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眷顾农家(散文)

昨夜的一场雨,让秋的脚步更快了些。晨起,天空烟雨朦胧,秋风飒飒,秋虫呢喃,一种素净漫过心海,一缕馨香沁人心脾,此时,秋的韵味展现无遗。

一叶知秋。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真的好快呀,不知不觉中,秋就这样闯进了人们的生活。

秋,在农人的眼里是实实在在的,他不像有些酸文人笔下满满的抒情和伤感,也没有那些浪漫琴手的轻音浅唱。

秋,眷顾农家(散文)

秋,对于农人来说,是希望。他们把整个身心投入黄土地,他们汗珠子摔八瓣,只记挂着农田里庄稼的长势和收成,他们合计着,把收获的粮食尽快卖掉,给娃儿交学费,为年迈的父母买些营养品,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秋对于农人来说是情有独钟的,是有深刻内涵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农民饱蘸艰辛,秋也不辜负农人,总会奉献给农人一份殷实的收获。

漫步秋的田野,放眼望去:谷穗饱满沉实,虔诚的低着头。是啊,从春天的播种,到盛夏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父辈们付出了艰辛,那一颗颗庄稼,就像一个个娇儿,被农人精心的呵护照料。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盼来了金色的秋,憨厚的脸上终于闪现了笑容。你看,眼前的玉米好似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站着岗,孕育的果实沉甸甸,显露着骄傲。从它们身上碾过的“黄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那一望无垠的棉田,像洁白的云连成片铺向远方,感恩这小小的棉朵,丝丝缕缕储藏着能量,在那个难忘的岁月,人们用它纺线织布,粗布衣,纯棉被褥,为我们的父辈遮体御寒;那遍地的红薯秧子,手牵着手,编织着一幅秋的画卷。


秋,眷顾农家(散文)

我想每一个农民的孩子,对红薯都记忆深刻,在那个大锅饭的年代,是它养育着我们的身体。

只因红薯是最普通的食粮,它不择地势,不需要肥料的滋养,可它的产量却高的惊人。五六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储存红薯的习惯,农民在各自的院落里,深挖一个地窖,经过精心挑选,把没有伤镐的红薯放到地窖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初夏……

那时流传在乡民中的一句话,最能说明农民的苦日子:“鸡屁股当银行,红薯是主粮”,是红薯伴随着我们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村民们经过烈日暴晒,风吹雨打,黑黝黝的脸上,烙印着红薯的精神,和对红薯深深地敬意!

秋,眷顾农家(散文)

农人的秋是忙碌的,没有那些闲情逸致敏感的悲秋,他们满怀憧憬和喜悦,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收秋上。

当鸟鸣叫醒清晨,农民早已下地忙碌起来,他们懂得季节不饶人,知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的古谚。

田里的庄稼必须要赶在寒露之前收割完毕,为的是腾出土地为播种冬小麦让路。全家齐上阵,他们举臂挥镐,汗流浃背,用不了几天,遍地的庄稼纷纷倒下,又急急忙忙运往自家的院子里,全家老少又是一阵忙碌:摔花生、剥玉米、碾轧豆颗......小院不断传来甜蜜的笑声。此时,白花花的花生堆满屋顶;金黄的玉米也在屋檐上高高的垒起,这是秋的馈赠和恩惠,是农民秋天盛大的节日。

秋,眷顾农家(散文)

可以说,你若没有经历这样的秋,那你一定不是庄稼人出身,一定和土地无缘,和真正意义的秋无缘;可以说,你若是田野上无拘无束奔跑的那个少年,你一定有土地的情怀,有着淳朴的性情,有着像玉米抽璎珞、芝麻拔节高的勃勃生机。

秋的的确确是属于农人的。已经走出土地,在城市安营扎寨的年轻人,你们与其捡拾一片落叶空叹秋,望着雁阵升悲情,不如抽空重返故土,身临其境,甩开膀子,和秋来一场亲密接触,体会一下父辈们对庄稼的情感,生出对他们的尊重,对自己不懂感恩的深深忏悔。


秋,眷顾农家(散文)

中秋佳节,这个万家团圆的盛大节日,传承一代又一代。终于明白,中秋节,农民赏得不是空对圆月的感叹,而是对大地丰收的庆典,那些秋的孩子——五彩缤纷的圣果,是对秋的礼赞。当农民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变为财富,足以让他们的疲劳一扫而光。

他们哪有闲情把酒问青天。农人的秋是饱满的,是现实的,他们关心的是麦苗的出芽,关心的是让那些菜们尽快出手,卖个好价钱。就因了这不断的秋事,农人的日子既充实又踏实。

秋,眷顾农家(散文)

朋友,你若是想真正的感受秋之魅力,快到农民的秋中来吧!只有贴近土地,你才不会感伤秋的晦涩,你会站在一个丰盈的秋的高度,俯瞰生命的悲欢离合。


秋,眷顾农家(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寒露   农人   地窖   父辈   红薯   庄稼   田野   美文   遍地   农家   饱满   果实   花生   玉米   散文   忙碌   土地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