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泱泱华夏,衣冠古国。张爱玲的《更衣记》开头写:“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一代有一代之衣冠,岁月就在绣娘的针脚上、秋夜的捣衣声里流过。

而《红楼梦》又是一个奇妙的时代,无朝代年纪可考的时代。书中人时而像舞台作戏,穿着只有舞台上才有的蟒;时而又活成了现实里的样子,红袄绿裤笑着闹着滚到一处。《红楼梦》里的时代,大约只能叫做《红楼梦》时代。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可没有人能轻易定义《红楼梦》时代。于是舞台上产生了一个个宝玉黛玉宝钗,却只敢穿着戏装,落不到生活的实处。

直到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服装设计史延芹大胆改良传统服饰,吸收西方时装设计特点,衣香鬓影,尽在红楼。电视剧《红楼梦》在经历了最初的争议之后,历经三十年岁月的考验,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而史延芹的服装设计,也伴随荧屏形象为人所铭记。

“能参与《红楼梦》,我三生有幸”

我和《红楼梦》结缘很早。母亲和姨妈都算得上是红迷,她们总在做针线时谈论红楼,宝玉、黛玉、凤姐、袭人……我在旁边听着,就把这些名字记了一多半。家里有一本线装的《红楼梦》,我一个人翻着看,看得似懂非懂。到十四五岁读中学的时候,我就彻底沉浸在红楼的世界里,正是和书中人物相仿的年岁,每每跟随书中人的情绪或哭或笑。每天手不释卷,连中午睡午觉的工夫也要看一会书。

最早听说《红楼梦》剧组筹备的时候,我正在广州拍《南拳王》。朋友告知我《大众电视》杂志上登出央视筹备《红楼梦》招聘演员的消息,我想既然招聘演员,也应该招聘主创,就留心了这事。拍完《南拳王》,我又回到山东拍《水浒》,这期间我坚定了要去《红楼梦》剧组试试的决心,整理了之前的设计手稿,谁也没告诉,买了一张票就奔赴北京。

到了北京,经过一番辗转,我找到了王扶林导演。听说我是奔着《红楼梦》服装设计来的,王导有些为难:“你来的太晚了,我们剧组工作班子已经敲定了。”我对王导讲了我与红楼的缘分,向他展示我的设计手稿,又介绍了我之前参与设计的作品。王导专门调出我的《精变》来看,觉得我年轻,也有才气,可以加入。经过王导、制片主任的多方协调,我进入了服装组。但同组其他人都是中央剧团的大设计师,进组又早,我只被安排了服装监制的工作,不允许接触设计稿。但我还是很满意,能参与《红楼梦》,就是三生有幸。

剧组的第一个任务是拍“小荣枯”作为试集。借这个机会,我接到了第一份设计工作——设计十里街上的行人服饰。拍试集要求赶出一部分服装,大设计师们把主要人物分工,剩下的长街行人却无人问津,便把工作交给了我。街面上的虽是些小人物,无名无姓,却反映了苏州城的风貌。卖糖葫芦的、卖糖人的、卖糖梨膏的,船上的船娘、富家公子、吹拉弹唱的妓女,河边洗洗刷刷的水乡妇女,他们身上,就是一座苏州城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多次到过苏州,每每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船娘的头巾、腰裙,妇女背小孩用的背篓、绣的绣花鞋,都有苏州的特色,与众不同。我在设计中便把这些特色加进去,对我很有帮助。在寒冷的冬天,在陶然亭的小平房里,每天就着开水啃大饼,没日没夜地画图,按照剧组的要求,14天内我交出了48张设计图。

进入《红楼梦》剧组前,我有几年影视剧服装设计经验,参与过《精变》《南拳王》《水浒》等剧作的服装设计工作。有几年影视剧经验。影视剧的服装设计不同于舞台剧。舞台上的戏,大幕拉开,观众直接就能看到演员所穿的服装,在灯光下非常亮丽。而影视剧是通过镜头的拍摄再呈现在荧屏或银幕上,这其中有色彩还原的过程。同样是蓝色,在舞台剧中我可以直接使用蓝色,而影视剧就要加灰调,设计为灰蓝色,经过还原,观众看到的仍然是蓝色。

在设计图的审查中,我的设计被认为色彩特别适合电视剧,剧组非常满意,服装很快就投产了。而其他几位设计师没有考虑影视剧的色彩还原,色彩过于鲜艳,剧组要求修改。但这些大腕们或是不愿修改,或修改后也未能达到要求,导致出活很慢。当时剧组经费紧张,而设计师每交完稿就要求支付酬劳。剧组领导小组讨论决定,辞去这些大设计师,改由我来负责服装设计,并愿意支付双倍酬劳。经过深思熟虑,我接受了这一工作。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部戏《红楼梦》就此开始。

“我们要创造一个最美的《红楼梦》时代”

