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老妈要自己住

投稿作者:宋玉才,更多亲情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我母亲1926年7月17日生于黑龙江富锦市,祖籍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小商户出身,后随姥爷来北大荒经商。

母亲自幼受苦,她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农家女儿,一辈子为家任劳任怨,勤俭节约,她没文化,可她刻苦自学,能认识很多字,圣经书她能顺着自己读出来,明白含义。

母亲17岁嫁给我父亲,父亲大母亲9岁,穷嫁穷,结婚时家里一无所有,仅一条拆洗干净的旧被及一对枕头。

母亲在家中靠手工做鞋卖,维持生计。她做的鞋子耐穿又实用,很受顾客喜欢。

母亲心灵手巧,自学成才,她会量体裁衣,做缝纫机活,赢得乡邻认可。


95岁的老妈要自己住


解放后父母加入合作社,划归农场后,都成为农场职工。

母亲曾在友邻村幼儿园做保育员工作。她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年靑时腰板挺直,中等个儿,不胖不瘦,身材苗条丰韵,相貌很好看,她特别本份,从不招惹事非。

下班回来就围着孩子转,从不串门,孩子多活也多,进屋先做饭,饭后就洗大人孩子的衣服。

她总是不停地忙碌,夜里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给孩儿们做鞋,缝补衣裤。

进入冬季她把拆洗干净的棉衣棉裤给我们姐弟换上,夏天把缝补干净的单衣找出给我们穿上。

让我们姐弟总是穿戴整齐,干干净净,就连穿鞋也总是白袜相衬,虽然家中生活困难,但家里收拾得特干净,物品摆放有序。

家中被子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白被里朝外叠得有棱有角,别人叠她信不过,就自己亲自叠,直到现在。

母亲养育我们姐弟八人,二女六儿组成我们这个大家庭。她刚强能干、正直善良,步入晚年后,她清瘦,略有白发。

(更多家庭亲情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欢迎投稿)

95岁的老妈要自己住


那年89岁的老父安详离世,从此母亲便开始在几个儿女家中徘徊,恰似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走遍儿女家后,总觉得不如自己有个家,孩儿来看她,连顿饭都不好说留,生怕惹儿媳不高兴,说话也没底气,看人眼色行事。

那时儿女都在工作,白天他们忙于工作,老母亲就一人在家,时而看看圣经,时而看看电视,夏天天气好,还可以到户外、公园里走走。

她记忆很好,多年的乡邻见面她都能认出来,喜欢搭话,交往较深的姐妹,有时也让儿女领去看看。

她在儿女面前总愿叙旧,其他姐弟不愿听,我就喜欢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并把她讲的故事写出来,让姐弟、读者分享。

她一辈子干净利落,头发梳得整洁,晚年也是那样,经常洗洗涮涮,有时大件衣物洗不动了,就让我拿家洗,完后叠整齐送回。

虽年事已高,但时时惦念儿孙家的生活,不是打听这个,就是打听那个,生活不好的,求生活好的相互帮助,谁家有个大事小难,她总会慷慨解囊。

她晚年不缺钱,衣食无忧,但她过惯了穷日子,舍不得乱花钱。

儿女们平时及年节孝敬她的钱,她都存起来舍不得花,缺什么少什么与儿女说,都会给她无偿地买来。

儿女们穿过的旧衣服她都不让扔掉,洗干净收藏,至今她的衣服很多,搬哪带哪,谁让扔掉她会生气。

她饮食简单,因无牙,便以粥、面包、饼干、水饺为主,菜剁碎拌饭,为加强营养,时常给她买些奶粉、鸡蛋、鸡松、鱼松、水果罐头。

她会使用电饭煲,当孩儿去上班时,她饿了就自己热点饭吃,有时接接儿女们打来的问候电话,年纪大了,耳朵也背,时而听不清话便打岔,闹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笑话。

小声说话她听不清楚,你若大声说话,她会生气地说:“你和我吵吵啥?”再就是听不清看口型,有时猜对,有时出大错,笑笑了事。

如今96岁了,不会在人间久留,但她多次提到,自己性格不好,不习惯与儿女共同生活,晚年就希望自己有个窝,自己生活。

姐弟们经过商量,满足了她的要求,特意给她买个楼,让她安度晚年,这也是儿女们对养育之恩的回报。这是迟来的爱,我们深感歉意,对不住您老人家了。


95岁的老妈要自己住

那天,母亲想去看给她买的新楼房,姐姐见她执意要去,就答应了。平时姐弟们怕她感冒,所以不让她外出。

因楼房刚粉刷,屋里没收拾完,看过后,姐姐就让她先自己回去。

十几分钟后,邻里将满头灰尘的母亲领来,对姐姐说:“你家老人找不到家了,把窗下的楼洞当门往里钻,后被楼下邻居发现,将她拽出来,我就送你这来了。”

母亲口中念叨:“主保佑我吧,我咋糊涂了?”姐姐急忙将母亲送回家。

刚巧我也来母亲家,姐姐把这事讲与我听,霎时间,我细细地观察母亲,她老人家说老咋这么快就老了,往日灵敏的头脑变得发呆了,走路、言语也迟钝了。

我的心情也随之沉痛,默默无语,时间让我见证了老人家的兴衰。

回到家中,我的心情总也不能平静,次日上午便早早来到母亲家,静静地望着她,如潮涌动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

母亲不解地问我:“你咋啦?与媳妇吵架了?”我拉过母亲的手久久说不出话。

稍事平静,我哽咽地对母亲哭诉:“妈,我是为您流的泪,您一生养育我们八个儿女,吃尽人间酸甜苦辣,您为儿女付出太多太多。”

看到晚年的母亲,我仿佛看到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缝衣做鞋的身影,她那佝偻的脊背是为儿女们累弯的,她那疲惫的神情是为儿女留下的,也是为儿女操劳的。

泪水充满我的眼眶,我凝望着母亲,很久很久。

搬到新家的第一天,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妈有家了,中午别走了,你姐也在,中午把你媳妇也叫来,在妈家包饺子吃。”

朴实的话语,真情的母爱,可怜慈祥的母亲,再次让我流泪。

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用无私的大爱,把我们姐弟养大,让我们立业成家,您为儿女们操碎了心,晚年还把我们牵挂。

苍天保佑您健康幸福,安详住在您的新家,我们陪伴您,来生还让您做妈。


95岁的老妈要自己住

作者宋玉才


鹰眼观察:

本文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人老了自己住好还是跟着儿女住好?

这里面涉及的事情太多,而且各有优劣,不可一概而论。

但有一个原则,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依照老人的意愿行事,而不是由儿女决定,不管出于多大的好心好意。

无论如何抉择,两代人的观念不同,习惯不同,做事情的方法也不同,这是难以改变的,也是不必要去改的。

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与包容,尤其对子女而言,不宜与老人斤斤计较。

作者的家庭团结友爱,思想也开放,这才有了母慈子孝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

(更多家庭亲情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欢迎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富锦市   乡邻   煤油   任劳任怨   孩儿   姐弟   晚年   美文   儿女   亲情   家中   干净   说话   姐姐   母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