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又一大发现,旷世名著红楼梦,其实想告诉世人一个“道”字

看遍红楼梦幻,谈尽人间情缘,曹雪芹所著的《石头记》其实告诉世人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道”。

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红学又一大发现,旷世名著红楼梦,其实想告诉世人一个“道”字

道不尽千言万语,说不尽红楼遗梦,《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囊括古文化之精髓,涵盖人性的弱点和社会时代的变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风云变幻中,演绎着人间百态,辉煌中藏着因果关系,兴衰中保留着思想纠结。

红楼之人,前世有缘,今生无份,爱情事业两茫茫,忧愁总被泪水冲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群芳举止见识超凡,诗情画意总在寒潭边,冷月葬花红,诗歌情调奏响时代格局,能力出于须眉之上,闺阁楼台,人性总被风吹雨打,美中不足唱尽佳人命运。

红楼史诗,悲欢离合,五味俱全,道亦道,道非道,道不尽红楼往事千帆过,一上红楼道,千愁文烟消。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曹雪芹泪尽而亡,脂砚斋随风而去,消迹江湖,匆匆忙忙中了无音信,最终变成了梦幻,一脂一芹合二为一,成为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学界的明珠,没有曹雪芹,石头记难以言表,被封存在几千年的三生石,没有幻化之事,也无还泪之说。

红学又一大发现,旷世名著红楼梦,其实想告诉世人一个“道”字

没有脂砚斋,红楼梦大旨言情,实则写历无从说起,后世之人也无从着笔研究和探索,也就没有后来的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红学之道,二人既是创造者,也是红学的先驱,是道中之人,铺了一条红学的道路。

红学后几十回遗失让世人叹息,红楼异梦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玄妙莫测,经久不息,文化不到梦不断,断断续续几万年。

红楼梦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性都藏在字字珠玑的语言中,一笔伏千线,几字诉万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为何说红楼梦告诉世人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道”字。

《红楼梦》创作时代背景是道,这时候的世界文明也在璀璨中从西方慢慢走向东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球文明的进步,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探索世界和扩张的思维,东方和东南亚文化停滞不前,而曹雪芹时代正处在盛世阶段,闭关锁国,人们思想沉积在这种繁华中,毫无忧患意识,对新事物和未来新思想无法接受,民众深受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束缚。

这样一本书,恰恰是一本救世济民的良药,这个药方就如同冷香丸一样,是一个道,有四季轮回和日月变迁,也是一个巧合,风霜雨露中给出的一种自然伦理。曹雪芹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和自身的生活阅历下,放眼望世界,高瞻远瞩,借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风俗,在原有文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探索和思想绽放,写出了这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红楼梦,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大咖,是一本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所假语存之,真事隐去,真的事是历史,假的事就是梦幻,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发展的道。

红楼梦还有一层道是文学发展的道,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不管是语言艺术还是传统文化,诗词歌赋有所创新,语言严谨,字字珠玑,通俗易懂,是一种文学上的创新和白话文的先驱。抛开红楼梦的历史性和思想性,单纯的文学性就足以让后世之人学习和借鉴,创新和发展,红楼梦,梦红楼红,红楼一梦解千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凡事文化都可以狱所畅言,红楼梦的包容性就是一个万花筒。

红学又一大发现,旷世名著红楼梦,其实想告诉世人一个“道”字

红楼梦还有一层道就是人性的道,有人说,人无外乎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发展之道,也是一个人性之道,红楼梦是一部悲剧,群芳有自己的千红衣裤,也有自己的万言同悲,风剑霜刀严相逼,各有千秋,一生坎坷,爱恨情缘困惑着每一个红楼之人,璀璨岁月侵染着红楼人的心匪和思维,想超越又无法超越,想摆脱又无法摆脱,在纠结中寻找了一个出家之道,解脱内心的压力和释放对红楼的不满。有很多的人性指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之道,有时候道不同不相为谋,结局也就不一样。

纸醉金迷终苏醒,悲欢离合总循环,阴晴圆缺,朝朝暮暮,前世之缘,今生之遇,今生之遇,后世之渊,源源不断,这本就是一种轮回,也是一个道字,是一种哲理更是一种因果,万景千帆过,最后梦一场,伤感文字矫情,儿女情长悲叹,最后落得个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红楼之道,道不尽所有,因道而红,因红而道,如果说道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泽渊于2021.10.17日写于北京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红学   红楼梦   世人   字字珠玑   思想性   群芳   后世   美文   中国   名著   红楼   今生   人性   语言   梦幻   思想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