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复活节,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有关寒食节的一道明显的节俗记忆,是纪念春秋时代的舍身名臣介子推;今人临到清明节就想到慎终追远的扫墓,在节俗的意义上来说,“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纪“死”、念“死者”的节日,寒食节俗也部分融入了清明节中。同时,中国人的清明节俗从“死”中展现了“新生”,激活了来者的生命力。“清明节”与“寒食节”的融合“寒食节”也有“百五节”的别称,明确指出寒食是在冬至后第105日。
中国人的复活节,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就记载冬节(冬至节)后一百五日是寒食,按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也有一说冬至后一百六日是寒食。那么,也就是说次日就是清明了。按南北朝的历法和今人过清明的时间来看,是相当一致的。冬至之后数到第七个节气,就是清明。一年中每个节气跨度约15天又几个小时,所以清明节大约落在冬至后106天~107天,和寒食节的日期几乎是紧紧相随的。寒食灭火 清明举新火迎新。(fotolia)插柳 折柳 戴春意插柳,也是寒食和清明节共通的习俗。宋代时每逢寒食、清明节,人们在门户上、坟上插柳,在头上戴着柳条编成的饰物。《东京梦华录》载,寒食前一日,用面造枣飞燕,以柳条串起来,插于门楣,叫做“子推燕”,顾名思义,就是纪念介子推的。宋朝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那时已经成年的男女,在寒食日就将“子推燕”插在头上,作为永保红颜青春的象征。清明节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清明、繁花似锦,北半球上充足了阳气,春熙日和,带给人体新春的爆发力。寒食禁火 高韬明臣鉴来者民间传说寒食禁火,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明臣介子推。春秋五霸中的明君晋文公重耳,在登位之前为了避杀身之祸流亡国外十九年之久,随侍他的有五大辅臣,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重耳回晋国登位成了晋文公,封赏亡者和旧臣。介子推心志淡泊清高,不居功、不居禄,并未追随主公重耳返回晋国,他就在晋国界河的璧河上径自归隐而去,也没有得到封赏。后来,介子推的跟从者为他抱屈;晋文公惊醒而派人召介子推,却不得见。民间传说,晋文公听了献言,命人火烧绵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要把介子推母子“逼”出来,火烧了三天三夜,并未如预期般见到介子推,反而烧死了介子推和他母亲。晋文公伤痛之余,因而禁烟、禁火,不举爨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中国人的复活节,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南北朝时的风俗志《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寒食节不举火的缘故:“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禁烟念昔人,以作为未来重生的借鉴啊!清明食俗寓“新生”之力古代寒食节是禁火的、不举炊的,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今天的人们过清明节的习俗,有些地方仍然保有寒食的遗风,例如吃润饼、冷食糕饼等等。同时,这节俗中也包含着新生的寓意。在祭祀完成后回家前,要将祭拜用的鸡蛋、鸭蛋等在墓碑上敲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生。
中国人的复活节,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晋国   清明节   寒食节   封赏   介子   冷食   柳条   民间传说   今人   节气   南北朝   复活节   冬至   美文   清明   前世   春秋   新生   今生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