的心情,或幽怨,或哀思,或天真,或麻木,每个人都按照角色在演着自己,都有属于自己的满腹心事,表现了这些侍女虽然衣食无忧,但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不同经历和个性,以及她们所展示出来的美丽与生气。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圣母殿彩塑之一,梳朝天髻并簪花的女子

在晋祠众多的侍女像中,有一尊作品最为出名。她位于右数第二尊,身材苗条,头扎红色包巾,宛如盛开的牡丹,双手于胸前持绢巾,头微微低垂,显得含蓄而大方。

从正面看,她含羞带笑,像是刚刚唱罢,得了圣母的夸奖;从侧面看,又能隐约可见她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内心的酸楚不自觉显露出来。因她如此复杂的神态和个性,后世称赞她为“双面佳人”。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千年之后,这位“双面佳人”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相遇,梅兰芳惊叹于塑像惟妙惟肖的刻画,在这位侍女面前久久伫立,揣摩其神态动作,赞叹“一笑一颦,似诉平生”。

晋祠圣母殿彩塑:宫娥嘤嘤立满堂

“双面佳人”与梅兰芳

圣母殿让风韵犹存的女子们担任主角,她们的年华青春,她们的故事冷暖,都被定格在这间大殿中,被后世推崇和仰望。(曹雯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晋国   圣母   梅兰芳   母以子贵   蟒袍   宫娥   彩塑   侍从   次子   侍女   满堂   北宋   后世   水源   神态   美文   胸前   佳人   崇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