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还能这样发展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分类开始的。阴阳学说,就是对世界最根本的分类——只分成两类:阴和阳,再没有比分成两类更简单的分类了。谁说中国人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的?一切抽象成阴阳,这不是最根本的抽象吗? 中医理论,就诞生于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最基本的抽象分类上。可惜的是,中国人的抽象水平比不上西方人,因为中国的抽象符号没有西方人得多。西方的字母,个个都可以用来抽象,英文字母就有26个,再加上希腊字母、俄文字母、拉丁文字母、希伯来文字母等,可用于抽象的字母就更多了。而中国用于抽象的字母符号不过是数字和天干地支等不多的文字,数量上没有西方人多,复杂程度就比不上西方人。而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度的抽象思维。中国科技的落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抽象能力的落后。中国科技的发展,需要补上这块短板。

中医理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当代西医的飞速发展,是他们不断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医理论却停滞不前。有人就宣扬中医无用,要求消灭中医。甚至连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的发明,他们竟也认为与中医无关:

中医理论还能这样发展

中医治疗疟疾从根源上来看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在对疟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记载:中医认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中将其称为"疟气"。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中医认为,在中国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却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疟疾是人经过蚊子叮咬之后感染疟原虫引发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是寒战、发热发痛、肝脾肿大等。这是由于疟原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孵化,成熟之后进入人体血液破坏免疫细胞导致。

我们必须承认,这就是现在中医理论的一个短板。现实发展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我们必须为中医理论补上这块短板。

根据现有的中医理论,完全可以凭借其自身的框架,不断发展,补上这块短板。怎么补?很简单,增添新的分类。

说到底,中医理论的抽象不够,还就是分类不够,只不过分了阴阳五行八卦这几大类。这太粗糙了,完全可以在这几大类的下面,继续分类分下去。比如阴阳是两个大类,两个大类阴阳下面还可分类,分阴阳,比如阴中阳,阳中阳之类的,如有必要,还可继续往下分。比如电荷有正负,这正负可以用阴阳来代替。但电荷值不止整数,还有分数,像夸克的电荷数就是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这转化成阴阳分类,就可以是阴阴阳或阳阳阴之类的,必须在阴阳大类下继续分类。或者借助天干地支,什么阴甲阳,丙午阳之类的,总有办法进行分类的。

比如疟疾,中医的分析是感受疟邪。这个疟邪的分类有点大,完全可以进一步将它分为邪虫(疟原虫)、邪淫(细菌)、邪毒(病毒)等几类,对治疗疟疾的奎宁、青蒿素,也要分析它们的治病原理,用中医理论来描述,即它们如何扶正祛邪的。现代科学已经能得出奎宁、青蒿素等的分子式、结构式等,中医完全可以借鉴西医的研究成果,用中医的理论来阐述为什么它能治病。比如疟原虫在五行中属什么,青蒿素在五行中属什么,根据五行生克关系,于是青蒿素能克疟原虫,这就是中医的治病机理。可惜,现代中医对这些基础理论却根本不加以研究了,不愿深入挖掘,终归让中医落后西医。

通过增加分类,其实中医基础理论还大有成长的空间,只看谁有耐心去做这些研究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阳   疟原虫   奎宁   中医理论   疟疾   电荷   西医   西方人   大类   美文   中国   阴阳   抽象   字母   中医   青蒿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