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确定的,过去却可以改变

我们一度认为,未来是可以变化的,而过去却是固定不变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

为什么呢?

什么是过去呢?什么是未来呢?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还不简单,过去就发生了的事情,未来就是还未发生的事情。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它怎么还可能改变呢?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过去的事呢?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通过回忆和想象。

回忆不用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大部分一定能够回忆起。

想象就是依靠文字或别人的语言等进行想象。

所以,我们认识过去就是通过头脑里的记忆来进行。

当大多数人都觉得是这样的时候,于是,我们就认为,事实如此。

比如,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这是一个事实。

未来是确定的,过去却可以改变

武则天

我们大家都觉得它是对的,于是我们就认为它就是不变的过去。

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的事,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事实上武则天并非第一个女皇帝,也不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还有一个农民起义的女皇帝,她首先称帝,不过,起义两个月就失败了,被杀了,所以,她这个女皇帝不算正统的皇帝。

而武则天却是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对于历史,我们不能进行回忆,只能通过古代一些文字进行想象。

但问题是这些文字是可靠的吗?

它们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化呢?

由于文字太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文字都一下子背下来,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在我们第一次看这些文字的时候和我们第二次看这些文字的时候,那么文字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这段文字背下来了,我们可以对照我们记忆的内容,确定文字没有改变,但当我们没有背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这段文字就可能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历史变化。

比如,我们看第一遍历史的时候,知道武则天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但当我们看第二遍历史的时候,可能发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女皇帝。

谁知道看第三遍、第四遍等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女皇帝。

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其实书上的内容是在变化的。

所以,过去也是在变化的。

但这种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不是随意胡乱变化,而是要向和看书的人以及其他人内心的记忆有些相似的方向进行变化。

它使人看了之后,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是自己记忆出了问题,有些没有记准确。

事实上你的记忆或许并没有出问题,而是书上的文字出现了偏差。

我们常常看到两个矛盾的结论。

比如我曾看金庸的书,他在上面写,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是清朝早期,因为元朝真正属于中国的领土(不包括四大汗国)并没有清朝早期大。

像金庸先生那样博学多才的人,谁会怀疑他的话?

但我后来在百度查元朝历史才知道,就算不算上那四大汗国,清朝也远没有元朝疆土辽阔。

那么,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结论呢?

可能有人会说,其中有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百度是高科技,自然不会错,那么错的就应该是金庸先生了。

可是堂堂的金庸先生怎么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呢?

原因只有一个,过去在变化。

当我看到金庸先生的结论时,的确是清朝早期的版图最大。

而当我查百度时,元朝的疆域又变成最大了。

而如果你现在去查百度,可能又会有新的结论,不信你可以试试。

并且,我在看到金庸的结论时,大多数研究历史的人也持那个观点;

而当我看到百度上的结论时,大多数研究历史的人也持这个观点。

也就是说,历史是在变化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

看了《倚天屠龙记》,我才知道朱元璋竟加入过明教,我于是去网上一查,他果然加入过明教。

如果我没看《倚天屠龙记》,那么,历史上的朱元璋可能就没有加入过明教。

由于我们的记忆力有限,我们只会记得我们心中最深刻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是很少变化的,而对于不深刻的那部分则常常忘记,从而使得那一部分发生变化。

我们为了不忘记不深刻那一部分的东西,于是用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可哪里想到,我们用笔记录下来的东西,它们却在偷偷地发生变化。

从而使得过去也发生变化。

可能你还会说,那是记录发生了变化,并不是过去发生了变化。

但过去只能活在记忆中,尽管记录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也只能相信记录,只能相信过去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相信记录发生了变化。

白纸黑字,你凭什么说记录发生了变化了呢?

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历史和过去发生了变化。

这是通过文字想象知道过去发生了变化。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也会发生变化。

你是不是会有这种感觉,发觉回忆许多事情时,突然忘了发生的时间先后。

这个时候,你就通过推理来确定事情发生的先后。

比如你忘了昨天晚上你上床睡觉,是先脱鞋还是先脱衣服。

但你记得你是先玩了一会儿手机才睡的,你于是就想一定是先拿出手机,再脱掉衣服最后再脱鞋的。

如果你是先脱鞋,你就应该对脱衣服印象深刻,因为你要在衣服里拿手机。

然而事实上,可能你对拿手机脱衣服印象并不深刻。

所以,当你觉得你是先脱鞋,那么,你就是先脱鞋;

而当你觉得你是先脱衣服,那么,你就是先脱衣服。

过去是可以变化的,随着你的意志变化而变化。

我们会把过去的一些事情进行想象,使它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比如清朝末期中法大战,中国大败法国。

但清政府腐败无能,主动向法军签订不平等条约。

于是我们就想,清政府当时一定是拿着胜利果实作筹码去向法国求和的。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中国人如何无耻地拿着胜利去邀功,向他们妥协。

过去存在于大多数人意识中,当大多数意识发生变化时,过去也就变化了。

所以,现在有许多过去的案子被拿出来重新解读。

比如曹操、秦始皇。

未来是确定的,过去却可以改变

曹操雕像

未来是确定的,过去却可以改变

秦始皇塑像

将来还会被重新解读,因为过去是变化的,将来的曹操、秦始皇又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过去是变化的,未来却是确定的。

什么是未来是确定的呢?

就是未来的事是注定了的,你根本无法改变。

比如我上高中时,一开始学习不认真,许多科目只打个七十多分。

我最拿手的数学也心不在焉,最后连许多基本的公式都未记住。

后来我发愤努力,将数学公式全背了下来,可是考试还不过七十多分。

也就是说,你努不努力都一样,上天注定你只能考那么多。

可能你会说,既然上天注定我只能考那么多,那么,我就不学习,不努力,那样岂不更好?

但是上天又注定你又要学习。

因为你看到自己成绩不好,就自然而然地努力起来。

还有你成绩稍微有所下降,你就会心慌,就会赶紧努力。

并且有的时候努力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回报,这就激发了你的贪欲心,于是加倍努力。

可是结果却是白努力。

我上高中时,有一次生病,回家待了几个星期,回到学校,参加期中考试,结果考到了全班前四。

期末考试时,我想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一定又有进步,应该会考得更好吧,哪里知道,那一年期末考到班上第十二位。

也就是说结果是注定的,你根本改变不了。

所以,我们做错了事,吸取教训就行,但用不着后悔。

因为后悔也没有用,就算你当初做的是另一个决定(比如当年我高中时,一开始就十分努力),结果也会是一样。

为什么未来是确定的呢?

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这多种因素也是确定的。

所以,有些事看似是偶然,看似我们有更好的选择,其实是必然的,我们做了其他选择,也不会改变结果。

因此,未来是确定的。

有人说,我们不能乘时间机器去未来,因为当你知道未来发生什么时,你就会趋利避害,从而导致世界乱套。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就算你到未来去过,你能把所有事情都记清楚吗?

未来是确定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当我们乘坐时间机器到达未来时,那么,这一段时间也就变成了过去。

而过去却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当我们从未来回到现在时,我们走向的未来,其实是我们记忆中的过去,它是会变化的,它可能跟我们记忆中的未来相似,但绝不相同。

也就是大方向可能不会变,但细节特别是你记不大清的细节会有明显变化。

既然未来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就不要后悔,只吸取教训就行。

既然过去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多读书,充实我们的头脑,使过去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未来   元朝   清朝   美文   皇帝   结论   事实上   深刻   事情   记忆   努力   东西   发生   文字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