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具有误导性,二十而立最可靠,三十的确太晚

孔子之所以成为集大成者,就是因为其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几千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没有发展。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具有误导性,二十而立最可靠,三十的确太晚

其中孔子说了一句话,就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其实不是三十了就独立了,也不是三十才成家立业,而是说人到三十,理智就清晰了,认知更加理性化,这么一段话是孔子的自我评价,但是后世之人就开始跟风,成为了社会认知的一大主流思想,这一思想具有误导性。

孔子的原文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古代,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低下,皇帝都很难长寿,一般人寿命都不是很长,按照孔子的这一说法,其实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是个人的发展经历和认知,不是众人的思维,对于孔子个人来说是大器晚成。

古代人十几岁就结婚了,到了30岁,有的都是三代人,如果这个时候才认知世界,达到一定的物语和成熟,社会如何发展,历史如何进步。

但这些话,在历来政治上还是很有参考性,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个缩影,更是封建社会把儒家思想作为主流的一大原因,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任何事情都在年轻化。

孔子说:

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教礼教,其实是分开的,一种是用礼来教,一种是思想,然后是传播,如果没有礼的思想,就没有教的东西。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具有误导性,二十而立最可靠,三十的确太晚

人到了三十,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把握事物的内涵度增大,辨别能力增强,自己吸收的知识也更加丰富,从而能够更加清晰认知自我,所一孔子是站在学术的基础上概括自己的历程。

毕竟人人不是孔子,也不可能非要三十而立,所以这句话具有误导性,似乎让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很小,等过了三十再说,大好的青春年华碌碌无为,且用三十而立找借口。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文明进展高速发展,三十而立已经很晚了,二十而立最可靠,三十的确太晚。

就拿现代社会来说,成年之前就结束了高中教育,到了二十出头就已经在大学和社会的边缘斡旋,其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早已形成,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多,由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个时候的青年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法律也明确规定到了结婚的年龄,都要成家立业了,难道还要等到三十以后吗?

孔子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也是一种进步和学习的循序渐进,是一种哲理,可文明是进步的,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文化有时候也需要改革开放,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进程,三十而立应该不准确,二十而立最可靠。

1、二十而立,是年轻化的象征。

2、二十而立,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3、二十而立,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更好地向前迈进,人类文明会年轻十岁。

4、二十而立,有效促进人类的繁衍,不会因为三十这个坎而耽误思维认知,导致剩男剩女,甚至生育迟缓和婚姻、生育问题频发。严重的时候导致老龄化加剧。

5、二十而立,奋斗历程会更加增大,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就越大。

6、二十而立,有效避免啃老族的出现,可以让一个人提前长大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7、二十而立,壮大民族人口生态机构,年轻化可以促进更多年轻化、时代化思想的绽放。

8、二十而立,可以提前结束教育,分流人才,给众多人群更多地选择余地,促进社会和谐。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具有误导性,二十而立最可靠,三十的确太晚

三十而立已经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应该成为历史的记忆,我们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把孔子的这一学习和进步思想,稍微前进10年,孔子应该不会生气,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有包容性,也有发展性,更有创新性。

二十而立更能让年轻人的内心强大,是新时代下的前沿文明概述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瞭望世界,用敬仰的思维传承文明,更要用开拓的文明去创新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对于孔圣人我们理当敬仰,他是教育历史上的先驱,是每一个老师的模范,但是今天写二十而立,是让现在的年轻人和教师有担当,有责任,趁着年轻拼搏努力,在学习和教学上要不忘初心,开拓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毫无新颖。

2021年9月10日泽渊写于北京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耳顺   孔子   礼教   成家立业   封建社会   美文   传统文化   认知   人类文明   历程   思维   主流   思想   年轻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