《红楼梦》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伟大著作,中国是一个衣冠王国,服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红楼梦》无朝代年纪可考,是一个架空的时代,特别是服饰的描写没有局限于某个朝代。剧组主创和红学家们经过讨论,决定吸收中国历代服饰最美的元素,加上人物的个性、家族的背景,创造出一个最美的《红楼梦》时代。《红楼梦》是一部富有生活气息的名著,我们设计的服装也应该是生活化的。我按这一原则对服饰进行了改良,突出了人体曲线之美,按照西方服饰的特点设计体形。我给每个人量了尺寸,设计时适当地放宽,同一件帔子,从前放四寸,我改为两寸。设计图送到工厂,工厂师傅没见过这样的设计,不敢给我做。我提出先试做两套,做了一套宝钗的、一套袭人的,送到剧组请演员试穿,效果很好,博得了剧组主创人员的一致认可。服装款式在实践上站住脚,我的改良获得了现实的支撑,也就心里有底,可以继续设计。

《红楼梦》人物众多,剧本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四百多个,如何凸显人物特色就成了难题。《红楼梦》的家族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家族中等级分明,我决定把这四百多人分为三个色调,如同素描里的黑白灰。地位最高的老爷太太们,选用比较浓重的颜色,如黑白灰中的黑调,男性可用紫红、咖啡、赭石等色,女性如邢、王夫人则用土黄、深紫等色。而公子小姐们是家族中的新生力量,又都是才子佳人的角色,所以色彩偏明快,属于黑白灰中的白调。灰调则是丫鬟、婆子、男仆,宁国府的仆人是灰紫调,荣国府则是灰绿调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确定了不同等级人物的色调后,便是具体人物的设计。服饰体现了人物的审美观念,在设计上要考虑人物的性格和喜好。

林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却有一身傲骨,品质高洁,“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喜好清幽,潇湘馆里种满翠竹,所以黛玉的主色调是素淡的,多选择白色、淡绿、淡蓝等色彩。当然,黛玉也有情感上充满喜悦的时候,这时就会选择暖色来反映她的心情,共读西厢时穿的是淡粉,和姐妹们在大观园中游玩作画时则是白底红花。在色调之外,林黛玉服饰的图案多用梅花、竹子、兰草,都是传统文人眼中具有气节的植物。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薛宝钗是大家闺秀,外貌“脸若银盆,眼若水杏”,有福相,性格随和,处事圆融,因此她的 色调是不温不火的,如淡紫色、淡粉色,也符合原著中她不喜花儿粉儿的个性。图案多用牡丹,花开富贵,宝钗本来就是牡丹花。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而王熙凤又不同于这几位小姐,凤姐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性格泼辣张扬,她的审美不会是温文的颜色。 凤姐的眼光更世俗,她没有接受诗书的熏陶,因此更偏爱鲜艳的色彩。原著中她的出场打扮就“与众人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招摇而艳丽。同时,凤姐手段毒辣,对金钱很贪婪,因此我还给她设计了黑色的服饰。在弄权铁槛寺这场戏中,我给凤姐设计了一件黑色的大皮袄,材质是狐狸皮的,暗示了凤姐也具有狐狸的秉性。考虑到演员的身材,皮袄做成长款收腰,通过狐狸毛的纹理,从视觉上拉长了演员的身高。为了和皮袄配套,又设计了昭君套和抹额,更显贵气。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宝玉是家里的宝贝,服饰多用宝相花,图案贵气,在工艺上采用绣金。迎探惜三姐妹出场时常是一样的妆饰,因此在图案上有所区分:迎春根据名字来,就是迎春花;探春性格大气,用的是菊花;高洁的玉兰花则给了清冷孤僻的惜春。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回首我的设计作品,自然也有不足。史湘云的服饰没能表现人物个性,是我的遗憾。

是她缔造了87版《红楼梦》的衣冠王国

在87版《红楼梦》的服饰设计过程中,许多人对我帮助都很大。在剧组开办的学习班中,我在周汝昌、冯其庸、胡文彬、杨乃济等先生的课上获益匪浅,这样的学习机会太珍贵了。后来长期往返与北京苏州两地之间,也曾前去拜访徐恭时、戴敦邦、邓云乡等先生们,徐先生启发了我从小人物的名字上取颜色,邓先生在民俗礼仪上的学养对我的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帮助。整个剧组敬畏曹公、潜心研究作品、互相配合,才成就了这部作品。

距离87版电视剧《红楼梦》首播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我们在荧屏中、在图片里反反复复见到的那些锦衣绣裳,也许已在仓库里蒙上岁月的尘土。然而它们一直活着,三十年来从未黯淡,今天仍有人对其进行复刻,那是三十年未曾撼动的美。

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红楼梦   宝玉   皮袄   王国   衣冠   苏州   剧组   服装设计   美文   影视剧   凤姐   演员   色彩   人物   服饰   服装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